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描绘战后世界新秩序——波茨坦会议召开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描绘战后世界新秩序——波茨坦会议召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描绘战后世界新秩序——波茨坦会议召开
描绘战后世界新秩序——波茨坦会议召开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之间政府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之一。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战胜德国后日益尖锐的矛盾,为最后打败日本,为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1945年5月8日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处置战后德国和欧洲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为此,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苏联的斯大林、莫洛托夫;美国的杜鲁门、贝尔纳斯;英国的丘吉尔、艾登(后期是艾德礼和贝文),以及三国的参谋长和顾问。
在整个会议中,三大国各有自己的打算。英国力图同苏联争夺胜利果实,阻遏苏联在欧洲扩大影响。苏联主要考虑巩固胜利果实,确定德国赔偿数额,并让美英承认在东欧各国的新政府和领土变更。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使苏联实践对日作战的诺言,并确立自己在战后世界的霸权地位。三国在会议上展开了明争暗斗。
会议对许多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但对若干基本问题仍达成了协议。8月1日,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签署了《柏林会议公报》和《柏林会议议定书》。议定书载明的三国首脑的主要协议是:举行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盟国管制德国的原则,德国赔偿和领土边界的划定,惩办战犯以及奥地利和波兰等问题。议定书重申“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将予根除”;奥得河和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以及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和但泽归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让予”苏联等等。
会议期间,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著名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当时苏联尚未参加对日作战,故波茨坦公告是在波茨坦会议外由美英中商定发表的。苏联既没参与商定,也没有在公告上签字。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宣布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
《公告》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为使日本人民知道公告内容,从7月27日—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发了3000万张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期间,正值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1945年7月16日,即杜鲁门在抵达波茨坦的第二天,获悉阿拉莫戈多附近原子弹试验成功。次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专程飞抵波茨坦,向总统面告爆炸试验的全部详情。此后几天,杜鲁门不断得到有关原子弹威力的报告。7月24日,全体会议之后,三国首脑等汽车时,杜鲁门未带译员独自走近斯大林。他通过苏方译员对斯大林说:“我们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斯大林听后,没有表现出特别兴趣,只淡淡一笑说:“希望好好用它来对付日本。”杜鲁门和在一旁观察的丘吉尔以为斯大林不懂原子弹的意义。其实,苏联从1942年6月即已开始研究原子弹,并对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了如指掌。关于美国制造原子弹一事,斯大林比杜鲁门知道得还早。
波茨坦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维持了苏美英三大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对大战结束时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为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奠定了基础。在会上,丘吉尔的野心最为露骨,在波兰西界和德国赔偿问题上,他都不惜与苏联讨价还价。但英国国力衰微,已经是力不从心。丘吉尔许多建议美国并未采用,加之苏联反对,英国在会上没有多少发言权,阴谋也未得逞。杜鲁门在一些大问题上与丘吉尔基本一致,但也小心地防着丘吉尔的挑拨,以避免美苏关系破裂。他基本上还保持着罗斯福的特点,在从苏占区撤回美军、波兰西界问题上都没有让丘吉尔牵着鼻子走,而是支持美国军方领袖,维持了盟国表面的团结。斯大林则凭借实力,利用英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挫败了英美统治集团在东欧国家恢复旧制度的帝国主义阴谋,在欧洲事务上得大于失,达到了苏联所追求的目标。
总之,波茨坦会议通过斗争和妥协,为和约的缔结,为波兰边界的确定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德国制定了民主、和平的基本原则。它使日本分化盟国的迷梦化为泡影,维持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相关参考
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1月18日,为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新秩序,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历时达半年之久的和平会议。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产生了国际
世界历史 1974年4月联大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
1974年4月联大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与《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是1974年4月9日至5月2日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所通过的两个意义深远的纲领性
1948年5月7—10日欧洲统一运动代表海牙会议召开欧洲统一运动代表海牙会议,战后初期在西欧举行的旨在要求联合欧洲、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会议。1948年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
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召开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反法西斯盟国所举行的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过长期的影响。因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亦称克里米亚会
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在苏召开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讨论战后世界格局的问题。又称克里米亚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是:
采写丨徐悦东在近代,日本是怎么思考世界的?这个在历史上长期被中国士大夫所忽视的“蕞尔小国”,为何会获得了一种与其体量完全不相称的世界意识?东亚世界演化的动力是什么?在今天,中国在世界秩序当中,要扮演怎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巴黎和会召开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有关国家在法国首都巴黎凡尔赛宫所召开的解决战后和约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是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阵营中的27个国家,但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波茨坦会议召开1945年5月德国投降之后,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决定举行一次新的最高级会晤,以讨论处理战后欧洲问题。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近郊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分配,更为了建立战后的世界秩序和格局,美、英、苏三国首脑齐聚黑海海滨城市——雅尔塔。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
历史百科 战后西方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
战后西方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194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召开一次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并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为一个国际贸易组织起草公约草案。1947年8月,筹备委员会起草了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