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20世纪的作战理论
Posted 理论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20世纪的作战理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20世纪的作战理论
20世纪的作战理论
(1) 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代作战理论与现代作战理论的分水岭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各参战国普遍奉行进攻至上、决战制胜、速战速决的理论。交战双方在作战指导上都企图通过几次大的决战性战役,迅速击败对手,夺取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进程很快就宣告了各国战争计划的破产。由于作战规模空前,人员物资消耗巨大,无论哪一方都无力保持连续、高速的进攻,进攻战役在力量耗尽时也就随之停止,接着而来的是绵亘的战线,持久的阵地战。
谁能经得起消耗,谁就可能赢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不长,三个不曾预料的事实便呈现在各国战争指导者的面前: 一是原定的作战计划全部落空。二是基本兵力和战前物资储备几乎消耗殆尽。三是战场形成绵亘的阵地防御局面。之后,消耗战略成为主导理论。
在消耗战理论的指导下,大战中的许多战役就是靠几十万、上百万士兵的伤亡和大量武器弹药的消耗来支撑的。
积极防御理论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积极防御理论的指导下,交战双方在防御战役中都十分注重适时使用战役预备队采取攻势行动,以强有力的反击和反突击,稳定防御战线,恢复防御态势。
合同作战理论崭露头角。1917年首次大量使用坦克的康布雷战役可以说是合同作战理论运用的开端,而1918年8月英法联军实施的亚米战役则标志着大战中合同作战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由于步、坦、炮和航空兵互相配合,形成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局面。因此,英法军较好地达到了既定的进攻目的。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理论的鼎盛时期
“闪击战” 和 “大纵深作战” 理论出尽风头。“闪击战” 理论涵盖了战略和战役两个层次。“闪击战” 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进行突然打击,集中使用飞机和坦克,不停顿地高速进攻,对敌重兵集团实施合围聚歼,在敌人尚未实施充分的战争动员,并来不及进行反击之前就 “闪电般” 地将其粉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闪击战” 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纵深作战” 理论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进攻作战的主要理论。其内容是: 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人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的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由坦克摩托化步兵组成的快速突击集群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相配合,迅速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达到预定的战役目的。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大战中,陆战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从战术突破向战役突破的转变。二是较好地回答了对坦克实施防御,大纵深、多梯次积极防御理论形成。三是确立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理论,尤其是空地协同的理论地位。四是??始从线性作战理论向非线性作战理论转变。
“制空权” 理论大规模用于实践。大战中夺取制空权的方法基本有三种,即: 以突击对方机场为目的的空中进攻战役; 空战和空中会战; 突击对方的航空工业基地和航空训练中心。其中前两种成为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方法。
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战的理论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苏军的 “航空兵进攻”理论标志着大战中的支援地面作战理论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战略轰炸理论的形成,是美英两国对杜黑的 “独立空中战争” 思想进行大规模、长时间试验的结果。
防空作战理论和空降作战理论在大战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防空战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战理论大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传统海战理论向现代海战理论转变的重要时期。海战理论形成了以航母为中心的海上决战理论和以岛制海理论。海上作战理论的最大建树是对马汉海战思想的突破和发展。
诸军种联合登陆作战理论趋于成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共进行了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约有600次之多,其中达到战役规模的有数十次。丰富的登陆作战实践,确立和发展了现代登陆作战理论和联合作战理论,这些理论又反过来对登陆作战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使登陆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巨大成功。大战中较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成功率几乎达到100%,其中6次战略性登陆战役全部获胜。
游击战理论跃上战略层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游击战在广大的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游击战理论得到重视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创立和发展的游击战理论。
毛泽东在世界战争史上首次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地位,从战争指导上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游击战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抵御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游击战理论成为世界上弱小国家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主要作战理论。中国的游击战理论,在战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冷战时期——在核战争和核威慑条件下的全面战争理论向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理论转变
