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子路受教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子路受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子路受教
子路受教
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春秋时候的鲁国,有一个勇武刚直,长于政事的著名人物,他就是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子路。
子路出生在卞,就是今天山东省泗水县。九岁时,曾拜孔子为师。但子路第一次见到孔子时,却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当初,子路只是一介武夫,当他求见孔于的时候,孔子以为他是来求学的,便问他:“你爱好什么?”
子路没有弄懂孔子的意思,便贸然回答:“我爱好长剑。”
孔子听后,摇了摇头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如果再加上勤学好问,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仍然弄不懂勤学好问对他有什么好处,他认为自己有一身好武艺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再费力去学习,于是满不在乎地回答:“勤学好问也有好处?”
孔子见他很刚愎,就慢慢地开导他:“学习的好处多着呢。比如君主没有臣子改谏,在政治上便会遭到失败;士人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在道德上便会产生缺点。驾驭狂马,不应该丢掉皮鞭;操纵劲弓,不能违反木檠;木材只有先划好线,然后按着线削,才能变得又正又直;人们只有不断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才会变成圣贤。一个人只要勤学好问,努力向上,谁能不喜欢,不赞助呢?相反,如果他毁弃仁义,厌恶圣人,就有可能犯法受刑。所以,学问是很重要的,不能轻视啊!”
子路仍然不服气,理直气壮地辩解:“南山上的竹子,本来就直挺挺的,用不着矫正。把他砍来,直接就可以当箭用,也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来,只要本质好就行了,还用得着做什么学问吗?”
孔子进一步解释说:“你说的不错,砍了竹子,是可以直接当箭用,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且磨得十分锋利,不仅射出去的箭不走弯道,而且还会射得更加深透。难道不是这样吗?”
子路听了孔子的分析,感到很有道理,心悦诚服地给孔子行了个礼,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
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学了很多知识,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成了当时政坛上的著名人物。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
相关参考
民国时期的大师,多如繁星,每一位都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在皓月之光的照耀下,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那么高的教育家,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只是知名度不高罢了,今天野哥的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声传播不那么广泛,但
孔子曾经评价子路“不得其死然”,有些版本在解释这句话时都理解为,孔子认为,子路只怕会不得好死,而且都会以子路最终死于卫孔悝之难,被人剁成了肉酱一事来佐证。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孔子评价子路这段话是发
子路负米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
子路负米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
子路是怎么死的?中国古代士人中,子路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在孔子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性格最直率坦荡,豪爽侠义,勇敢好斗,多少有点粗鲁。他体魄健壮,是经过孔子教化的有文化的武夫形象。他对于孔子忠心耿耿,办
孔子众多弟子中,子路(姓仲名由,子路是他的字)是最不像弟子的弟子;同时,又是最称职的弟子。说子路最不像弟子,是因为:只有子路,敢于甩脸色给孔子看,敢于批评乃至否决孔子的想法和决定。说子路是最称职的弟子
孔子众多弟子中,子路(姓仲名由,子路是他的字)是最不像弟子的弟子;同时,又是最称职的弟子。说子路最不像弟子,是因为:只有子路,敢于甩脸色给孔子看,敢于批评乃至否决孔子的想法和决定。说子路是最称职的弟子
子路(前542年-前480年),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毕生以政事见称。子路性格豪爽,有勇力、有才艺,对待父母极其孝顺。拜师
子路的志向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如果说这样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志向,我想大多数人会不相信,其实子路的志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改变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物质需求慢慢转变,转变,最后变
1.历史上的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