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哀伤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的哀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的哀伤

2、多情公子 纳兰容若

诸葛亮的哀伤

公元263年,三国中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开打了,这一战对于三国谜,特别是喜欢三国演义的网友们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因为这一战,\'的独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了(此战险让诸葛亮绝后,仅剩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后任江州刺史。),张飞的孙子张遵也被魏军所杀。

让诸葛亮这绝后的三国最悲情一战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他取得光辉业绩的同时,诸葛亮在教子成材方面做的也是相当成功的。

诸葛亮出仕后大部分时间都征战在外,国事频繁的他不可能像平常父母一样整日对子女耳提面命,但这并不表示他就对儿女疏于管教。

他经常在书信中语重心长地对子女进行劝诫教育,以治学之规、立身之道到接人待物、约制酒量,要言不烦、周密全面。他教育子女要将修身和追求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的首要准则。

当年他躬耕隆中时便立下管、乐之志,联系自身他深知志向对人的巨大指导作用,于是他要求子女“慕先贤”,立“高远之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这些引人向上的经验之谈对于子女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的。

在循循善诱的言传之外,诸葛亮更注重“正已教人”,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子女。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刚正不阿。

潜移默化之下,子女们无形之中养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诸葛亮贵为蜀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不愿去封妻荫子,反而“自讨苦吃”,将儿子诸葛瞻派往深山峡谷中艰苦劳作。

他强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决不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来增殖私产,好让子女坐享其成。他不贫不奢、家风淡泊历史上早有记载。他不偏不袒、绝无溺爱,知道侄儿诸葛恪难当大任,主动要求将他调离。

在他病重期间写信告诉哥哥担心儿子诸葛瞻难成大器。这些鞭策鼓励只为子女能够早日成才。他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尽忠报国、战死绵竹。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炎兴元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

前锋部队被打败后,诸葛瞻率蜀军退守锦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

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这时,黄崇也激励将士决一死战,李球临阵授命,于是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爆发。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

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公元347年(永和三年),史官常璩(《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在《三国志》中诬陷诸葛瞻,把不能阻止黄皓的过失归咎于诸葛瞻身上。

多情公子 纳兰容若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男子,他立于彼岸,冷眼观千古风涌云乱,心中水静无波;他如雪中白梅,美到零落,美到哀伤;他如高岭温泉,寒到无情,暖到多情;他可荒废繁华,执笔溢美锦词,淡却浮生;他可弃掷锦绣,浅唱倾世长歌,了无绝期。他以远山为眉,以罡风为身,以青莲为心。他用他的旷世才华,多情风骨,绕指流年,轻触琴弦,用无言的情愫弹奏出一曲人间绝响,用柔情与孤独在康熙盛世之卷落款留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多情公子——纳兰容若。

富贵花丛中的惆怅客--纳兰容若

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诞生了一位幼小的生命,他的体内流淌着纳兰世家的血液——一个富贵、显赫的家族。父亲,纳兰明珠为权倾朝野的宰相,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容若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台石,金台石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子皇太极。也就是说,整个纳兰家族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纳兰容若为明珠夫妇的长子,原名成德,后避皇太子胤礽的讳,改名性德,字容若。他是一个令无数红颜为之倾倒的才子,幼时便有“神童”之称,十四岁便已晓喻京城,十八岁考中举人。在外人看来,他前程似锦,必会在朝廷中有一番作为。可是他却偏偏如一枝孑然于世的寒梅。他厌恶繁华的喧嚣,尘世的庸扰,富丽的明府后花园掩盖不住他内心的荒芜,旖旎的春光愈发让他感到孤独。比他年长一岁的康熙对这位才子很是欣赏,将他提拔为自己身边的侍卫,常常邀请他一起品茗煮酒,吟诗作对。可他终究不是“人间富贵花”,这样的崇高荣誉不过是一种负担,他宁愿邀三五好友,一起看陌上花开,听春之鸟鸣。宁愿与一红颜知己安居在篱笆小院,静守四季炊烟。有人说,他与贾宝玉有几分相似,同样有着满腹的才华,同样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上天也同样赐给他一位如同黛玉般钟灵毓秀的女子,让他在自己的心田上种出第一枝花。

