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Posted 谋士 袁绍 官渡之战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2、历史人物 曹操麾下两大谋士,郭嘉和荀彧同样劳苦功高,为何曹操更欣赏前者

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而田丰也认为“善用兵,变化无方,觽虽少,未可轻也”。从《武帝纪》记载曹操与袁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来看,田丰、沮授绝非凭空猜测,而是有做过情报工作的。

因此,袁绍决意出兵攻打曹操时,田丰、沮授曾经向袁绍进谏,便献策,其文如下: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许多人都认为田丰、沮授的战略是打持久战,其实田丰与沮授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以军事为辅打经济战。田丰对袁绍说: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其重点有两个:一是内修农战;二是派精骑扰敌。以此达到“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持久战就可以概括的。

观袁绍从决定出兵到真正出兵一共拖了将近八个月,时间不可谓不长,而结果是让曹操利用这段事件进行了战略部署,并解决突然在徐州叛变的刘备,袁绍是即没有按他既定之策马上出兵,也没有采取田丰、沮授之策内修农战,外疲曹军,反而什么事也不干,白白浪费了时间。假如袁绍肯按他既定之策马上出兵的话,胜算也是很大的,因为当时曹操内有忧患,董承、刘备的野心家在内蠢蠢欲动,连年征战,士兵、百姓皆疲乏,“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不然则按田丰、沮授之策。那么田丰、沮授之策是不是良策呢?首先看看内修农战,所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汉末动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经开始实行屯田制,进行农战的战略了。而袁绍却没有制定过明确的土地政策,尽管拥有四州之地,但土地兼并严重,农业未有发展,这对于袁绍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田丰提出内修农战的计划于袁绍现今或以后都有利。但是袁绍不听。

再看精骑扰敌之计,袁绍的河北军队兵种上的优势是骑兵多,骑兵速度快,可以迅速进兵,也可以快速退兵,用于袭扰是有很大优势的,曹操兵少,不可能处处防备,正合《孙子兵法》所说“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的情况。这条计谋同时也是一条很毒辣的计谋,辅之田丰内修农战的策略看,派出精骑的目的就是为了骚扰曹操农业发展,因此派出的骑兵必定是以掠夺农民,破坏农业生产为主,而并非去找曹操的某些据点打,这样一来曹操是不得不派兵救援,不然长久以往,他领地内的农业生产必将崩溃,长期被掠夺的农民或反或寇。这条计谋,对于袁绍来说却也并非就是十全十美的计谋,原因是袁绍治军很差,假如袁绍派出的精骑掠夺时兴起,贪财物,不按时撤退,很容易就被曹操来了一个歼灭战,文丑就是因为所领骑兵只顾钞略辎重,结果被曹操趁机歼灭的。然而许多事情我们都只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而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这条计谋虽然有风险,但对袁绍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好计。但是袁绍不听。袁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近八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征刘备,田丰劝说袁绍“袭太祖后”,袁绍以孩子生病,无心远征为理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许多人认为“袭太祖后”就是偷袭许昌,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但“袭太祖后”还可以有另外两种理解,一是趁曹操不在官渡时进攻官渡;一是从后袭击征讨刘备的曹操军队,与刘备形成夹击之势。要实施以上三种策略都必须先攻下延津,以延津为据点。据《于禁传》记载,袁绍是有派人进攻过延津的,当时于禁仅以两千兵士把守延津,假如袁绍按他部署准备出动的兵力“精卒十万”,全力攻打而连二千人守备的延津都打不下,那官渡之战还用再打吗?难不成是《孙子兵法》没有教过兵力五十倍于敌的打法,结果他们就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了?曹操平定刘备叛乱的速度非常快,仅离开官渡一个月内就返回,假设在曹操平定刘备叛乱之前袁绍打下了延津,以延津为据点,最可能实施哪一种战略呢,即田丰“袭太祖后”是哪一种意思呢?笔者认为攻打官渡的可能性最大。官渡,是许昌的咽喉,曹操欲弃官渡退保许都时,荀彧言“扼其喉而不得进”,可见官渡之战的重要性,只要能攻下官渡,则许都也将很难守住,那时“情见势竭,必将有变”的便是曹操内部了。

另外一位谋士沮授,在曹操弃延津退守官渡时劝袁绍不要轻进,利用己方财力雄厚打持久战,这一策略也是有道理的。《孙子》云“兵非贵益多也”,袁绍进兵白马、延津连遭三败,折损大将颜良、文丑,还被曹操俘虏了历史上没有记载姓名的大将,军队的士气自然低下,战斗力远远不如曹操的军队,这是其一;曹操缺乏钱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而袁绍钱粮多,支持得起持久战,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符合兵法“因敌制胜”的原理,这是其二。

