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张宾议北上
篇首语: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张宾议北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张宾议北上
公元310年,围击洛阳失利后,石勒率骑兵返回重门 (河南辉县西北),接了辎重,渡过黄河,攻下繁昌 (河南临颍县西北),杀襄城太守。雍州流民王如、侯脱、严嶷等起兵江淮一带,听说石勒来此,大惧,派1万兵士屯驻襄城 (河南襄城) 抵御。石勒一举取胜,全部俘虏其众,到南阳,驻扎在北山。王如担心石勒攻襄城,派使者送去大量珍宝车马犒劳,并与石勒结为兄弟。王如与侯脱有矛盾,劝石勒进攻侯脱。石勒想,对手消灭一个少一个。当晚下令三军鸡叫起床。临晨,大军压于南阳城门。连攻12天,终于攻克南阳。严嶷率众来救,到得晚了一步,于是也投降石勒。石勒杀侯脱,囚严嶷送于平阳,尽得侯、严之众,兵力更加强盛。接着,向南进击襄阳 (湖北襄樊),攻陷长江以北晋军营垒30余所,留下刁膺守襄阳,亲自率领精骑3万北攻王如,担心王如兵力太强,转而奔向襄城。王如得知,派其弟王璃率2.5万骑兵,诈称犒劳石勒军,实际是要袭击石勒。石勒迎战,歼灭之,又南下回到江北,打算雄据江汉流域。
石勒士卒大都是北方人,不习长江流域水土。其地距东晋都城建邺太近,水上交通方便,威胁很大。因此,张宾认为应当北上,选择肥饶富庶,险峻易守之地而据之。石勒不听,东晋元帝遣王导率大军讨伐,石勒军粮不接,士卒战死病死大半,这才接受张宾之计,焚烧辎重,裹粮卷甲,为给敌方造成错觉,先南攻江夏 (湖北鄂城西),然后转而向北攻城略邑,杀晋王公官吏,直至许昌。这才有围猎司马越部,参与攻陷洛阳。
相关参考
张宾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张宾(?—322年),字孟孙,十六国时期后赵赵郡南和(今邢台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一说邢台内丘人。十六国
石勒进击豫州诸郡,又一次打到长江边而回,驻扎葛陂(河南新蔡北)。在此修缮殿宇,征收租税,制造船舰,准备进攻建邺。东晋元帝派遣江南诸将全部汇集寿春,准备迎战。碰上阴雨绵连,3个月没停,石勒军中饥饿病死者
晋朝人物本名:张宾别称:右侯字号:孟孙所处时代:十六国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去世时间:322年主要成就:辅佐石勒建立后赵籍贯:赵郡南和张相官职:大执法追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景侯
石勒勒兵约期,将要攻击王浚,而担心刘琨等袭击其后,沉吟未发。张宾进道:“击敌国当出其不意,将军经日不行,岂有后顾之忧?”石勒道:“是的,怎么办?”张宾道:“刘琨、王浚名同为晋藩,其实仇敌,若给刘琨写上
王浚署置百官,奢纵淫虐。石勒想吞并他,打算先派遣使者去刺探情况。当时张宾正患病在家,石勒亲到住宅请教。张宾道:“今权诈遣使,无诚恳之意,会生猜疑。做大事者必先为之卑,何不称藩劝进?”石勒心领神会,于是
中国大革命史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第七节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一、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兴起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准备北上。10月30日,孙中山由韶关北伐前线返回广州,立即召开军政会议,讨论应付北方时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夏,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决定以红7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
曹妃甸的港区自然条件非常好,岛前西南及南侧水深条件良好,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曹妃甸的总体开发建设,分近期和远期进行。主要工程包括:1、利用曹妃甸天然港址优势,建设4个25万吨
对吴三桂叛乱初期节节胜利,为何不渡江北上?原来他心存幻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在叛乱初期,由于清朝方面
导读:邓颖超到上海一个多月后,终于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决定离沪北上。但她北上以后以什么身份参加政协会议呢?当时,虽然有3个单位推举她为代表,但是都婉言拒绝了。周恩来和李维汉致电华东局的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