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美国人的一场阴谋吗?

Posted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美国人的一场阴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美国人的一场阴谋吗?

2、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珍珠港事件”真的是美国人的一场阴谋吗?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留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1919年至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1923年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纳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

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

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 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三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

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2]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

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四 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

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

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事情报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别有用心的访华使团

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已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却未料使臣在中途病死。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政府又派曾任外交官和殖民地行政长官的马戛尔尼为特使,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前往中国,祝贺乾隆皇帝83岁寿辰。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英国政府对这次出使十分重视,为使团的组成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首先,对使团成员做了精心安排。特使马戛尔尼是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官和殖民主义的老手,曾任驻俄公使,与俄国签订了十分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以后又历任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副使斯当东是马戛尔尼的挚友,有从事殖民外交的丰富经验。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马戛尔尼

使团乘坐的船只和携带的大批礼物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特别制造的。乘坐的“狮子号”炮舰,装有64门大炮,是当时英国一流的军舰。使团携带的礼物除一部分是投中国皇帝之所好外,更多地是为了显示英国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地理仪器、乐器、钟表、车辆、武器、船只模型等。

总之,这是一个耗费巨大、人员众多的外交使团,具有商务和政治的双重目的,是英国向东方进行殖民与贸易扩张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形象,英国不敢贸然行动,而是尝试与中国建立关系,加强交往。

礼仪之争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祝寿而来的马戛尔尼使团,清政府最初是持欢迎态度的,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乾隆帝认为英使远涉重洋前来祝寿,“具表纳贡”,实属好事。为此他连颁数道谕旨,亲自确定了体恤优礼的接待方针。他不仅破例允许使团从天津上岸,而且命令沿海各省地方官做好接待工作,还向使团提供了丰富的免费的食物供应。英国使团的一个成员感慨道:“关于这一方面,我们所受的待遇不仅是优渥的,而且是慷慨到极点。”

据说,乾隆帝在接见马戛尔尼时,西方画师描绘这一场景的作品被“警惕”的东方卫士发现,乾隆帝认为马戛尔尼身材高大,自己则相对显得单薄,他告诉西方画师,在中国画的传统中,帝王要高大,使节要渺小,于是西方画师立即照乾隆帝的要求修改了画面,以免激怒这位帝王。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马戛尔尼使团到达天津。钦差大臣徵瑞亲赴天津接待。此时,乾隆帝正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避暑,于是决定由徵瑞护送使团经北京赴热河谒见皇帝。使团在北京稍事停留后,除留一部分人在圆明园调试从英国带来的仪器外,其他主要成员随徵瑞赶赴热河。然而,外交接触尚未开始,礼节冲突便已发生。清朝政府要求英国使臣按照各国贡使觐见皇帝的一贯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英使则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礼仪之争自天津,经北京,而继续到热河。乾隆帝闻讯,勃然动怒,下令降低接待规格。

在今人看来,礼仪问题属于形式,当时却成了中外交往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臣之礼尤为重要。臣民匍匐于君主脚下,向君主行跪拜礼被视为天经地义,是对君主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和服从。中国又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别的国家都视为蛮夷之邦,把广阔的世界纳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按照封建等级、名分构成的朝贡体系之中。历代的统治者都制定有一套繁复的朝贡礼仪,朝贡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礼仪,才能表明其“向化”的诚意。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当时欧洲各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进步茫然不知,把西方各国仍然视为“海夷”。他们不假思索地称马戛尔尼为“贡使”,称他们带来的礼品为“贡品”,要求他们遵从中国礼制。英国作为当时西方第一强国,其使臣向中国这一传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由于中英双方都不肯迁就让步,谈判几近破裂。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乾隆五十八年八月,83岁的乾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并宴请了英国使团,接受了英使呈递的国书和礼品清单,并向英王及使团回赠了礼物。

觐见时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记载不同。英国人说马戛尔尼等人按照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膝跪地,未曾叩头。和珅的奏折却说,英国使臣等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因双方记载不同,已很难明其真相。但无论当时以何种方式解决这场矛盾冲突,都改变不了礼仪之争对中英首次通使往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断然拒绝与英使的谈判

