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刘歆倡古文经
Posted 古文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刘歆倡古文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刘歆倡古文经
刘歆 (前53年~公元23年) 字子骏,是刘向的儿子。年轻时便精通诗书,善于写作,被成帝任为黄门郎。河平年间 (前28~前25),受诏命跟从父亲一起整理秘府的古籍。刘向死后,他接替中垒大夫的职位。哀帝即位后,王莽推荐他为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终于完成了父亲未竟之业,编出了我国第一部书目 《七略》。《七略》 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辑略为总论,以下六略即图书的六个大类。《七略》 为 《汉书·艺文志》所采用,是世界最早的目录学,比德国吉士纳的 《万象图书分类法》 要早1500多年。
刘歆的巨大学术影响还在于首倡古文经学。西汉列于学官的经学,都是今文经学。董仲舒、公孙弘及后来的达官贵人大都是今文经学的倡导者。古文经学处于被压抑地位。刘歆校书后,向朝廷建议把古文经 《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于学官,又写了言词激烈的 《移太常博士书》 批驳反对古文经的博士们。结果引起诸儒和执政大臣的不满,他只好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王莽当政后,因为与刘歆有旧交情,王莽还想利用古文经为自己服务,于是重用刘歆,把古文经全部列于学官。王莽称帝后,封刘歆为国师,古文经更盛极一时。地皇四年 (公元23年) 刘歆图谋反叛王莽,不料事泄,畏惧自杀。今文经师讲究微言大义,古文经师讲究文字训诂。汉代的训诂大师杜子春、郑兴、郑众、贾逵、许慎、马融、郑玄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刘歆的影响。
相关参考
刘歆–古学鼻祖(前50?—23)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传授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当时所立学官一般概称之为今文经学。到西汉末年,刘歆大力鼓吹古文经书“好恶与圣人同”,为之争立学官,从而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经
中文名:刘歆 别名:子骏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今江苏沛县) 职业:经学家、数学家 信仰:儒家 代表作:《七略》www.cha138.com刘歆——古文经学的真正开
《春秋左氏传》《春秋》为鲁史,记十二公事,曰: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也;凡二百四十二年。观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之语,可知《左氏》为古文,而《公羊》、《榖梁》,则皆今文也。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古文主要是指秦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前的大篆籀文和六国文字。古文与今文的区别主要是文字的异同以及由此引发的理解上的差异,古文更加重视历史事实的陈述和清理,实证色彩较浓;今文则以义理解经。所
黎《续古文辞类纂》如何黎氏本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之义,始于经、子,终于史、集;博观慎取,历时甚久。总二十八卷,为文四百四十九篇。
《周礼》(汉语拼音:Zhouli),中国周代后期根据周王朝系统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代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
《周礼》(汉语拼音:Zhouli),中国周代后期根据周王朝系统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代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
说刘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一定没有人反对。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著名文学家刘向(《战国策》、《列女传》等作品的作者)的儿子,父子两代人同为著名学者,名噪一时。>刘歆是一位难
浙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不说作为史前文化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古文化遗址宣告了浙江古老大地属于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仅就时期形成的吴越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影响而言也是巨大而且深远的,浙江先民
《周礼》是西周根据周王朝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朝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