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各朝的官服
Posted
篇首语:愿你纵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极具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各朝的官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极具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各朝的官服
古代天子和最高级官员所穿的礼服,称为衮。在衮的上面,据说绣着蜷曲形的龙,表示尊贵。后来,从衮发展出了龙袍。衮衣上一般绣有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纹、火、粉米、黼、黻十二种纹饰,称为“十二章纹”,据说从舜帝开始就用这十二章纹作为衮服的装饰了。在周朝,当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一起参加祭祀时,服装上的章纹自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天子衮服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
十二章纹各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日、月、星纹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纹代表高大、稳重和四方土地,象征天子高高在上,治理四方水土;龙为神兽,变化多端,神龙见首不见尾,象征天子神秘莫测,善于审时度势处理国家大事;华虫即锦鸡,将华虫图案绣在天子的礼服上,象征尊贵和不可侵犯;宗彝为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器物,象征帝王不忘祖先的忠孝美德;藻纹代表文采,象征帝王文质彬彬,锦口绣心;火代表光明,象征君子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粉米就是白米,粉米纹象征统治者养育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礼服上半黑半白的花纹,为斧头形状,象征判断力强,做事果敢;黻为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为亚字形,代表背恶向善,象征帝王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品德。
古代中国是礼制社会、等级社会,无论衣、食、住、行都有相应的规定。历代正史的《舆服志》对各阶层人士的服装、车马、膳食等日常生活元素无不一一记录,而对服装的记载尤其详尽,是研究中国服装史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古人一般称衣服为衣裳,穿在上面的叫衣,穿在下面的叫裳。但古代的裳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裤子,而是跟裙差不多的样子。衣和裳连在一起的叫深衣。据《礼记·王制》记载,深衣在传说中的有虞氏时代就产生了,是秦汉以前较为流行的服饰。
上衣尚玄下裳尚黄
衣和裳各有其含义,衣象征天,裳象征地,因为古人认为天玄地黄,故上衣的颜色尚玄,下裳的颜色尚黄。和其他许多古代生活用具一样,古代服装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日用品变成艺术品、吉祥物的过程,这一点在官服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早期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缓制和用色制,是按佩饰的不同和服装的颜色来区分等级,以此作为品级官位的标志。如汉代相国、诸侯王佩金印绿绶,“三太”(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佩金印紫绶,“九卿”(太常、光禄勋、少府、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等佩银印青绶,御史中丞、太中大夫、州刺史、太史令、祭酒、黄门侍郎等佩铜印黑绶,低级官员佩铜印黄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员的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此时期的官服又称“品色衣”。到隋唐时期,“品色衣”逐步演变为官吏常服。唐朝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穿紫色的官服,佩十三銙金玉带,执象笏;四品官穿深绯色官服,佩十一銙金带,执象笏;五品官穿浅绯色官服,佩十銙金带,执象笏;六品官穿深绿色官服,佩九銙银带,执竹木笏;七品官穿浅绿色官服,佩九銙银带,执竹木笏;八品官穿深青色官服,佩八銙石带,执竹木笏;九品官穿浅青色官服,佩八銙石带,执竹木笏。以后历代官服的用色虽有些变化,但基本上都以紫、绯、绿、青四色来定官位高低。另外,唐代还规定三品官以上佩金鱼袋,五品官以上佩银鱼袋。
唐代官服还出现了吉祥图案。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规定,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服绣袍,所饰纹饰各不相同。诸王饰盘龙、鹿纹;宰相饰凤池纹;尚书饰对雁纹;十六卫将军饰麒麟、虎、鹰、牛、鹘、狮子、獬豸等纹饰。很多学者认为,武则天时期用官服上的禽兽纹来区分官员等级的做法,是明清时期官服上的“补子”的来源。
传说獬豸能明辨是非
宋代官品服色,基本沿袭唐制。按宋制,官员凡服绯、服绿二十年者,如历任无过,经审核后可改授更高一级的官服。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大理卿、大理少卿等为执法之官,其官服也与众不同,均戴獬豸冠,佩青荷莲绶,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这种神兽能明辨是非。《述异记》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獬豸冠,是按獬豸角的形状做成的帽子,古代法官常戴这种帽子,寓意执法公正。直到清代,御史及按察使的“补服”前后还绣有獬豸图案。
明清补服饰禽兽图
明清时期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补子”、“补袍”或“补褂”,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有一块方形的图案。图案一般用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方法制作。明代补子织在大襟袍上,所以前后补子都是整块,清代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因此补子前片都在中间剖开,成两个半块。另外,明代补子以素色居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而清代补子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和深红色等。补服图案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从传世的补服来看,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均用双禽,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服图案只有单只禽鸟。
