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孝文帝倡胡汉通婚
Posted 鲜卑
篇首语: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孝文帝倡胡汉通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孝文帝倡胡汉通婚
婚姻改革,是孝武帝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两个内容,一个革除旧俗,禁止鲜卑族同姓相婚。483年,孝文帝下诏说: “夏商不避同族相婚,周朝开始禁止同姓相娶,教随时设,治因事改。当初,中原未平,日不暇给,同姓相娶之陋俗滋漫。如今,要移风易俗,改革求新。禁绝同姓相婚,有敢违犯者,以不道德论处。” 自此,北魏鲜卑族的婚姻制度走向进步、科学。
二是倡导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尤其是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通过婚姻关系联接、融合民族感情。孝文帝二弟咸阳王元禧娶任城王奴隶之女为妻,受到孝文帝深深地责备。并为此下诏说: “婚姻的意义,在于重夫妇之道,美关雎之德,合二姓之好,结他族之亲,上以事奉祖宗,下以延续后代。因此,必须敬肃慎重,合乎正道。夫妇亲近,然后才有父子君臣,礼义忠孝。皇子年轻,应当选择美好端正之女为妻。” 于是,当年亲自为其二弟元禧娉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为其三弟河南王元干娉中散常侍代郡穆明乐女,为其四弟广陵王元羽娉骠骑咨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为其五弟颍川王元雍娉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为其六弟始平王元勰娉廷尉卿陇西李冲女,为其七弟北海王元祥娉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为妻。孝文帝本人也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之女充后宫,又以陇西李冲之女为夫人。
婚姻,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高门在血缘上结合起来,共同成为了北魏政权的中坚。
相关参考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
·胡汉泉胡汉泉,真空电子技术和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专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开拓和指导了我国大功率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自主研究,为我国两弹一星、雷达、测量、通信等军事电子
历史上着名的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民,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具体的什么是胡汉分治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呢?想要了解什么是胡汉分治,还要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
明朝人物中文名:胡汉苍别名:胡奃国籍:越南(大虞国)民族:华族出生地:越南职业:大虞国皇帝主要成就:越南大虞国(胡朝)皇帝,指挥大虞国参与明入越战争(南征安南)性别:男胡汉苍胡汉苍是胡季犛的次子。14
姓是母系氏族时期同一位老祖母所生人群的徽号,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可通婚。氏是同姓人分支的徽号,表示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在汉族,春秋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流,成为家族徽号。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先祖,秦汉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
大辽制度创新促进胡汉融合,不但改变自身国运,也奠定了中国疆域
公元907年,在大唐灭亡的同时,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到了公元916年,阿保机始建年号,国号称为「”契丹”,四十年后阿保机的儿子把国号改为辽。大辽作为中国历史上纵贯五代与北宋的少数民族政
岳飞后代不跟仇家通婚可以理解,为什么恩人也不通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岳飞,是历史上忠和悲的代名词,对皇家的效忠,到头来却换来一场被害死的悲剧,实在是令人心寒,而历史上也因为岳飞出现了两个岳
《伏羲和女娲兄妹通婚》神话故事赏析伏羲和女娲兄妹通婚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又面临了一场大灾难,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个活了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夏日的一天,云密风急,雷声隆隆,大雨就要来临。一位勇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