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高欢辅立东魏
Posted 高欢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高欢辅立东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高欢辅立东魏
胡太后在宫中为非作歹,秀容川 (山西忻县境内) 契胡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沉胡太后与元钊于黄河,围杀北魏王公大臣2000余人于河阴之陶渚 (河南孟县),立元子攸为帝,这就是孝庄帝。庄帝看出尔朱荣在残酷的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之后便自身难保,乘尔朱荣朝见的机会,亲手杀死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攻陷洛阳,杀魏大臣,立元恭为帝,这就是节闵帝,留尔朱世隆镇守洛阳,把庄帝带回并州(山西晋阳) 杀掉。尔朱兆擅权后,各地地主势力纷纷起兵割据,其中最强的东方是高欢,西方是宇文泰。
高欢 (495—547) 祖籍渤海蓚县 (河北景县),其远祖三世仕慕容氏,慕容宝败后,其曾祖高湖率部归北魏,为右将军,祖父高溢仕魏至侍御史,犯法徙居怀朔镇 (内蒙固阳北),高欢生于白道 (内蒙呼和浩特西北) 南。由于世代居北辽,高氏风俗习惯完全同于鲜卑。家境贫穷,访问武明皇后之后,得到一匹马,做了镇军一个小队队长,后来转为邮差,到过洛阳,开阔了眼界。先后投奔地方势力杜洛周、葛荣、尔朱荣,巧得六镇兵,逐渐发展起来,占据了河北、山西、山东、河南。532年,高欢率军至洛阳,废节闵帝,讨灭尔朱氏,立元修为帝,这就是孝武帝。534年,武帝与高欢的矛盾激化,逃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又立元善见为帝,这就是孝静帝。高欢认为洛阳距关中宇文泰太近,迁都于邺,而高欢的丞相府却在晋阳 (山西太原西南),军国政务,皆在相府,孝静帝只不过是个傀儡。自此,北魏始分为二,都邺的孝静帝,史称为东魏。
相关参考
人物生平年少宰相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降高敖曹。十一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
人物生平年少宰相北魏正光二年(521年),高澄出生于怀朔。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降高敖曹。十一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
历史人物 孙腾北魏、东魏官员生平简介,有佐辅之功,配享高欢的庙庭
孙腾(481年―548年),字龙雀,咸阳石安人,北凉中书舍人孙通之孙,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官员。>孙腾朴实坦诚,熟悉吏事。正光年间,随尔朱荣进入洛阳,任冗从仆射。后为高欢帐下,随高欢东征邢杲,擒获叛贼
梁主萧衍埋葬修陵,称武皇帝,庙号高祖。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刻他的像供设厅堂,下战书申讨侯景。侯子鉴攻陷吴兴,太守张嵊、前御史中丞沈浚被押送建康,侯景好言劝慰。张嵊说:“我守城,眼看朝廷危险,却不能救。”侯
梁主萧衍埋葬修陵,称武皇帝,庙号高祖。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刻他的像供设厅堂,下战书申讨侯景。侯子鉴攻陷吴兴,太守张嵊、前御史中丞沈浚被押送建康,侯景好言劝慰。张嵊说:“我守城,眼看朝廷危险,却不能救。”侯
公元534年,北魏王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从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军阀高欢自任东魏丞相,成为这个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而东魏孝静帝只是个摆设、傀儡。当初跟随高欢打天下的司马子如等一班功臣,他们身居高位,为高欢所信
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的司马子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东魏高欢的重要谋士司马子如生平事迹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东魏权臣高欢的重要谋士。西晋宗室南阳王司马模的八世孙,北魏鲁阳太守司马兴龙之子,仕东魏官至司空、太尉,封阳平郡公,其孙女司马令姬后来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皇
孝静帝元善见皇后高氏东魏天平元年(534),年仅11岁的元善见被高欢拥立为皇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四年之后,元善见主动向高欢求婚,准备把他的次女立为皇后。不知高欢出于什么考虑,开始
元善见傀儡皇帝的屈辱命运 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还
元善见傀儡皇帝的屈辱命运 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