历史百科 郑虔柿叶练字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郑虔柿叶练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郑虔柿叶练字
郑虔柿叶练字
郑虔,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
郑虔是唐代著名的书画家。早年在皇家图书馆做“博士”,负责给皇帝和朝中的官员查找历史资料。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图书,不久,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收集史实,写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历史著作。于是他投入了紧张的搜集、编纂工作中。可天下什么怪事都有,他的这个举动竟被说成是“私写国史”。在封建社会私写国史那是“大逆不道”,要被惩处的。因此,郑虔吓坏了,急忙将全部草稿烧毁,以为这样就可避免灾祸了。可他还是没有逃脱被贬的厄运,一贬就是十年。
生活道路上的坎坷并没有使他退缩,他开始全身心地从事自己热爱的书画研究了。为了使自己的书画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郑虔决心苦练一番,可是,又常常陷于无纸的烦恼中。一天,他听说长安附近慈恩寺里贮存了好几屋子柿子树叶,准备第二年烧掉,就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主意:古人不是在蒲草上抄书吗?我为什么不能用柿叶练字呢!于是他就来到了慈恩寺,把自己的想法和寺里的主持说了,主持一听,觉得郑虔是个有志向的人,就满口答应了他,并允许他在寺里住下来,条件是请他给寺里抄写几部经文。
自从住到慈恩寺,郑虔除了按时料理公务外,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寺内用柿叶练字。因此,游慈恩寺的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个年轻人伏在石案上专心致志地练习书画,写完这片再换一片,仿佛置身世外。就这样日复一日,写过的柿叶越来越多,几乎可以把他埋起来了。转眼一年过去了,慈恩寺的几屋子柿叶差不多被写遍了。这期间,郑虔磨穿了两个砚台,写秃了几十支毛笔,手指上结起了厚厚的茧。正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郑虔使自己在诗文、书法、绘画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书、画“三绝”艺术家。
◆“满山柿叶正堪书”,好学不倦的郑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相关参考
郑虔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唐玄宗将其诗、画、文称作“郑虔三绝”。此外,郑虔与大诗人杜甫也有着深厚的交情,杜甫曾多次写诗给他。郑虔三绝>郑虔三绝是什么>郑虔擅长写诗和作画,曾画
郑虔别名郑广文,字趋庭、若斋、弱齐等,生于郑州荥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胡本草》《天宝军防录》《峻岭溪桥图》等。郑虔>郑虔介绍>郑虔(691年-759年),字趋庭(又作“若齐”、
郑虔出身名门之家,进士及第后担任过太常寺协律郎、广文馆博士、兵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被贬台州后大力发展当地文教事业。他在诗文、书画、著作方面也有着不俗成就。郑虔>郑虔的诗>由于郑虔的著作、诗文、书画等传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晋(jìn)代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父亲练字。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晋(jìn)代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父亲练字。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
怀素练字,秃笔成冢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成功的人都是经过辛勤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下面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公元725—785年),从小酷爱写字。因为家贫,没钱买纸,而字又是非练
王献之从小就跟父亲王義之学写字。他天天写,天天练,觉得自己写得挺不错。但当他写完后拿去给父亲看时,?a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308.html
大师欧阳修欧阳修是庐陵人,幼贫而好学,曾以荻杆画地练字,读书辄能成诵。天圣八年中进士,殿试第一,任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往,为古文议论当世之事,成为师友;与梅尧臣交往,为歌诗相唱和,时以文章名冠天下。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刚满1
历史人物 清初河朔诗派作家张盖简介,著有《忆旧》《客归》等作
简介入清后不仕,先是游历于山水之间,混迹于樵牧之中,后竟自闭土室,独酌狂号,不与外人见,久之竟死。《柿叶庵诗选》乃是张盖死后,申涵光辑其存稿而刊刻传世。关于张盖的生平事迹,《清史稿》有较为简略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