清政府认为,进贡和祝寿已毕,英国使团的任务已经完成,应该打道回府。但是,在将英王国书译出后,他们才如梦初醒,知道英国人祝寿的背后是要求使臣驻京和扩大通商。马戛尔尼则急切要求和等待谈判,他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项要求:一是请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二是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三是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四是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五是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六是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显而易见,这些要求一部分是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岛屿一事,清政府决不能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理应认真研究和区别对待。有的可以接受,有的应当拒绝,有的经过谈判,加以修改。即便拒绝英国的大部分要求,只要把谈判继续下去,也能够相互增进了解,缓和矛盾冲突,于中国有益无损。可是清政府却简单地一概拒绝,将英国的六项要求全部斥为“非分干求”,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乾隆帝示意马戛尔尼使团应于十月七日离京回国。英使要求举行谈判,暂缓回国,遭到拒绝。于是,在没有举行谈判、没有完成使命的情况下,英国使团踏上了归程。马戛尔尼一行从北京出发,由军机大臣松筠伴送,沿运河南下,几乎纵穿中国腹地,到达广州,于1794年1月自广州回国。

广东海关外洋船牌,1788年发给西洋商船载货前往英国的通行证。

清政府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主要是对外部世界毫无了解,既没有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也不认为有建立经常性外交关系的必要,而是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之中,满足于自然经济结构下“无求于人”的状态,正如乾隆帝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同时,也惟恐外国人与中国各阶层接触频繁,将后患无穷,危及其统治。因此,要“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清政府断然拒绝英国的割地要求,明确宣布:“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是完全正确的。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但是,清政府不愿打开中国的大门,闭关自守,又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马戛尔尼访华虽然没有达到打开中国门户、扩张英国贸易的目的,但毕竟开始了中英两国正式的外交接触,双方互递了国书,互赠了礼品,使团成员在华期间还与中国负责接待的一些官员建立了良好关系。同时,使团沿途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情报,为日后英国侵略中国做了资料准备。通过对清王朝各方面的观察分析,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从此,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改变。

40余年之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

相关参考

三个偶然事件三场对外战争,探寻阴谋论为何在美国经久不衰

三个偶然发生的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三场对外战争。德墨电文事件,美国对德宣战,正式介入一战。珍珠港事件改变了美国在二战中的中立态度,迅速对德对日宣战。911事件的爆发,更是给了美国一个反恐的名义介入阿富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凭什么2个月恢复战斗力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次成功战例,那一定在战术上的胜利;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日本人的「”铤而走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太平洋舰队的4艘航母安然无恙,更是促成了美国的参战。在

欧美生产、苏联带入中国的秋裤真的只是一场阴谋

眼看着这气温就要降下来了,每天冻得瑟瑟发抖,小编身边已经有朋友穿上了秋裤,但还是有诸如小编此类的人是拒绝穿秋裤的,觉得秋裤太丑了!但其实我们都小瞧了秋裤!在山东有一个村落就专门生产秋裤,也被大家称为是

高澄之死是否是高洋的一场阴谋

谋杀高澄的幕后主使人究竟是谁,目前也没有定论。如果兰京的确有人指使的话,我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只有高洋的嫌疑最大。以前我总愿意把他们兄弟的关系往温情一点的地方想,不过站在高洋的角度来分析,他很有理由杀

珍珠港事件是不是美国的“苦肉计”

   77年前的今天,1941年12月7日凌晨(夏威夷时间),日本以大量海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致使停泊在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从而揭

曹操真的有历史上那么坏吗还是政治家的阴谋

曹操并非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奸诈,历史给予他的评价才是公正,公平的。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在诗文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众多割据军阀,统

这是真的吗?臀部大的女性寿命就越长吗

大多数女人都希望自己的臀部翘,却少有人希望自己的臀部大,不过最近的研究调查表示,女性臀部大好处多多。臀部愈大,智力愈高  大臀部女性美国心理学家史特纳斯发现,臀部大小与人的智商成正比,人的臀部愈大,智

一场最伟大的抢救 被寄予厚望的华侨司令曾生

...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就在珍珠港事件的同一天,一万五千多名日军在海空联合掩护下,跨过深圳河,向香港的新界和九龙半岛同时发起突然袭击,驻扎在香港的英军进行了短暂抵抗后,于12月25日...

一场最伟大的抢救 被寄予厚望的华侨司令曾生

...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就在珍珠港事件的同一天,一万五千多名日军在海空联合掩护下,跨过深圳河,向香港的新界和九龙半岛同时发起突然袭击,驻扎在香港的英军进行了短暂抵抗后,于12月25日...

光荣时代桃园真的存在吗

《光荣时代》中,男主郑朝阳和他的哥哥郑朝山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人也是一辈子的对手。北平和平解放后,郑朝山秘密组织起了桃园行动组,想要阻碍新中国的发展,所以兄弟之间的一场明争暗斗也随之展开,并且是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