吉祥鸟彰文臣贤德
猛兽图显武官威仪
明清两代补服上的鸟兽纹饰和等级大同小异,清代对补服图案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雀。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子,三品用豹子,四品用老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显然,文官补服用禽鸟为吉祥图案,是彰显其俊才贤德,武官补服用猛兽为吉祥图案,是彰显其威仪勇猛。
文官一品用仙鹤补服,其含义主要源于《诗经·小雅》中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取其奏对天子之意。另外,仙鹤在吉祥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凤凰是皇后的象征,故仙鹤有官居一品的寓意。二品图案的锦鸡亦称“金鸡”、“玉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绚丽,传说还能驱鬼辟邪,是吉祥的象征。三品图案的孔雀是一种大贤大德、具有文明品质的瑞禽,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四品图案的云雁飞行有序,是文明礼仪的象征。五品图案的白鹇行止娴雅,又称“义鸟”,是忠诚高雅的标志。六品图案中的鹭鸶亦称白鸟,羽毛洁白,飞行有序,寓意廉洁守法。七品图案的鸂鶒是一种水鸟,也叫“紫鸳鸯”,鸳鸯成双成对,鸳鸣鸯和,象征坚贞忠心。八品图案的鹌鹑寓意平安,是一种吉祥鸟。九品图案的练雀又称练鹊、绥带鸟,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武官一品补服图案的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有“仁兽”的美誉。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象征统领仁义之师。二品图案的狮子是万兽之王,是武力和权威的象征。三品图案的豹是“孔武有力”的猛兽,武官补服图案排序,豹在狮子之下,在虎之上,可见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四品图案的老虎古称“山兽之君”,古代勇猛之士被称为“虎贲”、“虎士”,《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因此虎不仅象征威猛,还象征“仁、智、信”。五品图案的熊体形大而且勇猛,它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阳刚之意。六品图案的彪是一种凶悍残暴的猛兽,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之意。七品、八品图案的犀牛角锐皮厚,角可制矛,皮可制甲,象征兵器犀利。九品图案的海马并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形体很小的海洋动物,而是传说中和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兽。传说这种神兽能水陆双行。用海马作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在水陆皆可勇猛杀敌之意。
相关参考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三千,很多人必会好奇,皇帝如何行房事?这种事情在正史中很少有记载,但在野史里资料却比较丰富。特别是清代,很多野史秘闻对皇帝的房事记载得非常细致,细节逼真传神。有一些倒也合情合理,比较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三千,很多人必会好奇,皇帝如何行房事?这种事情在正史中很少有记载,但在野史里资料却比较丰富。特别是清代,很多野史秘闻对皇帝的房事记载得非常细致,细节逼真传神。有一些倒也合情合理,比较
1、艺术价值。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
在历史上,王莽大名鼎鼎,他的成长,他的改革,他的死亡,都极具传奇色彩;他的头颅同样让人拍案惊奇。公元8年,王莽以新代汉,坐上了龙椅。这一年,他五十三岁。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3年,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清朝乾隆皇帝,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古代帝王,其在位期间,开创十全武功,内外宾服,清朝也达到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但在其统治后期,奢靡之风渐起,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其所推行的「”
一、初一历史按时间顺序整理重要历史人物作者著作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
一提到龙袍,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各种影视和戏剧中皇上的穿着。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都会有着不同的讲究。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
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其中礼服包括朝袍(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活动时穿)、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明清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它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构最精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拥有150万件历史文物
根据史记,虎符是周代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做成虎状,劈为左右两半符,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左半符交给将帅,右半符由皇帝保存(以右为尊),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兵符信物。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