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清官杨震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清官杨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清官杨震
杨震,字伯起,华阴人。他年青时很好学,向桓郁学习今文《尚书》,又博览其他经籍,造诣很深。当时的读书人造了一句谚语评价他:“关西孔子杨伯起。”他客居在湖城县专心攻读,不接受官府应聘,长达几十年之久。众人劝他说:“这样读下去,年纪太老大了怎么办?”他却更加专注。到了50岁,才到州郡担任官职。
当时邓太后当政,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听说杨伯起的品行学问杰出,便特意征聘他,先后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职。当他前往东莱就任时,路经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在深夜来拜访杨震。这个昌邑县令是杨震在荆州担任刺史时提拔的一个人才,也算是老部下、老朋友了。王密寒喧一阵之后,献上十斤黄金。杨震拒绝说:“我了解您,您却太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王密说:“深夜,没有谁知道这事。”杨震严厉地说:“天知,神知(一作“地知”),我知,您知。怎么说没有谁知道?”王密只好惭愧地退出。
后来又改任涿郡太守,也从来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的子孙吃粗茶淡饭,出门也没有车坐。有些老朋友要他为子孙添置些产业,他回答说:“让后世人称赞他们是清官的子孙,这是最好的遗产。”
安帝永宁元年(120年)他升任司徒。延光二年(123年)又任太尉,他毅然拒绝了安帝的舅舅耿宝和皇后的哥哥阎显为亲友求官的要求,因此招来权贵们怨恨。邓太后死后,朝政日益腐败。延光三年,耿宝等共同诬陷杨震,罢了他的官。杨震对子弟和学生们说:“我担任大官,不能为朝廷除害,还有什么脸面见日月! 我死后,丧事要简单。”说完,喝毒酒自杀,享年70多岁。
相关参考
杨震为什么被奉“关西孔子”?杨震结局令人心痛!接下来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欣赏。>杨震,字伯起,华阴人(今渭南华阴)。由于他勤奋好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因此被儒生们称为“关西孔子”。>杨震淡泊名利,教了
杨震为什么被奉“关西孔子”?杨震结局令人心痛!接下来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欣赏。>杨震,字伯起,华阴人(今渭南华阴)。由于他勤奋好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因此被儒生们称为“关西孔子”。>杨震淡泊名利,教了
畏四知杨震拒贿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①人,东汉名臣。其父杨宝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淡泊名利,以读书为乐。杨宝在杨震年幼时就去世了,杨震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杨震却能秉承父志,明经博览,无不穷
杨震裔上海人。生于1906年。军事委员会交通处电讯人员训练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十期、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三期结业。曾任通讯员、通讯所所长和通讯大队长。1934年赴河北保定筹建电台。1935
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之一,但是,太尉虽然始于秦朝时期。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一直到到了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
杨佺期(?-39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太尉杨震八世,将领。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曾参与王恭举兵讨伐朝臣的行动,亦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对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对其的畏惧而不信任,终被桓玄
杨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杨氏,在东汉一代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四世三公,第一个跻身三公高位的,是杨震,官拜太尉,第二个便是杨震的儿子杨秉。杨秉,字叔节,杨震的三子。杨震是以儒学起家的,在《尚书》上造诣
相比于严嵩这样被评为明朝奸臣的代表,历史上相距不远的海瑞则被称为是明代清官的领军人物,享有“明代第一清官”的美誉。经过众多的戏剧曲目的宣传,如《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忠义烈
古代清官典范除了包拯之外,你还能想到谁?反正我想到一个,那就是明朝清官——海瑞。 海瑞当官的故事大家听的不少,他清官之名也是世所周知。但是吧,这清官当的也是有技巧的。
明“清官”海瑞简介 海瑞真的是清官吗?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吗?
相比于严嵩这样被评为明朝奸臣的代表,历史上相距不远的海瑞则被称为是明代清官的领军人物,享有“明代第一清官”的美誉。经过众多的戏剧曲目的宣传,如《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刚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