眉如远山,眼似秋水,肤若凝脂,袭生芳菲,唇点朱丹,深蹙娥眉,掩不去万般风情,尽显妩媚。这是在描写纳兰容若的表妹,一个美丽的女子。容若与她的爱情在史书上有如梦一样的朦胧,当他七岁初见表妹时,笑靥如花的她从一开始撩拨了容若内心的心弦。素心如月,他们开始了懵懵懂懂的爱情。他与她在淡抹年华里一同长大,她为他研墨,他为她吟诗。她喜欢他浓浓的多情,他喜欢她眉间淡淡的忧伤,“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从此,诗句千言写的是她,笔尖轻勾画的是她,真是“一见伊人落红尘,二见伊人误终身,岂料缘定已三生。”可表妹也注定如林黛玉一般,唯美的爱情在她身上终究是一段若只如初见的开始,还有秋风悲画扇的结局。

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很快就察觉到他们俩的事。父亲坚决反对,因为大家都很清楚,陪着容若走完鼎盛至极的人生之路的绝不是无父无母,无家无势的表妹,容若要娶的应是名门望族,应是由皇帝赐婚。后来,在父母的阻挠下,容若与表妹无法再见面,就算容若用绝食来抗议,纳兰明珠夫妇也是无动于衷。最终,容若从一个丫鬟口中得知表妹已被送进宫参加选秀,皇帝似乎很喜欢素净如荷的她,虽然这位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的天子让容若从心底自叹不如,但一想起自己心爱的女人已被拥入他的怀中,容若的心彻底冷了,如同一弯冷月,无尽的悲凉。命运让他们最终走散在了风中,那些美好的时光,落满了青苔,埋在时间的间隙里,伴着他的爱,永远地枯朽了。

与表妹的感情结束后,容若得了一场寒疾,在睡梦中,他痛得不能呼吸,可他却似乎享受着这场病带来的苦痛,也许是为了祭奠他与表妹这场刻骨铭心的爱。也许是为了逃离这个世事纷扰的红尘。因为这场病,容若耽误了殿试,在身体渐渐好转的过程中,他认为他该放下了,他要让自己好起来,要重新找回自己,要拾起一个男儿宏伟的抱负,在文字里的抱负。就算不求青史留名,也要为自己的心,在厚厚的书卷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容若耗费了两年的光阴,汇编成《通志堂经解》。这本书一经问世便轰动朝野。而纳兰明珠此时认为是该让容若娶妻的时候了,一来可以让他忘却表妹,二来可以让容若在官场上更加顺利。

很快,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便与容若大婚。卢氏早知道容若心中有一个女子,可她不在乎,她只想做他身边的一个注脚,一个摆渡人,她愿用自己柔软的心去融化这个男人内心的坚冰。她的柔情让容若干枯的心田盛开了第二枝花。她优雅娴静,气质如兰,她似乎可以看清他灵魂背后的无可奈何,看懂他内心的惆怅与悲伤。容若常常会与她去湖心划船,赏月,他们很喜欢这种平静的日子,平静的如一朵墨菊在静悄悄地倾吐着别样的芬芳。

可是人在官场,容若经常身不由己,他要同皇上出塞,去到那雄奇的大漠戈壁。在离别时分,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断肠声里,大漠孤烟”。

从大漠回来之后,容若更加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日子。转眼与妻子已经结婚三年,这三年的生活不短不长,却让容若时时感到满足。可惜,苍茫人世,几多浮沉,几多沧桑,妻子在生下他的孩子后便永远地离开了他,丧妻之痛使得容若几乎不能承受,他每日用回忆下酒,每天都醉得不省人事。感情一深,最怕的就是离别。容若的人生,仿佛注定是残缺的。上天总是给他美好的希冀,却又在恰好的时间让他措手不及,“青衫湿遍”“泪咽更无声”,妻子离开后,容若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容若在悲伤中又度过了三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情到深处便成词章。容若写了无数的悼亡诗,“清泪尽,纸灰起”,点点滴滴都诉说着对妻子的思念。容若打算再不娶妻,但坚守三年后,迫于家庭压力,他续娶了。

