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什么原因竟让顽固不化的慈禧废除科举制?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什么原因竟让顽固不化的慈禧废除科举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什么原因竟让顽固不化的慈禧废除科举制?
关于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这个问题不难。史书上记载:“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纸诏书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1905年是光绪三十一年间,但是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的朝政是慈禧太后把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左右着朝廷决策的走向。所以间接的可以说,科举制是慈禧太后废除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可以让顽固不化的老太后颁布这一指令呢?
清政府后期,科举制八股取仕的弊端日益显现。这个时期因为国门被迫打开,外来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近现代思想冲击着国民的头脑。一些博识之人考察国外的国家机构,政府体制,学术民风,得出结论:要想在使得中国富强起来,除了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还要从根本上摒除国人落后迂腐的思想,这就意味着建立近现代教育提上日程了。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根之本,尤其现代化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培养新时期人才。因此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提出废科举,废除八股取仕,建立新式学堂、新式学校,受到光绪皇帝大力支持。可惜的是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变法只维持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改革的措施也成了泡影。
清政府继续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但是废除科举的呼声更加迫切。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激化。这时,慈禧太后被迫实施了清末新政举措,但是,新政只是慈禧太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打出的幌子,并没有真正运行。也因此使得矛盾激化更加剧烈,废科举,停八股,设立新式学堂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在1905年9月初,迫于朝廷重臣的联名上书请求,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昭令废除科举,宣告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所以说关于科举制度是谁废除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慈禧太后。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科举制度从隋朝产生,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是采取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中国存活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终被废除,那么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就要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自产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狂潮,社会风气也变得温文尔雅。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对象不再局限于世族达官贵人,而是全民参与,没有条件限制,不论是稚嫩少年还是垂暮老人,不论是寒门苦士还是名门望族,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自从实行科考后,为国家招揽了大量优秀人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后人唾弃的秦桧都是进士出身,为官出仕。可以说科举制度不仅促进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而且也使得国家安定繁荣。但是科举制度最终还是废除了,下面就来说说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虽然每个朝代都是依靠科考来选拔人才,但是每个朝代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明清科考为八股文。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不允许考生去创新,去思考,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行了。而且一些人为了能够做官,费尽一生都在参加考试,好比《范进中举》中主人公因得知中了,大喜导致晕厥并且疯疯癫癫了,因此可以说这时的社会风气是病态的,而且这种闭塞懒惰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因此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打开中国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蠢。
科举制的影响
虽然在封建社会后期,倡导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十分高涨,但毕竟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么科举制的影响有那些呢?科举制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下面就来具体看一看。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科举制是按照考生通过考试形式取得的成绩,然后给予相对应的官位,它有着公平公正的特点,考生没有年龄,地位,家族等条件限制,只要有才,即使是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因此科举制的推广使得全国笼罩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通过科举制,选拔了许多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从低层中选拔出来的人才,会更多的为平民百姓考虑,真正做到了父母官的责任义务,使得政治更加清明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为已有的官吏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选拔的人才都是通过苦读科考而来,秉承儒家教义,因此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各自巅峰的文学种类,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科举制的消极影响:因为每个朝代的特点不同,科举制有了不同发展。
明清八股取仕,以框架的形式禁锢考生的思想,统治阶级借此来控制考生。八股取仕使得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死胡同,又阻碍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科举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迂腐荒唐的思想慢慢侵蚀着国人的头脑。不鼓励国人创新,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得不到更新,这也间接的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科举制度的后期是以消极影响为主,但不可否认它造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如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楷书四大家之柳公权,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它的积极影响还是需要认同的。
相关参考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即...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奢华无比,陪葬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传说,慈禧临终时,嘴里被塞进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保尸骨不化。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
大家都知道,从珍妃进宫伊始,慈禧太后就和珍妃不对付,关系一直不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慈禧太后担心,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在光绪帝那里的恩宠,会被珍妃给夺去。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慈禧太后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
历史上把持朝政的女人当中,以吕雉、武则天和慈禧最为出名。这三人都是有姿色、有眼光、有谋略、有手段,才能够在这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走上权力巅峰,君临天下。然而,这三人中也属慈禧的命最不好。吕雉的江山是她
北京的冬天特别寒冷,万物凋零,时间倒个两三百年,那时还没有工业时代的“温室效应”,怕是还要冷上一些。当大家因天地寒冷,万物寂寥,都躲在家过冬时,就在中南海,也就是位于北京的中南方位,慈溪竟让宫人们玩一
清代教育与科举制度废除探析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历经1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国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她垂帘听政统治中国长达48年。当然人们提到慈禧更多的是对她的恨,而且恨的咬牙切齿,若不是这个女人国家怎么会受这样的屈辱,在国家遭受列强侵略之际,她却依旧自顾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简介 慈禧为何钦点第二名的刘春霖为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以来,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多年里
大家都知道,从珍妃进宫伊始,慈禧太后就和珍妃不对付,关系一直不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慈禧太后担心,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在光绪帝那里的恩宠,会被珍妃给夺去。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慈禧太后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