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最残忍的酷刑比东厂更狠 巩固君主地位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厂最残忍的酷刑比东厂更狠 巩固君主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厂最残忍的酷刑比东厂更狠 巩固君主地位
初中上学的时候历史课上讲到明朝有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西厂。不过如此之外还有一个“后起之秀”知者乏之。这就是西厂。西厂是由汪直先生亲自掌管,比东厂更狠更黑暗。
为了扩大西厂的影响力,汪直在冤假错案上不遗余力。基本上进了西厂就等于死亡,压根儿就别打算活着出去。
但是汪直的西厂一直比不上东厂,毕竟人家东厂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树大根深。后来不知道哪个聪明人给汪直出主意,说要想整出点大动静,就必须弄死点大人物。就跟现在企业想打出名声需要干点儿大项目一样。
于是汪直盯上了南京镇守太监,不过人家能混到这个地步自然不是一般人,结果没事儿。实在没有办法汪直没事就让人去抓朝廷的官员,进了西厂先打一顿,然后放出来,啥也不说。
想想当时的官员正在吃饭,突然就被西厂抓去打一顿又放回去,一家子人都蒙圈了,不知道发生了啥。电视剧里的滑稽场景重现。
后来汪直为了装,抓了两个人杨泰和杨晔。之所以写出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确实不是一般人。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杨泰的爷爷是“三杨”之一的杨荣。
此时汪直发挥了特有的创新精神,发明了西厂拥有专利的刑罚“弹琵琶”,让我想到一句歌词“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但是杨泰和儿子杨晔估计没有心情唱歌。
因为这个“弹琵琶”,比剜膝盖骨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剃人的肋骨,一根根的剃。后来杨晔就这样被剃死,杨泰也被汪直给弄死了。
真不知道这个刑罚汪直是怎么想出来了,这是想史书留名呐,只不过是骂名而已。
明朝为了巩固君主的地位,设立这三大特务机构真是害人不浅。
相关参考
相信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对那些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的大太监和鲜衣怒马、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记忆犹新。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和器重,太监组织东、西厂以及充当耳目和打手的锦衣卫在二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地位
明代中期之劣政--恐怖的特务统治公元前1368年--公元1644年明代的君主极权在中国历代各朝是空前的,明代的宦官专政与特务统治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最酷烈,而且这数者也是密切关连、相辅相成的。特务机构由宦
汪直是明朝时期权宦,历任御马监秉笔太监、西厂提督。西厂是明宪宗时期为了加强特务统治而设立的机构,虽然开设的时候轰轰烈烈,直属西厂的校尉甚至比东厂多一倍,直属于皇帝统治。但西厂的运行却屡屡受阻,先后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是什么关系? 明朝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目的在于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加强君主专制。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设置及其职能, 朱元璋把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
厂卫指的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简称,均为明朝特务组织,所执行的职务不尽相同。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
厂卫指的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简称,均为明朝特务组织,所执行的职务不尽相同。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
汪直是明朝时期权宦,历任御马监秉笔太监、西厂提督。西厂是明宪宗时期为了加强特务统治而设立的机构,虽然开设的时候轰轰烈烈,直属西厂的校尉甚至比东厂多一倍,直属于皇帝统治。但西厂的运行却屡屡受阻,先后
...的手中达到顶峰,然而,明朝时期,除了东厂,其实还有西厂,锦衣卫和内行厂。一时间,人心惶惶,宦官势力兴起,残害忠良。本来是为了巩固政权的四大特务机关做后却令政权岌岌可危。猖狂的东厂东厂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
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为一个服侍皇上和后宫妃嫔的角色,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宫围中,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够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后他们成了皇上和后宫妃嫔们最为倚重
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为一个服侍皇上和后宫妃嫔的角色,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宫围中,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够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后他们成了皇上和后宫妃嫔们最为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