新夫人的父亲是他的上司,新夫人从小的骄蛮使得容若感叹“一种娥眉,下弦不如上弦好。”他感到自己被人束缚着,他感到喘不过气,他越发思念前妻:回忆当初,多少柔情深深种;关山阻隔,且把歌声遥遥;送多少往事,点点滴滴尽成空;千丝万缕,化作心头无穷痛;自君别后,鸳鸯瓦冷霜华重;漫漫长夜,翡翠衾寒谁与共;临别叮咛,天上人间会相逢;一别茫茫,魂魄为何不入梦;情深似海,良辰美景何时再;梦里梦外,笑语温柔依依在;也曾相见,恍恍惚惚费疑猜;魂儿梦儿,来来往往应无碍;旧日游踪,半是荒草半是苔;山盟犹在,只剩孤影独徘徊;三生有约,等待等待又等待;几番呼唤,归来归来盼归来。

日子就这样被一页页不经意地翻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人们喜欢纳兰容若的情,纳兰容若的灵,可人们始终无法真正懂他。他的人生如同逆旅,被迫在尘世里扮演一个他并不喜欢的角色,被迫穿起别人的嫁衣,假装很幸福。这样的人生是一种悲哀。他这一生最让他骄傲的是他的词,在编著好《渌(录音)水亭杂识》后,他的名声再次传遍朝野。百官大臣都对这位青年才俊敬佩不已,康熙也对他宠爱有加,但却一直不给他封官进爵。这么多年,容若还是离不开侍卫这个岗位,也许康熙认为他的性格只适合与诗词打交道吧,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他的宠爱。没有繁琐的朝政,容若最享受的还是在渌水亭与好友们一起把酒言欢。

容若是一位孤独的诗人,好朋友并没有多少,不过一个叫顾贞观的便是其中一个。在与他品茶闲聊时,顾贞观提及在江南有一位精通琴棋书画,样貌也是一绝的艺妓名叫沈宛,字御蝉,她虽为艺妓,却高雅非常,更巧的是她也久仰纳兰容若的才情,并亲自为他的词谱曲每日歌唱。纳兰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仰慕他的人一直以来都很多,可对于这样的一位江南水乡的女子,他还是很好奇,虽然曾去过江南几次,但每次都来去匆匆。不过,上天是对容若还算眷顾,康熙下旨让他陪同去南巡,这个机会终于让他与沈宛相遇。

情就是如此,有些人相处了一辈子,心中如一面平静的湖面,无一丝涟漪;而有些人只一次邂逅,一个眼神便已心意相通,相爱相守。纳兰容若与沈宛就属后者。

他们的爱是灵魂上的契合,沈宛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个真情如知音般的男子,这次,她爱得彻彻底底。但她只是江南的一名艺妓,而容若是京师的相国公子,身份地位悬殊让他们爱得是那样的小心翼翼。南巡很快就结束了,他们只得分离,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留在江南的沈宛,为容若守身如玉只为期盼他能再次来过;而回到京师的容若终日抑郁不得欢,只因相思早已成灰。沈宛知道自己不是容若的唯一爱人,沈宛更知道容若曾经受过的情伤,可她依然想他念他,就算无法治愈他双目漫长黑暗的失明,也要陪他一起盲目。对于容若来说,沈宛是他的第三枝花,他不想再留下遗憾了。