核战争理论向核威慑条件下常规作战理论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伴随着对原子弹的恐惧而结束。随着核武器的大量生产和装备,核战争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在美苏等有核大国中相继出现。核战争条件下的作战理论与常规作战理论的最大不同,是强调依靠核突击达到战役和战争目的。
为确保首次核摧毁和具有足够的核反击力量,美苏等国先后建立起空基、陆基和海基 “三位一体” 的核力量体系,战略核轰炸理论和核反击理论也应运而生。
美苏两国在激烈的核竞赛中达到均势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等国被迫抛开核战争理论,重新回到重视常规战争的道路上来,并提出了以核武器为 “盾”,以常规力量为 “剑” 的思想,核战争条件下的作战理论从此演变成为在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作战理论。
局部战争理论取代全面战争理论。大战威胁的减弱和局部战争的实践,使局部战争理论很快产生并成为各国重点研究的作战理论。
“空地一体作战” 理论产生并向 “空地海天一体化作战” 理论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军逐渐形成了一种 “扩大的战场” 和 “一体化战场” 理论。两者结合在一起,命名为 “空地一体作战” 理论。“空地一体作战” 理论被确定为美国陆军统??的作战理论。该理论第一次在海湾战争中得到检验,获得巨大的成功; 同时在战争中已向 “空地海天一体化作战” 理论发展。
联合作战理论亮相军事舞台。20世纪最后10年,作战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联合作战理论成为整个作战理论发展的主干。联合作战理论在80年代中期引起世界各国军队的高度重视。二是新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概念不断涌现,军事学术研究空前活跃。
在战争层面上,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理论和低强度战争理论,取代了传统的全面战争理论和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理论。在战役样式上,空袭和反空袭战役、海空封锁战役和登陆战役等联合战役样式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作战样式上,信息战、综合火力战、立体机动战和特种作战等新的理论不断确立和迅速发展。
在作战方法上,信息战中的电磁攻击、黑客战、网络战、心理攻击和对敌信息系统进行的实体摧毁; 综合火力战中的大规模、大纵深、高强度的联合空袭,远程奔袭,精确打击,超视距攻击,隐形突防和超越轰炸; 立体机动战中的 “蛙跳式” 空中突击,立体突破,垂直包围; 特种战中的特种侦察、特种打击和特种破坏等具体战法理论,以及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全纵深同时打击、非线式作战、脱离接触的远战、不对称作战、大规模夜战和 “外科手术式” 打击等综合性战法理论不断涌现。
在作战空间上,传统的三维作战空间理论又向太空、电磁和网络空间扩展,形成了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理论。在作战指挥上,建立扁平的指挥系统和遂行实时指挥控制的理论正在形成。在后方保障上,三军联勤、军民一体、集约保障的理论已在逐步确立和完善。
相关参考
瑞典学派瑞典学派经济理论最初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一个派别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一般认为,瑞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维克塞尔,他被认为是瑞典学派的理论先驱;第二代
兵马未动,理论先行。20世纪20年代末,“将中国交给外国人管理”的国际声调,越来越盛。其中,尤以日本嗓门最高。 “沉睡的狮子过几十年还是睡不醒的狮子,终究不会觉醒。……四千余年来的长梦,在今天还
“顶点作战”理论“顶点作战”理论是美军当前和未来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军认为这是作战力量极限的标志,既可用于进攻亦可用于防御。该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顶点”。按照美国陆军新的作战理论,“
外国著名军事著作 山田积昭《作战理论入门》主要内容是什么,山田积昭《作战理论入门》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山田积昭《作战理论入门》导读
[日本]山田积昭等:《作战理论入门》《作战理论入门》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作战基本原理和原则的著作。1967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校长原陆军中将梅泽治雄鉴于日本极其需要开展作战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提高青
“空天一体作战”理论1999年年初,美军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即“空天一体作战”理论。该理论力图将未来作战区域扩展到太空中,要求美军在作战中不但要取得制空权,还有夺得太空的控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1928—2007)1928年生于科隆附近的默德拉特,父亲是乡村教师。5岁开始学钢琴、小提琴和双簧管。1945年在家乡务农,1947-1951年在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学钢琴和理论,
空中作战理论杜黑从一般原则、防御、空中作战的发展、未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独立空军实施空中作战的特点,并提出了独立空军实施空中作战的两条一般原则:第一条原则是“独立空军永远应该集中使用”;第二条原则是独立
“联合作战”理论“联合作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指根据作战任务,把诸军兵种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并不是以陆军为主,与其他军种的简单相加。当前,研究联合作战问题,最重要的是
全面核战争理论全面核战争也称战略核战争,与此相应的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拥有绝对核优势情况下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在大国之间战争的最后决战阶段,双方将无限制地动用所有的核武器,爆发全面核战争。这
海上作战理论在海上作战方面,马汉吸取、借鉴了前人的理论,全面总结了历次著名海上作战的经验,提出了海军作战的四大原则。一是集中使用海军兵力。马汉认为,与陆战相比,海战更要遵循集中原则。通常海面上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