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英“分而治之”政策的具体化——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Posted 穆斯林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英“分而治之”政策的具体化——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英“分而治之”政策的具体化——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英“分而治之”政策的具体化——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二战结束之后,革命风暴席卷整个亚洲。印度人民掀起了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新高潮。1946年2月,印度海军士兵在孟买、卡拉奇和马德拉斯爆发了武装起义。起义士兵与英军激烈战斗,并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起义的第二天,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派遣内阁特使团去印度,就赋予印度某种形式的自治问题进行谈判。同年3月,由英国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商务大臣克里浦斯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组成的内阁特使团到达印度,与总督魏菲尔一起同印度政治领袖们谈判。
蒙巴顿与尼赫鲁就英国撤军问题举行谈判
英国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以维持英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便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挑拨离间,制造分裂。5月16日,英国发表了关于印度的白皮书,提出印度将来可以成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先分三个辖区,印度教占一个,伊斯兰教占两个,由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定联邦宪法。7月选举议会代表,国大党得209席,穆斯林联盟得75席,其他党得14席。国大党主张全印度统一,穆斯林联盟则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7月间,伊斯兰教徒举行游行示威支持穆斯林联盟,并发生了流血事件。由此,英国内阁特使团的活动使穆斯林联盟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仇恨进一步激化。特使团离开后,印度局势更加紧张。8月16日,在加尔各答发生了伊斯兰教徒同印度教徒相互残杀的流血事件,死亡竟达千人。
8月25日,印度组成由魏菲尔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的临时政府。穆斯林联盟虽然于10月26日提名5人参加临时政府,但拒不参加于12月9日召开的由国大党占优势的制宪议会,双方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印度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春,印度的罢工运动达到空前的规模。1946年7月,海德拉巴邦农民在印度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1947年有184万人参加罢工。当时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参谋长伊斯梅爵士曾这样描述:“1947年3月的印度,如同一只满载火药的船只驶在大海中发生了火灾。”
1947年2月,英国政府委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6月3日,英国政府在同印度教和穆斯林领袖会商后宣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印度被分割成三部分:(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000万;(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00万;(3)王公土邦,共有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00万。王公土邦享有独立地位,可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7月1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以蒙巴顿方案为内容的印度独立法。8月25日,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同日,英军撤退,从而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王公土邦大多并入了印度。1950年印度宣布建立共和国。1956年巴基斯坦也改自治领为伊斯兰共和国。
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是英国对南亚次大陆“分而治之”政策的具体化。他使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不受削弱,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争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诸多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关参考
1947年的南亚次大陆发生了一件影响至今的大事件—印巴分治,本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包括东巴,后独立的孟加拉国)都属于英帝殖民地,统一称之为「”印度”,但二战后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无力继续维持在印度的殖民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
全称《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4月28日联合国大会特别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在第一次大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美支持犹太复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但冲突从未中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脱胎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可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同根生,但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发生过三次战争。两国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但冲突从未中断。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脱胎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可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同根生,但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发生过三次战争。两国的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革命风暴席卷整个亚洲。印度也掀起了要求推翻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新高潮。英国为维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挑拨
1971年12月6日印度承认孟加拉国独立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分为东巴和西巴两部分。西巴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东巴处于不利地位。东巴人民为实现民族自决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970年12月,巴基斯坦
历史上着名的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民,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具体的什么是胡汉分治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呢?想要了解什么是胡汉分治,还要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
兵戈相向何太急——印巴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克什米尔争端,这一争端是伴随印巴分治而来的。1947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