最终,就像舒婷说过,与其在悬崖上独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容若不顾父母的反对,让顾贞观将沈宛接到京师,执意要将沈宛纳为妾,可纳兰相府容不下这个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不让她住进明府花园,更不承认她妾的名分。无奈,容若自置别院,在没有父母的祝福,没有百官的朝贺,但有他们的一群好友的热忱祝愿下,他们终成眷属。这一年,容若三十岁。与沈宛在一起的日子,是如此地静美,可幸福总是那么地短暂。

容若不久之后再次犯了寒疾,这一次不比往常,虽然有沈宛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他心中还是有一种不祥之感。最终,天妒英才,仅仅7日后,容若便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自诩为人间痴情种,却终究负了梦里江南的佳人。沈宛在生下遗腹子后便消失了,可能是回到了那个多情的江南,去守护那一份来之不易的纯真的爱。

好了,纳兰容若的故事我们讲完了,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他那富有灵性的词句,以及他身上朦胧的神秘感。现在的我们读到他的故事依然会感动,在当今这个社会,那些真心的假装,虚伪的存在,被迫活得很累很累。他们都渴望有着像纳兰容若那样的情怀。他们在这世上走着,记忆是他们唯一的行李,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仅存的那一点点也会消失殆尽。

相关参考

历史类

1.急故乡的原风景《神雕侠侣》多次引用,哀伤感人。出自日本作曲家宗次郎1991年的专辑《木道》/Save/Music/2006/0926/546/M_D2217737C4273846.WMA雪的梦幻(

多情公子 纳兰容若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男子,他立于彼岸,冷眼观千古风涌云乱,心中水静无波;他如雪中白梅,美到零落,美到哀伤;他如高岭温泉,寒到无情,暖到多情;他可荒废繁华,执笔溢美锦词,淡却浮生;他可弃掷锦绣,浅唱倾世长歌

多情公子 纳兰容若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男子,他立于彼岸,冷眼观千古风涌云乱,心中水静无波;他如雪中白梅,美到零落,美到哀伤;他如高岭温泉,寒到无情,暖到多情;他可荒废繁华,执笔溢美锦词,淡却浮生;他可弃掷锦绣,浅唱倾世长歌

适合朗诵的抒情音乐有哪些

1、《梦中的婚礼》梦中的婚礼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犹如一阵波浪式的风铃叮当层层叠叠地涌来,轻快美丽而又带着无奈哀伤,声声触动着心弦,这就是梦中婚礼钢琴曲带来的感受。2、《挚爱》《挚爱》是陈勋奇为《东邪

大将军韩信是如何死的

在楚汉相争的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位旷世名将,最终因“谋反”之罪横遭杀戮,死非其所,实堪哀伤。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瞻仰韩信庙时的感慨:“将

西雅图酋长与《西雅图宣言》

  收到信的酋长明白,作为一个过着原始生活、持着简陋工具的“红人”族群,不可能抵挡住拥有枪炮的白人。为了保证族人的安全,满怀着悲愤与哀伤之情,他发表了以下的演说:  你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温馨买下?我们

历史上的十大淫妇之一胡皇后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是一个短命王朝,共历六帝,二十八年。北齐的灭亡,是历史所必然,而北齐高家后宫嫔妃的下场,则充满着警世的哀伤,就看看高家后宫的结局吧。  冯小怜,高氏一门中最著名的女性,中国历史上

求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戏曲欣赏论文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

锦鲤抄历史版歌词 拜托拜托急求

(源自微博,侵删)原曲:锦鲤抄填词:饭己翻唱:川君虎门销烟燃起了热浪阿勒琴号侵入了广州东方染上锈迹的大刀矛丈怎敌利炮钢枪议和的结果令人绝望香港岛终与祖国天各一方南京条约罗列着哀伤只得五口通商九龙割让辽

傀儡天子汉献帝的前半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汉宫中,一轮明月洒下点点银辉,映衬着那红墙黛瓦的宫殿更增了几分肃杀之感。此时,汉献帝正无言的看着这秦汉的明月,多少繁华哀伤,这一刻都涌上了心头。一,痛失生母汉献帝刘协的母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