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奔走的战国“辩论家” 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

Posted 战国 张仪

篇首语: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方奔走的战国“辩论家” 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方奔走的战国“辩论家” 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张仪这个形象相对于芈八子和黄歇来说,史实的成分更多一些。这大概是因为张仪的生平在史书中记载较多而且有足够的传奇戏剧性,所以编剧对这个人物的故事设计在大的框架上没有太多虚构,只是增添了一些细节而已。本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曹丽芳为你解读《芈月传》中的人物——张仪。

《史记》:研究张仪生平的基本文献

张仪的事迹在汉代以前的史书中有丰富的记录,而最系统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尽管《史记》里也有一些小的误载,但毕竟司马迁的时代距战国不远,而司马迁又是一位博学而严谨的史学家,所以,关于张仪的生平经历,我们还是得以《史记》为基本文献,同时结合后来的出土文物及历史学家们的考证成果,才能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史记·张仪列传》开篇便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这个记载略有不确。据后来的历史学家考证,苏秦的主要政治、外交活动时间要比张仪晚二三十年,年岁也比张仪小很多,应该属于张仪的晚辈,他们不可能同时向鬼谷子学习。在战国中期活跃的纵横家中,张仪是连横之策的首创者,与他同时且主张合纵的政治家是公孙衍而不是苏秦。公孙衍原为秦国大良造,张仪入秦后,两人不合,公孙衍离秦入魏,作了魏国的国相,遂致力于联络东方各国以对付秦国。

《史记》中说张仪是魏国人则是正确的,据学者们考证,张仪的故里就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区胡村乡张仪村。《史记·张仪列传》还记了一段张仪早年在楚国的经历。张仪到楚国游说,曾同楚相一起游宴,碰巧楚相的玉璧丢了,就怀疑是张仪偷的,对他笞辱一番,张仪从此对楚国没有好感,强秦弱楚成为他终生的奋斗目标,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原因是战国时期类似的故事被记载得太多,且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大约属于传说性质。

魏国:破坏了合纵之约

张仪一生的主要功业是帮助秦国推行连横之术,破坏东方各国发起的旨在进攻秦国的合纵之策。具体说来,作为纵横家的张仪主要以舌辩为武器以游说诸国,一生中的两大战场分别是魏国和楚国,他的外交功业也主要是建立在与这两国打交道的过程中。

张仪于秦惠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入秦,此时秦国的主攻对象是三晋和东方各国,张仪一来就对秦惠王许诺说他可以破坏东方国家的联盟,“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惠王听了很高兴,就留下了他并逐渐对他委以重任。公元前328年惠王派张仪和公子华出兵攻占魏国的蒲阳(今山西永济县蒲州),胜利之后,张仪却建议惠王将蒲阳归还给魏国,并将公子繇入质于魏以换取魏国更多的领土。

得到允许后,张仪又亲自陪公子繇入魏,对魏襄王说既然秦国对魏国如此友好与尊重,魏国当然更不可以无礼于秦国,趁机说服魏襄王将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十五县和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划归于秦,以为答谢。秦惠王得了土地,认为张仪大有功劳,遂擢升他为秦相。

公元前323年,张仪与齐、楚、魏等国的大臣会于啮桑(魏地,今江苏沛县西南)。这次会议,魏、齐、楚的目的是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防御秦国,而张仪的目的则是破坏这种联系。为了进一步破坏魏国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的相位,到魏国去劝说魏王结好秦、韩以攻齐、楚,与魏相惠施在魏王面前展开辩论。尽管张仪事先贿赂了魏王周围的一些人帮他鼓吹,但最终还是惠施以理取胜。

张仪眼见游说不成,就暗地里请秦王出兵攻占魏国的几处土地。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襄王继立,张仪再次游说襄王善秦,襄王不听,张仪只得败兴归秦。这样张仪在魏国滞留了4年,秦国在军事上占了少许便宜,外交上却没有取得多少成功。公元前317年张仪复相秦,秦王派庶长疾攻韩、赵,大战于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斩首8万,张仪于是挟强秦余威出使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逼魏就范。魏襄王不得已接受了张仪的计谋,结好于秦,合纵之约受到破坏。

相关参考

推荐有关中国历史比较好的纪录片

那绝对是百家讲坛。中央台有权威,都是清华北大教授。范蠡》、《方尔加讲孔子》、《老子与百姓生活》、《战国说客双雄之苏秦张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吕不韦》、《李斯》、《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易中

东周辩论家公孙龙,以“白马非马”举世闻名

天下第一嘴,就是能言善辩的人。自古以来,中国能辩论的人很多,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苏秦、张仪,还有后来的诸葛亮等。等这些人和一个人比起来,都算不上辩论高手,这个人是谁呢?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诡辩

历史秘闻 东周辩论家公孙龙,以“白马非马”举世闻名

天下第一嘴,就是能言善辩的人。自古以来,中国能辩论的人很多,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苏秦、张仪,还有后来的诸葛亮等。等这些人和一个人比起来,都算不上辩论高手,这个人是谁呢?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诡辩

张仪之残樗里疾典故 战国拆台高手张仪

张仪是谁张仪是谁?熟悉战国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和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门下高徒,亦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苏秦的昔年同窗好友。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

张仪之残樗里疾典故 战国拆台高手张仪

张仪是谁张仪是谁?熟悉战国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和纵横家,鬼谷子先生的门下高徒,亦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苏秦的昔年同窗好友。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

春秋战国 苏秦张仪的高明之处

据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苏秦是学长,张仪是学弟,二人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是个什么人不清楚,反正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师,因为他有四个学生:苏秦和张仪、庞涓和孙膑,这四个人在历史上均大名鼎鼎,所以鬼谷子很厉

何为说客

说客“,何解?春秋战国,孔子以礼治国游说诸子,可谓之”说“,苏秦合纵六国可谓之”说“,唐睢不侵犯使命可谓之”说“,触忠言进谏也可谓之“说”。《辞海》曰“游说之事,善于说动对方”也。两千多年前,诸子纷争

春秋战国 张仪的功绩与结局

在《传》中,张仪出道的时候一穷二白、穷困潦倒,得芈月相救,才拣了一条小命。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屌丝相十足的张仪,却凭着一张嘴,利用“连横”之说拆散了六国“合纵”联盟,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国时局。这就是张仪,他

春秋战国 连横家--破六国合纵的张仪

  战国中后期,秦、齐为当时两大强国,都极力向中原地区扩张。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为有雄心者必然之举。张仪与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最早向秦惠王建「吞并诸侯,称帝再治」之计,未被秦惠王接受,

春秋战国 晋献公之志在四方

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