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史可法尽忠殉国
Posted 国家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史可法尽忠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史可法尽忠殉国
史可法尽忠殉国
史可法尽忠殉国
史可法出生在明朝末年的河南省。青少年时代,他就很有志气和抱负,想长大后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因此他读书很用功。
一年冬天,史可法冒着风雪到大兴县赶考,住在一所破旧的古寺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寺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寺内史可法奋笔疾书。这晚,主考官左光斗恰好来到古寺躲避风雪,无意中看到他所作的一篇文章,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忧虑国家大事,力求改革时弊的情怀,禁不住当面称赞史可法年少志高,才智出众,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后来,史可法在乡试中,写下一篇相当出色的文章。左光斗见了连连称好,当场便评为一等。考试结束后,左光斗把史可法请到家中做客。勉励他要继续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当时的朝廷,奸臣魏忠贤独揽大权,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正直的左光斗因向皇帝上书,揭发魏忠贤的罪行,结果惹怒了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投进了监狱。
史可法得知恩师身陷监牢,急得坐卧不安。他化装成拾粪的人混进了监牢,探望自己的老师。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左光斗用双手掰开血糊的双眼,厉声责备史可法说:“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国家腐败到这种地步,我已活不了多久,不能为国再出力了。你还年轻,要多想想自己的责任,多想想以后怎样去担当国家的重任。”
不久,左光斗就惨死在狱中。但是,老师的遗言却深深铭刻在史可法的心上,老师刚强不屈的身影时常闪现在他的眼前。他决心继承老师的遗志,发誓要做一个像左光斗这样正直刚强的人。
的确,史可法并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诲。日后,他做了高官,清正勤恳,廉洁俭朴,时刻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明王朝腐朽的统治被推翻了。
这时,东北的满族强盛起来,建立了清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了清军,这样清军很快南下占领了北京,李自成退到西安。
清军占领北京的消息传到陪都南京,南京的明朝官僚立即拥立福王做皇帝,建立了以“弘光”为年号的南明政权。当时史可法担任兵部尚书,官职显赫。一直野心勃勃的奸臣马士英和阮大铖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在他们的暗害下,忠心为国的史可法被贬斥到扬州去督率军队。
史可法在民族危难当头时,顾全大局,来到扬州后即刻整顿军队,命令驻军不得扰害欺压百姓。同时,他还设立一个“礼贤馆”,招揽天下有抱负、愿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的人才。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史可法制定出了反清进攻的计划。大江南北的士兵和百姓,看到史可法夜以继日为国家操劳,纷纷支持他领导抗清斗争。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大大鼓舞了史可法抗清收复失地的决心。
几个月后,正当史可法准备出兵北伐的时候,爱将高杰被叛徒出卖暗害了。驻扎在武昌的明将左良玉趁机以此为借口,发兵进攻南京。马士英、阮大铖不顾民族危难,为保住自己的权势,竟下令把北方防御清军的部队调回,同左良玉打起了内战,这使得清军乘虚长驱直入,很快,军事重镇扬州处于危在旦夕的境地中。
史可法听到紧急军情,连夜冒着倾盆大雨,马不停蹄地赶回扬州,率领全城军民进行坚守。扬州百姓本来惊慌万分,听说史可法回来,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早在清军开始向江南进兵时,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就曾经向史可法写过劝降信。史可法见了信怒火万丈,义正辞严地对众将士说:“不管局势多么困难,不管清国怎样威逼利诱,我们绝不能丧失民族气节,投降敌人。我身为朝廷大臣,唯一的愿望是尽忠保国。”
这一次清军到了扬州城下,也没有放弃劝降的念头,他们派了叛徒李遇春来劝降,史可法正气凛然站在城楼上,迎头痛骂叛徒。接着,城上万箭齐发,李遇春只好抱着头狼狈地逃了回去。
清军还不死心,又一连给史可法写了5封信,劝他投降,答应给他更为显赫的高官,可是史可法仍然一点也不动摇。清军的阴谋没有得逞,他们便恼羞成怒,团团包围扬州城,割断明军一切粮草供应,企图逼迫史可法放弃守城。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史可法召集守城的1万多将士,慷慨激昂地说:“扬州的存亡,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安危,决不能让清军占领。当前清军兵力强大,对我们十分不利,在援军到达之前,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誓死守城,与扬州城共存亡,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众将士们见史可法赤胆忠心,誓死报国,顿时热血沸腾,纷纷挥舞拳头,激动地高呼:“我们一定跟将军誓死保卫扬州城,决不后退半步!”
