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王充著《论衡》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王充著《论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王充著《论衡》

王充 (27~97年) 字仲任,是东汉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出生于会稽上虞一个普通人家。他十五岁时到洛阳上太学,曾拜识著名史学家班彪。求学十多年,因没有靠山,找不到官职。回家乡后,断续做过几次小吏,都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退职。后来便忍受清寒生活,闭门著书。他写过 《讥俗》、《政务》、《论衡》、《养性书》 等著作,只有 《论衡》 传世。

《论衡》 是王充30多年心血的结晶。“论衡” 两字的含义是:象秤 (衡) 一样来评量各种理论,论述自己的见解。《论衡》 共85篇,其指导思想是,主博览,通古今,反虚妄,重效验。大胆地批判了在当时流行的谶纬学说与鬼神迷信。书中在这方面精彩论述很多,如: “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生无不死。以其生,故知其死也。” “物无不死,人安能仙?”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他还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说: “夫雷,火也。” 批判了说雷是天发怒惩罚人的虚妄之言。王充所使用的批判武器是 “元气一元论” 哲学,他明确指出: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夫天道,自然也,无为。” “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 气也。”

《论衡》 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那种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的大胆怀疑精神。人们都尊崇孔子,王充也肯定孔子伟大,但他写了《问孔》 篇,向孔子的论点提出挑战。他还写了 《刺孟》、《非韩》,向儒家和法家的两位巨子挑战。这种精神是学术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可惜在封建时代有这种精神的人太少了。

相关参考

电子技术发展历史

1.电子技术的发展史1、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

历史百科 王充书肆博览

王充书肆博览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绍兴),东汉著名哲学家。《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王充是东汉初年人,祖籍河北。祖先以农桑为业,后因得罪豪强恶霸,被迫几度迁

历史百科 问王充、徐干之事迹

问王充、徐干之事迹王充,字仲任,后汉上虞人。师事班彪,好博览,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尝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记忆。后归乡里,闭门潜思,著《论衡》八十五篇;晚年著《性书》十六篇。徐干,字伟长,三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王充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王充东汉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细族孤门”。自幼刻苦读书,博通百家之言。著有《论衡》85篇,20余万字,对谶纬迷信和世俗禁忌进行了批判。他否认

历史典故 鸡犬飞升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

夫余与高句丽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关于其兴起过程,今所见资料最早是东汉王充在《论衡?吉验篇》中追叙夫余国来历的传说,后为《魏略》转载。大

历史百科 问秦汉三国子学之著者

问秦汉三国子学之著者斯时子书有名者,则有贾谊之《贾子新书》,刘安之《淮南子》,扬雄之《太玄》、《法言》,刘向之《新序》、《说苑》,王充之《论衡》,徐干之《中论》等:均为传世之要籍。

中国的灿烂历史文化

一:指南针(司南),最早有记载的司南源于战国时期,其实际年代应记载不足而不可考。其发明者也难以查寻(可能来源于百姓生活所发现)。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应当算

武则天怕猫 后宫多忌讳

忌讳是人们因长期的风俗习惯,禁忌一些认为不祥和、不吉利的话和事。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的说法;汉朝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四讳》也说:“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南宋文人罗大经《

历史典故 一人得道 鸡犬飞升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