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

Posted 孙权

篇首语:安全感,不是来源于爱,而是偏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

2、孙权主动割地求和,为何刘备断然拒绝

根基未稳,刘备投奔孙权

  投奔刘表> >   官渡大战之后,刘备投奔了刘表。刘表虽待刘备如上宾,但却不重用刘备,刘备非常失望。刘表要立太子,向刘备征求意见。刘备因此得罪了蔡夫人,蔡夫人命蔡瑁去杀刘备,多亏了伊籍相救,刘备才得以逃脱。刘表得知此事,非要杀了蔡瑁,在刘备的劝阻下,才免去蔡瑁一死。> >   刘备在刘表那儿安心地住了下来,再没有人敢暗害刘备了。> >    但刘备并不快乐,他有雄心大志,不像刘表一样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刘备想恢复汉室江山,一统天下。所以日子虽然清静,但刘备却整日闷闷不乐。一天,刘备 上厕所时发现自己大腿上的肌肉已经松弛了,心想:我已经老了,可仍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长此以往,我的理想抱负全成空想。> >   刘备无事之时,便读史书、兵法,认真总结别人统一天下的经验。后来他认识到历代君主统一天下,都少不了文人武将的辅佐,特别是有像管仲、百里奚、商鞅这样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贤。刘备为了能够找到一位大贤,不愿再待在宫中了,而是四处访贤求才。> >    后刘表死。献帝建安十三年刘琦出为江夏太守,蔡瑁、张允等众奉刘琮为嗣。刘琮与兄长刘琦遂互为仇隙,刘琮曾以侯印授予刘琦,刘琦怒而投之于地,将因奔丧 作难。荆州群臣如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均游说刘琮归降曹操,刘琮道:“如今我与诸君共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大业,以观天下之事,有何不可?何必要 降?”傅巽答道:“逆顺有其大体,强弱均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是为逆时;以新兴之楚地而御国家,其势必不能当;以刘备以敌曹公,亦不能当。以上三者皆 不行,所以要抵抗王兵之锋锐,是必亡之道。将军自料与刘备相比如何?”刘琮道:“我实不能及。”傅巽便道:“若刘备不足以御曹公,那么虽能保荆楚之地,也 不足以自存;若刘备足御以曹公,那么刘备必不能为将军所驭。愿将军勿疑。”> >   刘琮乞降于曹操,不敢告知刘备。刘备初虽不知,时久乃觉, 遣亲信问事于刘琮。刘琮遂令宋忠往刘备处宣知其事。其时曹操已在宛城,刘备得知真相后大惊,谓宋忠道:“卿等诸人做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是 太过急促吗!”于是引刀指向宋忠说:“如今断卿之头,不足以解吾忿,大丈夫临别,亦耻杀卿等之辈!”遂遣宋忠归去,召部下议事。有人劝刘备劫将刘琮及荆州 吏士向南径到江陵,刘备答道:“刘荆州临亡托我以遗孤,背信自济之事,是我所不为,否则死后有何面目以见刘荆州呢!”后诸葛亮劝刘备攻取刘琮,以得荆州。 刘备道:“吾不忍也。”于是驻马呼刘琮,刘琮惧而不能起。但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却多往归刘备。曹操军到襄阳,刘琮便举州往降。秋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举 荆州投降,派使者将其父节杖献给曹操,诸将疑其有诈。娄圭说:“天下扰扰,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操遂不等大军集结完毕,把辎重放在后 面,立即轻军向襄阳进发,接管荆州。荆州大将王威向刘琮建议:“曹操得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 获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刘琮不从,根本不相信王威能以侥幸建立盖世之 功,坚持投降,以求保全。刘琮率领所属官员到汉水以北迎接曹操,拱手举州投降。曹操于受降后,以幽州涿郡人士李立为荆州刺史,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 曹操还封蒯越等十五人为侯,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其他人也有好官可做。> >   刘备遂奔走夏口。> >   投奔孙权> >   曹操进入襄阳,得知刘备已经向江陵撤退,又了解到江陵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粮秣器杖,恐刘备抢先占据后难于攻打,亲自率领曹纯的五千虎豹骑,马不停蹄地紧急追赶。其他各部分水、陆分别跟在后面向江陵进发。> >    刘备带领十几万民众,拖着几千辆辎重车,向南行走,速度非常缓慢,每天只能走十几里。有人建议:“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 以拒之?”刘备回答:“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更何况,没有人到江陵用什么去跟曹操对抗?刘备从此在世人面前留下了爱民的良好形 象。> >   刘备并未迂腐到宁可打败仗、也决不失民心的地步。刘备需要有较多的人众来防守江陵,而江陵当地的人口所形成的战斗力有限,非常需要添此十几万口。刘备寄希望于刘琮投降后,曹操坐镇襄阳,遣别将率偏师追击,那么,刘备就有可能击退追兵,掩护民众撤至江陵。> >    曹操亲自率领五千虎豹骑疾行一天一夜,追了三百里,在当阳县境内的长坂坡追上刘备。曹、刘两军进行会战。千万别被所谓刘备“被甲者少”迷惑,刘备的兵力 超过一万人。历来人们都以为刘备在新野、樊城时,最多只有五六千兵力,其实不然。刘备自从公元202年博望坡打败夏侯,收复南阳全境后,统治的人口达到 十几万,他自己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一万人。当年张绣有多少兵,此刻刘备就有多少兵,要不然如何充当刘表北面的外藩?> >   刘表的死讯传到江 东,鲁肃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 和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 之,以济大事。鲁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刘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 操所先。”> >   孙权遂派鲁肃赴荆州。鲁肃行至夏口,闻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正向江陵撤退,鲁肃便由船上岸,快马加鞭,昼夜兼程赶往江陵,在当阳长坂坡遇到刘备。> >   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溃后,鲁肃问刘备道:“豫州今欲何往?”刘备准备到沔口截住关羽水军,不再溯夏水赴江陵,而是顺流至夏口,入长江干流,溯行到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沿湘水而上,南投交州,因此对鲁肃说:“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孙权主动割地求和,为何刘备断然拒绝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关羽北伐,因吕蒙偷袭荆州,腹背受敌,被东吴杀害。张飞急于为兄长报仇,又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二人携带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可怜桃园三结义,关张两兄弟都之死都与东吴有牵连,刘备悲痛欲绝,誓与东吴不共戴天。彰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率领举国之兵讨伐东吴,水陆并进,声势浩大。孙权因惧怕刘备滔天之势,派遣诸葛瑾前去向刘备讲和。