紧接着,史可法又下令说:“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众将土含着热泪默默将军令记在心中。
4月22日,清军用大炮猛轰扬州城,一发发炮弹有如小坛子般大小。守城军民在史可法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团结一致,打退了清军一次次的进攻。城墙被炸开了口,他们就用大沙袋堵住缺口,顽强战斗。
清军入关以后,还未遇到像扬州军民这样的抵抗,气得清军将领直跺脚。4月25日,清军又一次发动疯狂的进攻。终于,一处城墙被炮火炸塌,清军像潮水一样涌进了扬州城内。
史可法眼看扬州已无法固守,顿时涕泪纵横,便命令手下人先杀死他,决不做清军的俘虏。将士们含着热泪不肯动手。史可法又拔出宝剑,准备自杀。身边将士一齐拥上前来,夺下了他手中的宝剑。他激动地大声说:“我没能为国守住疆土,保护好百姓,有何脸面再活着?你们别管我,快去杀敌!”
将士们执意要护送他冲出城去。史可法见清兵追来,便大声喊道:“我就是史可法!”清兵大吃一惊,慌忙一拥而上,抓住了他。
清军将领多铎想劝史可法投降,好请功领赏,说:“你已为明朝尽到了忠义,不如归顺大清,帮助我们进兵江南,怎样?”史可法听了,怒骂道:“我是大明臣子,怎么能卖国求荣、苟且偷生?我头可断,志不可屈!”
多铎又皮笑肉不笑地说:“吴三桂不也是明朝的臣子吗?他归顺了大清,正享受着荣华富贵,你为什么不学学他呢?”
史可法气愤地回答道:“我活一天就要对国家尽一天的忠心。叛臣吴三桂是民族的败类,休想让我与他同流合污。少废话,要杀要剐请便!”
多铎一时哑口无言,愤怒得额上暴出青筋。他见史可法威严不可侵犯,知道诱降不会成功,就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史可法壮烈地牺牲在清军的屠刀之下,那年,他才40多岁。
史可法虽然殉国了,但他的抗清事迹和高洁的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世人所称颂。
相关参考
如果把南明弘光政权的重要人物列个表格,最著名的人物大概就是钱谦益和史可法。钱谦益虽然著名,但他是反面人物。在殉国之时,居然说「”水太凉”,还不如一个女人(柳如是)有勇气,留下千载骂名。史可法则完全不同
史可法墓 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城壮烈殉国后,史可法的尸体消失在废墟之中。依据他的遗嘱,史可法的衣物帽子被安葬在梅花岭下。那么,史可法纪念馆在何处呢? 史可法墓 史可法墓曾经在文革期间遭到
明靖交迭之际,壮烈殉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数以十万计,但均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时至今日,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我大清」的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以及「刘罗锅」、纪晓岚等满州帝王及驯奴臣
抗清名将史可法墓在哪里我们知道,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城抗击清军壮烈殉国后,因为清军下令屠城,史可法的尸体早就消失在废墟之中。于是依据他的遗嘱,将史可法的衣物帽子安葬在梅花岭下,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
说起鸦片战争,我们知道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半殖民地社会半封建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当时一败涂地,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有很多人物为国尽忠,也有很多人壮烈殉国了。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殉国的官员,定海知县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
史可法是谁,看过许多明末清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史可法在这些电视剧中,无一不是忠君爱国的形象,最后安排的他的结局,也是为了抵抗清军,力保扬州城,最后城破殉国。扬州城破,并不带兵明朝遗臣对清廷的抗击就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