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背后的心计

Posted 枭雄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托孤背后的心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托孤背后的心计

2、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

刘备托孤背后的心计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有很多朋友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过去的“尊刘抑曹”只是为了帝王的封建统治罢了,事实上,刘备是一个懂得利用“人和”的枭雄!

曾在与刘备青梅煮酒是说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我想曹操当时的潜台词是“若大家说我是枭雄的话,那刘备也是枭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备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战略眼光是不会看错刘备的。

其次,刘备是一个惯使“反客为主”之计的阴谋家!首先是陶谦的 “三让徐州”,演义之中说陶谦是因为两个儿子没有管理能力兼之刘备素有仁义之名,故此相让。我个人认为纯属一派胡言!!!

刘备本来是帮助陶谦抵抗曹操的, 按道理,曹操退去后刘备就没有理由再留在徐州,而刘备却偏偏赖在徐州不走了,俨然以徐州之主自居了。看来,刘备救徐州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目的的,陶谦请刘备不异于“引狼入室”!

而所谓的“三让徐州”,请大家注意后面:汉献帝也曾三次封曹操为魏王,曹操一开始也是坚决不受,最后才“无奈”的受封。再以后,汉献帝又三次禅位给,曹丕也来了个三次不受,最后才“勉强”答应。

而演义之中怎么不说曹操,曹丕是仁义之主呢?刘备的小花样被曹家学了个八九不离十,这恐怕连刘备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后来,刘备在中原站不住脚了,跑到了荆州投靠刘表,这一次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他又一次使用“反客为主”的计策,这次他几乎要成功了,只是没想到刘琮的不战而降打破了他的美梦!这使刘备的目光不得不放到了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孙权身 上。

通过表面上和谐的联盟,使孙权在赤壁一战大破曹操,取得了东南一面的绝对霸权。此时,刘备再次使出他的惯用伎俩,从孙权这里“借”来了荆州,从此赖住 不还了。以后就有了一句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不过,这一次刘备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他没有想到孙权是一个态度如此强硬“债权方”,甚至不惜 以武力威胁刘备!这使得刘备食不甘胃,睡不安枕,在诸葛亮和庞统的提醒下,他于是想到了西川的刘璋,刘备故技重施,以帮助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明目张胆的把军队开进了蜀中。

在临近成都之时刘备突然发难,率军攻破成都周围的军事要塞,使成都无险可守并迫使刘璋投降。入川之战是刘备最后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反客为主”!从此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最终局面。

最后,彝林一战,刘备惨败而回,退守白帝城,此时刘备也身染重病,命不久矣,而他十分清楚,刘禅暗弱无能,以后大权必定旁落,他儿子很可能重蹈汉献帝的覆辙,于是刘备想到了托孤!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经典,刘备托孤真实的用意是什么?无人得知,历史的事实是刘备托孤成功,诸葛亮也谨守诺言,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近些年来,有许多人认为刘备托孤的真实意义是试探,如果诸葛亮有意取而代之,那么等待诸葛亮的将是刀斧手,有模有样的分析,举了一堆的例子。

但是在鲁速看来,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先来看看史书关于托孤的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而小说《三国演义》则几乎原封不动的搬了史书的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只是加了诸葛亮的听完后的表现: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感觉罗贯中认为刘备埋伏了刀斧手。如果真要这么理解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们要通过表象看本质。任何一个人在听到这个震撼的消息的时候都会手足无措,而诸葛亮即使当时真的汗流遍体,那也是震惊加自己的猜测: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伴君如伴虎,不管二人的感情多么深厚,诸葛亮有这个猜测却是合理的。

但是现在我们再来分析,刘备没有试探诸葛亮的意思,而诸葛亮的汗流遍体也仅仅是猜测,诸葛亮也不会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对诸葛亮是有知遇之恩的,诸葛亮虽然号称卧龙,但是实际上只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中年人(按照当时的平均年龄算),如果诸葛亮已经表现出了真正的实力,诸葛亮也等不到刘备,曹操孙策早就请走了,诸葛亮确实有才干,但是没有发挥的舞台,而刘备给了他发挥的舞台,而诸葛亮又以管仲乐毅自比,说明他只是要做个贤臣名相。

刘备也对诸葛亮有绝对的信任,主要还对诸葛亮的人品和行为都信任,所以刘备的托孤是真托孤,即使是试探,也不会有刀斧手,诸葛亮想自立,一切阻拦的行为都无济于事。

而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诸葛亮即使成为权臣,也不具备取而代之的条件,刘备称皇帝的理由是什么?汉献帝被废,刘备认为自己是汉世宗亲,所以登基成为皇帝,诸葛亮篡位的话那就成了大逆不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比曹丕还大逆不道,而且称帝是诸葛亮等建议的,如果篡位那就是打自己的脸。并且蜀国的班底是刘备直接建立的,当时的蜀国的情况也让诸葛亮无法自立成功。

诸葛亮自立的成本太高,他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不会这么干,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对的,现在的诸葛亮地位已经超过了几乎任何一个皇帝了,对于诸葛亮来说足矣。

相关参考

三国历史 刘备托孤的背后

刘备托孤  蜀汉章武三年四月,刘备永安托孤,对从成都赶来的诸葛亮说了一句扑朔迷离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为什么要对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

刘备白帝城托孤背后的秘密,竟然暗藏埋伏了刀斧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经典,刘备托孤真实的用意是什么?无人得知,历史的事实是刘备托孤成功,诸葛亮也

诸葛亮离间计贬李严背后的阴谋?巩固自身地位

李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诸葛亮的谣被贬为平民,那么历史对于这次造谣依据是什么呢——读《三国志·蜀书》的一点疑问李严,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原为刘璋手下。刘备入蜀时,曾在绵竹与刘备

诸葛亮离间计贬李严背后的阴谋?巩固自身地位

李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诸葛亮的谣被贬为平民,那么历史对于这次造谣依据是什么呢——读《三国志·蜀书》的一点疑问李严,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原为刘璋手下。刘备入蜀时,曾在绵竹与刘备

刘备临死为何托孤诸葛亮 刘备托孤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幕剧情十分经典,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临死前将其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也是托孤诸葛亮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政权尽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中,刘备临死前为何托孤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关于刘备托孤问题

关于刘备的托孤问题有许多争论,而我却坚决支持台湾作家陈文德先生的说法!当时刘备频危时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不可,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一席话的确出自刘备内心,而不是这位枭雄的奸

刘备白帝城托孤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孔明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

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成为君臣的千古佳话。但问题是,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的是托孤的第一人选吗?从当时看,刘备确实有托孤的必要。太子刘婵时年17岁,当年男子成年得20岁,所以暂时不能亲理朝政。在汉朝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