诸葛瑾说明来意,声称东吴愿意送还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归还,愿意与蜀汉永结盟好,共同对付曹魏。然而刘备勃然大怒,声称东吴杀害我兄弟,今又为何前来花言巧语?诸葛瑾向刘备称述:兴兵伐吴,反而不去讨伐魏国,这是避重就轻,毕竟是曹魏窃取了大汉江山。刘备大怒,只是不肯听从,声称若不看诸葛亮之面,定将诸葛瑾斩首。刘备伐吴,为何如此坚决,孙权愿意割地还人都不行?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刘备伐吴为兄弟报仇,即关乎到仇恨,也关乎到颜面名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相随,南征北战,无论刘备集团有多么困难,关张都没有离开,这是何等的忠义。况且关张跟随刘备几十年,战功卓著,想想虎牢关、当阳桥,再想想葭萌关、荆州,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送还刘备的夫人。这份情义可谓天高地厚,甚至没有关张,刘备集团很难有这样的成绩,刘备又如何不心疼关张?后来关张又都因为东吴而死,这份仇恨,不是刘备本人都无法理解,讨伐东吴刚开始,又岂能因为东吴的求和而善罢甘休。

再者说,关张是刘备的兄弟,刘备在三国更是名声在外,又以仁义忠信为本。字迹的兄弟关张被东吴所谋害,这不仅仅牵扯到仇恨,更有蜀国的颜面,刘备的颜面,刘备口口声声说桃园结义之情,不为兄弟报仇又何以信誉立身,又如何面对各路诸侯,蜀国也会被人轻视。因此刘备为兄弟报仇,更关乎蜀国的颜面,不会轻易放弃。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先主怒曰:“汝东吴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

其次刘备除了仇恨,更有其战略目的。刘备讨伐东吴,即使因为仇恨,也也有着其战略布局,那就是踏平东吴。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诸葛瑾见先主不听,只得自回江南。

显而易见,刘备伐吴,除了报仇雪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斩杀孙权吞并东吴。一者是因为仇恨,一者是因为吕蒙偷袭荆州。荆州本是刘备集团的大本营,孙权背信弃义,率军偷袭,这是没有道理的。刘备丢失了根本,让天下贻笑大方,致使在益州的荆州军无家可归,这是何等的悲痛,可以说东吴不但让刘备损失了兄弟,更损失了城池。孙权虽然也曾说要归还荆州,但众所周知,哪有侵占了别人的土地又换回去的道理,侵占就是侵占,覆水难收。

