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东欧的人民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Posted 政治

篇首语:知识才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东欧的人民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东欧的人民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东欧的人民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50年代后半期,捷克斯洛伐克曾进行一次局部的经济体制改革。60年代初,改革遭到否定,又恢复了高度中央集权、单纯靠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体制。当时捷国内的经济形势表明,这套沿袭苏联模式而来的僵化的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种矛盾导致捷的经济困难重重。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捷在政治上也开始出现不稳定倾向。面对政治和经济等严峻局势和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党内也出现了主张改革的力量,以诺沃提尼为代表的捷共中央和政府被迫从1967年开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全面实行新体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阻力也越来越大。经济改革必然涉及到政治体制,因为现行的政治体制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严重障碍。

1967年2月、5月和9月捷共连续举行中央全会,讨论国内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在会上,诺沃提尼等领导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上,拒绝讨论政治改革问题,力图回避当时国内已日趋尖锐化的社会矛盾。诺沃提尼的做法引起党内主张改革的人的强烈不满。党内斗争的结果,直接引发了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人民改革运动。以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为代表的党内主张改革的人对诺沃提尼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和指责。他们提出要改革党政合一、中央集权、个人独断专权等种种弊端,克服官僚主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10月份召开的中央全会上,诺沃提尼对杜布切克的意见进行反驳。最后双方的争论集中在党中央第一书记和共和国总统是否由一人兼任以及斯洛伐克的地位(即是否实行联邦制)问题上。由于双方分歧太大,无法形成统一决议而宣布休会。

杜布切克谈他的改革政策

1968年1月,捷共中央全会复会。这时,支持诺沃提尼的反对政治改革的势力已经瓦解,杜布切克等主张改革的势力终于获得胜利。会议作出了两项重大决定:将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和总统两个职务分开,由杜布切克代替沃诺提尼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制定了用来指导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从此,改革运动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骤然高涨。

3月2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主席团会议上,诺沃提尼被迫辞去总统职务,而由主张改革的斯沃博达接任。接着,3月28日—4月4日的捷共中央全会正式通过《行动纲领》,选举了新的中央主席团,党内改革力量在中央领导机关占据了绝对优势,从而保证“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不折不扣地开展起来。

《行动纲领》分析了捷克斯洛伐克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规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1)改变党政不分、党内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的体制,实行党政分开,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权力作用。同时,在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党的领导着重放在制定政治路线,把握政治方向上。(2)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在社会主义共同纲领基础上的民族阵线,实行多元化的国家政治体制。实行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的联邦制,承认斯洛伐克的民族自决权。(3)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应享有的自由权利,保证人民监督及参政议政的权利。(4)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革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单纯依靠计划及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机制的苏联模式。

以《行动纲领》为指导原则,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经济改革运动,到1968年8月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次改革运动对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什么是“东欧剧变”?

什么是“东欧剧变”?东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地理概念,在自然地理上指中欧和东南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由于苏联在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一)必须对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次原因是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它的弊端日趋严重,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正

党中央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哪些改革

西藏在实行民主改革前,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即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和奴隶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西藏人民灾难深重、生存维艰,西藏社会陷入极

什么是勃列日涅夫主义

总定义:勃列日涅夫主义,又称勃列日涅夫学说,是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前后,在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内,推行的一套对外扩张和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和政治控制的理论。该主义虽然以勃列日涅

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简介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

这是一场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

”吴起变法“,是一场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则是争城略地,吞

有事知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谢谢

80年代,东欧国家除了阿尔巴尼亚外,都进行着新一轮的改革。推动改革的因素很多,重要的有这样两点:一是东欧国家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下降,1966-1970年7.4%,1971-19756.4%,1976

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简介

...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则是争城略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兼并战争性质。...

埃及 什么是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埃赫那吞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距今约三千多年前,在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实际上超出宗教范围,波及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改革运动的领导者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公元前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