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石经与鸿都学
Posted 经学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石经与鸿都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石经与鸿都学
宦官们为了抵制名士们的影响,拉拢一些读书人为他们服务,也在客观上做了一点有益于文化事业的事情。
汉灵帝熹平四年 (175年),建立石经,便是其中的一件。当时,经学很受重视,但经书文字不统一,出入差误不少。这便给经学研究和太学考试带来很多不便。蔡邕等人上书要求校定五经文字,灵帝与宦官很快准奏,命令诸儒校定并刻在石碑上,树立在皇宫鸿都门外。一共校刻了 《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 等七种经书,共立石碑46块。每块高一丈,宽四尺,两面刻字。原石碑毁于汉末董卓之乱与西晋永嘉之乱,但有拓本传世,现代又陆续发现了原刻残石。这次所刻石经,称为“熹平石经”,开了后代各种石经的先河,曹魏三体石经、唐代开元石经、五代蜀石经、两宋石经等皆沿袭其做法。石经由大书法家蔡邕用标准的汉隶书写,严整庄重,是隶书的代表作,又是楷书的胎息,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石经全用汉隶,故又名 “一体石经”。石经的出现,是继李斯统一小篆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地统一规范文字的工作。
宦官还怂恿灵帝于熹平七年 (178年) 设置鸿都门学,注重辞赋、小说、绘画、书法的训练,有意与太学中的经学对抗。学生由州郡或三公举荐征聘,毕业后可做大官,“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待遇优于太学生。而且还为鸿都文学家乐松、江览等画像题赞辞,想以此抵消 “八俊”、“八及” 等大名士的影响。这些做法客观上有利于倡导文学艺术。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宏的故事 汉朝汉灵帝刘宏怎么死的 汉灵帝刘宏的皇后儿子死因
中文名:刘宏 国籍: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冀州河间国 出生日期:157年 逝世日期:189年 主要成就:刻印熹平石经,设置鸿都门学 职业:汉朝皇帝 谥号:孝灵皇帝 陵寝:文陵
续刻石经今北京城西南房山县白带山云居寺,是隋唐以来历代北方地区的佛教胜地。从隋朝和尚静琬首创的雕刻石经,后历各朝,积累了大量石板经文,为研究佛教经典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辽圣宗太平七年(1027年
刻在石头上的佛经北朝以来有将佛经刻于石上,称为石经。主要是仿儒家镌刻石经之例,把佛经刻在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而藏于石洞中,以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佛教的石经有以下四种形式:1.摩崖石经,即刻自
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为指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象该
对古代皇帝上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课这件事情,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从小就开始的,有一些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他尽进行教育了。但
还不知道:韩信背水一战为何后人都学不来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用兵如神的统帅很多,《孙子兵法》的孙武,抗金的岳飞,三国大V曹操,唐朝的李靖,汉朝的韩信。这
曾国藩为了戒色,想到一个办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学不来
清朝末期的时候,国力衰弱,军队的作战能力差,所以打输了很多的仗。清朝在连续输了两次鸦片战争后,还能撑了几十年,是因为有一些厉害的大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在清朝末期,就是显得很重要。左宗棠不仅能领
历史人物 姜维把诸葛亮的毕生绝学都学过 姜维什么还打不过邓艾
对姜维打不过邓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不少人喜欢三国时期那段历史,但是有人说喜欢那段历史的有一部分人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就已经看不下去了,因为诸葛亮死了,似乎许多事
何谓“十经”、“十二经”《南史·周续之传》:续之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经典释》文谓:六经、六纬为“十二经”。又唐及后蜀《石经》,并于“九经”外,刻《孝经》、《论语》、《尔雅》,亦名“十二经”。
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买个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