因此刘备为了蜀汉集团,为了稳定军心,想要回去的不仅仅是荆州,而是整个东吴,这样放解他心头之恨。刘备有吞并东吴的想法,一者是因为被仇恨冲昏,二者是当时刘备集团确实势力大增。再者说吞并了东吴,就离恢复汉室更进一步了,但这毕竟是刘备自己的想法,他怎么也不会预料到,自己回会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败在陆逊的手下。

再次刘备为兄弟报仇,讨伐东吴,也是可以增加蜀军的凝聚力,收服人心。关张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一路斩将过关,追随刘备,可以说比亲兄弟还要亲。二人却死于东吴人之手,蜀汉的官兵自然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们也很愤怒,而最为愤怒的莫过于张苞关兴了。刘备如果不伐吴,估计关羽张飞的后人都不会答应,同关羽张飞走的亲近的人也不会答应。这样蜀汉就会人心涣散,军心不团结。况且刘备兄弟被杀,刘备都不敢去报仇,也会被天下英雄们耻笑。

如果刘备不伐吴,蜀汉的官兵也不会再为刘备死心效力,他们会害怕成为之后的关张,刘备死后刘备默默忍受,又有谁会为他们复仇。因此刘备伐吴势在必行,这是稳定军心和军队团结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

相关参考

孙权主动割地求和,为何刘备断然拒绝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关羽北伐,因吕蒙偷袭荆州,腹背受敌,被东吴杀害。张飞急于为兄长报仇,又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二人携带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可怜桃园三结义,关张两兄弟都之死都与东吴有牵连,刘备悲

孙权愿意割地交出凶手,刘备为何不答应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关羽北伐,因吕蒙偷袭荆州,腹背受敌,被东吴杀害。张飞急于为兄长报仇,又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二人携带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可怜桃园三结义,关张两兄弟都之死都与东吴有牵连,刘备悲

为何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而不是曹操、孙权

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辅佐刘备,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到,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三顾茅庐”只不过是为了诸葛亮投奔刘备,司马徽、徐庶和诸葛亮施展的一计而己。东汉未年,天下大乱,

庞统用24个字告诫刘备,刘备却未听从,导致关羽惨死蜀国衰败

庞统虽然和诸葛亮齐名,但他的人生就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了。虽然有才华,但投奔孙权,因长相上的硬伤,被孙权冷落,毕竟有个周瑜在身边,孙权自然也就高傲了些。庞统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就改投刘皇叔吧

刘备一生中错过的三位大将,庞德最可惜,田豫因母亲“抛弃”刘备

三国时期,刘备作为三大争霸者中独一拥有汉室后裔身份的人,自己并没有其他外在的优势能够倚仗。但好在他这小我非常懂得礼贤下士,所以其时好多有才能的人都甘愿自动投奔到他的麾下为他效力。而刘备根基上能够做到来

刘备一生中错过的三位大将,庞德最可惜,田豫因母亲“抛弃”刘备

三国时期,刘备作为三大争霸者中独一拥有汉室后裔身份的人,自己并没有其他外在的优势能够倚仗。但好在他这小我非常懂得礼贤下士,所以其时好多有才能的人都甘愿自动投奔到他的麾下为他效力。而刘备根基上能够做到来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弱小的刘备而非曹操

诸葛亮出山之时,刘备只有新野一县,几千人马。论实力,与曹操和孙权甚至刘表马腾刘璋相比,都是势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仅军事实力强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归依地盘稳固、人才济济的孙权,也不选

刘备投奔过哪些人

吕布有个外号,叫三姓家奴,说的是他投奔过多人,分别当过丁原、董卓、王允三个人的义子。其实,如果单以投奔论,吕布投奔过的人绝对没有刘备多,投奔人数之多,看成《三国演义》第一。当然,刘备的投奔和吕布的投奔

为何从联刘抗曹倒向反刘降曹

公元200年,孙权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时,年方一十九岁。这时,曹操正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逐鹿中原;刘备尚未成为割据称雄的一方势力,正依附袁绍,袁绍被打败后,刘备又于201年投奔荆州刘表。从孙权继位到

倒掉吧,朕只吃皇后做的食物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哲理名言,为人处事要多长个心眼,才能避免走进坑里,少吃亏上当。古代皇帝的生活看似让人羡慕,其实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害怕身边人下毒手,尤其根基未稳的帝王,晚上睡觉都不敢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