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小说引起的政治风波——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Posted 小说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小说引起的政治风波——帕斯捷尔纳克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小说引起的政治风波——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小说引起的政治风波——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和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就在西方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的时候,苏联国内却开始对他大肆围攻、打击,甚至威胁要把他驱逐出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在他获得世界文坛殊荣时,却在苏联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1957年西方出版了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小说刻画了一个俄国旧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日瓦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沙皇军队的外科医生,他并没有因“阶级本性”而反对十月革命,相反,他衷心赞美推翻沙皇黑暗和腐败统治的十月革命,称之为“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革命后的饥荒也没有动摇他对十月革命的态度。然而,当他从莫斯科举家迁往乌拉尔的途中,他看到了红军和白军激烈的国内战争,这时崇尚博爱的他,认为无论是革命的暴力还是反革命的暴力,都是不善之举,只有善才能带来善。他既不与白军同流合污,也不与红军志同道合。最后,举目无亲、精神濒临崩溃的他,因心脏病猝发惨死在莫斯科街头。

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本来打算在国内发表这部小说,他把小说寄给了《新世界》杂志社。没想到《新世界》编辑部给他寄来了一封措词激烈的谴责信:“您的小说精神是仇恨社会主义……小说中表明作者的一系列反动观点,即对我国革命的看法,首先是对十月革命后头十年的看法,说明十月革命是个错误,支持十月革命的那部分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是场无可挽回的灾难,而以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罪恶。”在文学“解冻”、苏共二十大刚刚批判了个人崇拜的新气氛下,帕斯捷尔纳克对这种指责不以为然,他于1956年6月把手稿寄给意大利出版商、意共党员费尔特里内利。1957年11月,《日瓦戈医生》首次以意文在米兰问世。两年内它又被分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23种文字出版,在西方轰动一时。意大利《现代》杂志主编尼古拉·奇亚洛蒙特认为,“继《战争与和平》之后,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概括一个如此广阔并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英国作家彼得·格林把《日瓦戈医生》称之为“一部不朽的史诗”,它的出版“使阳光穿透云层”。美国苏联文学研究者马克·斯洛宁宣称:“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这本书是我们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是文学界的头等大事。”

正是西方的赞誉使帕斯捷尔纳克捧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正是西方的赞誉使帕斯捷尔纳克陷入了苏联的政治漩涡。10月26日,苏联《新世界》主编特瓦尔朵夫斯基和7位编委联名给《文学报》写信,谴责帕斯捷尔纳克把手稿交给外国出版商是“玷污了苏联作家和公民的起码荣誉和良心”,并要求《文学报》发表《新世界》杂志1956年的退稿信。当天,《真理报》发表苏联评论家萨拉夫斯基的文章——《围绕一株毒草的反革命叫嚣》,说“反动的资产阶级用诺贝尔奖金奖赏的不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也不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而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轻蔑者和苏联人民的诽谤者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协会宣布开除帕斯捷尔纳克会籍,莫斯科作家组织要求政府取消帕斯捷尔纳克的苏联公民权,高尔基文学院的一帮学生结队到帕斯捷尔纳克的宅前闹事,用石块击毁门窗,使作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在庆祝共青团成立41周年的大会上公开说,既然帕斯捷尔纳克对苏联如此不满,尽可以离开苏联到“资本主义乐园”去。11月4日,塔斯社发表声明,如果帕斯捷尔纳克到瑞典领奖后不回国,苏联政府决不追究。面对这一系列的公开攻击和恫吓,11月5日帕斯捷尔纳克在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声明说:“我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在俄罗斯工作,我同它是分不开的,离开它到别的地方去对我是不可能的。”接着他在信中作了公开检讨:“《新世界》杂志编辑部曾警告我,说这部小说可能被读者理解为旨在反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制度的基础。现在我很后悔,当时竟没认清这一点……”12月29日,帕斯捷尔纳克还向瑞典文学院声明:“鉴于我所属于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用意所作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已经决定授予我的、不应得的奖金。”同时,他还给苏联中央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信,恳求不要把他驱逐出境。在世界舆论的抗议下,苏联没有把帕斯捷尔纳克赶出去。但帕斯捷尔纳克在国内已无法活动,他于1960年5月3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村庄里孤独地病逝。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鲁迅《风波》的赏析

小说通过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次革命既没能启发农民的觉悟,也没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表明没有广大农民的觉悟,就不会有民主革命。《风波》的开篇是一般景物环境描

苏联 苏联·1958年10月帕斯捷尔纳克案件

1958年10月帕斯捷尔纳克案件鲍·列·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苏联诗人、作家。从1946年起,他开始撰写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55年小说完稿。1957年首先在意大利米兰出版。19

历史百科 政治巨浪拍打奥运体坛——莫斯科奥运会抵制风波

政治巨浪拍打奥运体坛——莫斯科奥运会抵制风波世界上许多善良的人们都希望国际体育交往能不受政治的干扰,但事实却总是同这种善良愿望背道而驰。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体育交往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甚至还会

三次卷入政治风波,替男人背一世骂名

本文系腾讯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就追究法律责任。文/徐佩莉、有毛僧有一种说法认为,公元1695年5月16日,名伶陈圆圆去世。她本是一位普通的戏子,因为无意中参与了变革时代的历史进程,从而为

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美国911事件的意义

美国911事件的意义: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和“911事件”后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美国反对恐怖活动的战争将引起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引发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军事

杨月楼“诱拐”案风波

杨月楼“诱拐”案风波发生于清同治年间,是一桩轰动上海乃至全国的著名事件。当事人杨月楼是被誉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的京剧名角,早年师从“老生三杰”之一的张二奎,习文武老生。他学艺刻苦,演技突飞猛进,以饰演

英国 1989年《撒旦诗篇》事件与英国、穆斯林国家矛盾

1989年《撒旦诗篇》事件与英国、穆斯林国家矛盾因《撒旦诗篇》一书出版而引起英国与一系列穆斯林国家发生争端的国际事件。小说作者系英国作家拉什迪。小说描写一位名为马洪德的“冒牌先知”在贾希利亚创立宗教,

美国 美国·1987年10月19日—26日纽约股市暴跌风波(“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26日纽约股市暴跌风波(“黑色星期一”)1929年经济大恐慌以来最大的一次股市暴跌事件。自里根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持续繁荣阶段。家庭收入增加,1300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英国 英国·1990年4月人头税风波

1990年4月人头税风波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人头税而引发的群众抗议浪潮和党内政治危机。1987年6月,撒切尔保守党政府提出一项新税法,决定以按人头征缴的选民税(又称人头税制)替代原先按财产多少征税的体制

岳飞冤死风波亭,10万岳家军去哪里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岳飞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岳家军是自民间小说《说岳全传》中传出来的,说白了他只是民间称谓,而岳家军的真正名称是御营后护军,也就是说岳飞只是这支军队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