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齐己三天改一字
Posted 诗人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齐己三天改一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齐己三天改一字
齐己三天改一字
齐己三天改一字
我国唐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创作出大量美丽动人的诗篇。在这些诗人中间,有一位叫齐己的和尚。
齐己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位和尚不像别的僧人似的整天坐在庙里念经。他喜欢到各地去亲眼看看那些雄伟的山岳、浩荡的河川和古老的遗迹,去亲自拜访那些有名的诗人、饱学的义士,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旅游爱好者”。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齐己眼界大开,对如何作诗也有了越来越深的领悟,渐渐形成了清秀淡雅的诗风。他的名声随着他的作品在人们中间流传开来,大家对这位诗僧都很钦佩。
如果换了别人,这会儿恐怕要飘飘然起来,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可齐己是个很谦虚的人,他不仅没有自满,反而日益强烈地感受到前辈大诗人的成就是多么伟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他们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他一方面继续四处游历,在名山大川中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另一方面又抓紧时间认认真真地作诗,一字一句都细细推敲,尽量做到一首比一首强。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人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因为起点低,要想取得进步很容易,可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非常困难了。齐己觉得自己就处在这种状态中,耳边的赞美声越来越多,可自己进步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了。这时,他心中日益深切地感受到,廉价的赞美只会消磨奋进的决心,中肯的批评才是帮助自己除去创作弊病的良药。他渴望自己的诗作得到内行的、公正而严厉的评价。
这天,齐己来到袁州(今江西宜春),他向当地人打听,此处可有善于作诗的人。人们告诉他,有一位郑谷先生住在城里,诗作得很好。齐己知道郑谷是一位诗坛前辈,从他那儿一定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于是就带上自己最新创作的几首诗,前来郑家登门求教。不巧,郑先生出门访友,不在家。齐己有些失望,但还是不甘心放弃这样一个学习求教的好机会,他把所带的诗稿留在郑家,希望郑先生回来后能帮助他找找不足。
晚上,郑谷访友归来,听说齐己来过,心中为没能见上一面而深感遗憾。诗僧齐己的大名,他已多次听人说起,早就有意会会这位颇有才气的和尚了。好在齐己留有诗稿,见诗如见人,也算是一种补救吧。灯下,他展开齐己的诗稿,一首首细细地品味起来,时时为诗中的清辞丽句暗暗叫好,甚至吟哦出声。对其中的一首五言律诗,他琢磨了许久。那首诗是这样的:
高山喧省闼(tà),雅颂出吾唐。
叠巘供秋望,无云列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下着僧床。
几梦中期事,久离鸳鸯行。
读完了诗,郑谷心中忽起一念,决定考验一下齐己的耐心和悟力。他微笑着在给齐己的信上写道:
“您的诗我已仔细读过,觉得的确很好,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从中可见作者功力不凡,并非徒有虚名之辈可比。只是在那首五言律诗中,好像有一个字用得不是很合适,请您考虑一下,看能否换成另外一个字。”但究竟是哪一个字呢?郑谷没有说,要齐己自己去找。
齐己收到这封信后,觉得这位郑先生不仅有水平,而且有意点拨自己。郑先生出的难题,让齐己又兴奋,又紧张。毕竟,从40个字中找到那个不合适的字,再作出合适的修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但齐己告诉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去把诗改好,不能让郑先生失望。
齐己闭门不出,捧着自己的诗稿,对每一句、每一字反复思量,来回考虑,那苛刻的程度,使他显得全然不像这首诗的作者,而像个挑剔成性的批评家。在冥思苦想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朝霞第三次将屋里映红时产生了灵感,对诗作进行了恰当的修改:将“别下着僧床”一句中的“下”字改为“扫”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一个“扫”字,把僧床久未睡人,灰厚尘密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出来,由此而形成的诗意,要比修改前的那句深远得多。
齐己修改成功,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即前去拜访郑先生。一见面,他便把改好的诗稿毕恭毕敬地递到郑谷手中,说道:
“我已对诗作出修改,不知是否合适,还请您指教。”
郑谷看了看诗稿,连连点头微笑,心中对齐己的谦逊与颖悟着实佩服。二人畅所欲言,谈诗论文,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齐己离开袁州前,又拿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评鉴。是这样的: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读后,对齐己说:
“你这首诗作得很好,但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早梅’之‘早’还不够突出,恐怕还是需要改动诗中的一个字。”
齐己仔细想了半天,却还是不明白该改哪个字,如何改?他没有强词夺理地为自己的诗辩护,也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很虚心地向郑谷讨教。郑谷微笑着说:
“如果把‘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是否比较扣题?”
齐己恍然大悟,连声称是。把“数枝”改为“一枝”,“早梅”凌风傲雪、独领风骚的精神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郑谷的意见,的确很有道理。而齐己如果不能虚怀若谷,他又怎么能给自己找到郑谷这样高明的“一字之师”呢?
相关参考
俗话说说得好,人不可貌相,妲己就是这样的一个蛇蝎美人,从外在美来说她的确是一个大美女,但是从内在来说她是丑陋无比的。妲己是胜利的战利品,但是她命好,完全就是靠她的长相,深得纣王的欢心。而纣王也是被她迷
清朝的时候,在厘定后宫妃子的级别与地位时,除了要考虑其家族背景以及受皇帝宠爱的程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母以子贵”。这个「”母以子贵”,可以是「”母以亲子贵”,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
人身后为何要停尸三天?扁鹊敷陈你: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众所周知,作为拥有悠长汗青的文明古国,中国以其深挚底蕴,吸引着浩瀚外国友人来华进修。在这几千年的汗青长河中,亦降生出好多灿烂的文化,充裕示意
中國古代有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到現在都很難解釋,比如說算命這個職業,它從古代流傳到現在,很多算命的人都說自己可以逆天改命,幫助人逢凶化吉,可是這種人在現在十個有九個就都是騙人的,在古代靠着算命謀生的
一位德军士兵的战斗日记:疲于奔命的三天三夜比德曼(右起第三人)与第437步兵团一些刚刚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的战友们合影留念。1944年6月23日,俄国人沿一条400英里宽的战线对「”中央”集团军群发起打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字千金的典故战国时期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
成语典故_一字千金的典故战国时期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的典故:《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相吕不
王生明,却浑如未觉,说道:“守一天,我叫台湾振作,守两天,我让共匪丧胆,守三天,我让白宫翻过来。”听到这段话,钟汉波和周围的海军军官暗吸一口冷气。海军是一个比较迷信的兵种,刘廉一不提我去给你解围,却说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纪晓岚,自幼聪慧过人,乡里人都称赞他为神童,而他也相当自信。入朝为官后,纪晓岚凭借过人的才华,很快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纵
买票难,是春运期间人们的最大烦恼。当年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连、李云凤到北京探亲时,也遇到过三天买不到车票的事情。1949年8月,韶山解放了。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表弟李云凤趁着秋收后的农闲,到中南海看望毛泽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论诗》中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如果诗离「”真处”咫尺之遥,为达到「”真处”,务要一字之易,那就非易不可。更换一字,或纠正一个误读,使之更为完美,达到「”真处”,原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