综上观之,田丰、沮授的确是一流的谋士,曹操对田丰、沮授二人的评价也是很恰当的,是袁绍没有识人之明,这也是袁绍不如曹操之处。

连篇累赘这么多,包括许多的推测、假设,其主旨是为了证明:战争中难以预料的事情是很多的,战事的变化也是每分每秒的可能出现的。曹操能够以弱胜强,其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曹操的军事指挥、决断能力,而并非单凭运气,单靠侥幸就能够取得胜利的。

历史人物 曹操麾下两大谋士,郭嘉和荀彧同样劳苦功高,为何曹操更欣赏前者

三国乱世时期群雄并起英才辈出,各方势力麾下都笼络到很多才华出众的奇人异士,尤其以曹魏阵营人才最多。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的英雄人物,时逢纷争战乱的年代而又胸怀大志,他知道想要成功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才会求才若渴广泛招揽贤士。曹操看人眼光很准而且胸襟宽广,果然借助大汉天子的名义吸引很多人前来投奔,曹魏阵营人才济济,文臣如云武将如雨。曹操麾下两大谋士,郭嘉和荀彧同样都是才华出众并且劳苦功高,为何曹操更加欣赏前者呢?

在世家门阀制度盛行的汉末,一个人若是想要出人头地,除了本身要具备过人的能力,还要得到一些名人的举荐,这就造成了很多身份卑微的人才流失。曹操虽然算不上寒门出身,但是仍然受到士族阶层的鄙视,他深知寒门子弟的不易,而且出于对人才的渴求所以打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曹操在看人和用人方面很有一套,再加上有大汉天子这张王牌,所以有很多人才源源不断前来投靠,曹操因而得到了很多当世奇才。

曹操麾下的文臣谋士成百上千,各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最为曹操器重的五大谋士。相比较而言,贾诩为人低调小心谨慎,荀攸淡泊名利不好争功,程昱稳健持重,所以他们三人实力虽强但是却不爱出风头,名气自然相对较低。唯有郭嘉和荀彧两人最为出名,郭嘉和荀彧本来就是老乡,而且同样才华横溢,都为曹操立下了盖世功劳,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来曹操更加欣赏郭嘉。

先来看看荀彧,他年轻之时就被人评价为王佐之才,起先投靠到雄踞河北的袁绍麾下,但是经过短暂的相处就看出来此人不能够成大事,其后就果断弃袁投曹。曹操得知荀彧前来投靠欣喜若狂,并且说道我得到荀彧无异于汉高祖得刘邦啊。曹操对于荀彧十分器重,每次领兵外出的时候都由他坐镇后方大本营,荀彧也不负所托尽心尽责完成任务。荀彧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和治国之才的谋士,正是在他的战略规划之下曹操才得以顺利统一北方,荀彧堪称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曹操虽然对于荀彧非常尊敬,但是两人的关系却并不能算是亲近,甚至最后还分道扬镳。

再来说说郭嘉,他和荀彧的经历类似,最开始都是投在袁绍阵营,同样由于袁绍不会用人而转投曹操。不同于荀彧在政治上才能出众,郭嘉最擅长的是军事谋略,尤其善使奇谋妙计。最开始为曹操出谋划策之人是戏志才,不过此人英年早逝,曹操在痛失人才之后就让荀彧为自己举荐一个人才,他才得知郭嘉此人。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官渡之战”中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

三国两大精锐军队之战,一支惨败后就此从历史中消亡

界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季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当时北方两大军事集团:袁绍与公孙瓒。一、战争的目的与起因「”界桥之战”前北方局势目的: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为争

三国两大精锐军队之战,一支惨败后就此从历史中消亡

界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季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当时北方两大军事集团:袁绍与公孙瓒。一、战争的目的与起因「”界桥之战”前北方局势目的: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为争

三国一位谋士,给袁绍提出一个建议,袁绍若听了,文丑或许不会死

众所周知,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有成王败寇的成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汉末时期,争雄失败的诸侯,其麾下的文臣武将,大都被一笔带过,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例如,袁绍麾下的河间四将,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除

官渡之战爆发时,为何只有袁绍和曹操在打仗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为了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诸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诸侯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

原创 袁绍麾下能力远胜于河北四庭柱的大将,你知道他吗

麴义,东汉末年人物,袁绍手下。原为韩馥手下,初平二年(191年)哗变,击败韩馥,投奔袁绍。又击败哗变袁绍的匈奴单于於夫罗。界桥之战中,麴义以精兵大破公孙瓒大军,斩杀严纲,又回救被围的袁绍。兴平二年(1

原创 袁绍麾下能力远胜于河北四庭柱的大将,你知道他吗

麴义,东汉末年人物,袁绍手下。原为韩馥手下,初平二年(191年)哗变,击败韩馥,投奔袁绍。又击败哗变袁绍的匈奴单于於夫罗。界桥之战中,麴义以精兵大破公孙瓒大军,斩杀严纲,又回救被围的袁绍。兴平二年(1

袁绍帐下的谋士之一郭图

  郭图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先是什么后是近代化

两大任务是: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