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新四军的“白求恩” 奥地利医生罗生特
Posted 白求恩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活跃在新四军的“白求恩” 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活跃在新四军的“白求恩” 奥地利医生罗生特
罗生特,本名雅各布·罗森费尔德,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家庭,1928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罗生特1939年夏流亡到上海并开设了诊所。1941年春,罗生特结识了新四军卫生处长沈其震,罗生特自告奋勇地要求去苏北工作。
罗生特到盐城后被安排在新四军总部医院工作,随后,又被聘请为新四军卫生部顾问。在他的帮助下,新四军开办了华中卫生学校,培训出了一批出色的医务人员。
罗生特冒着枪林弹雨,检查卫生工作、培训医护人员、看病问诊、实施手术,到火线上救护伤员。人们都亲昵地称他是“新四军中的白求恩”。1942年春,陈毅自愿为罗生特作入党介绍人,经中共华中局批准,罗生特成为中共特别党员。罗生特在工作之余,采访了刘少奇、陈毅等多位高级领导人并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3年,他来到八路军山东军区并被任命为卫生顾问,成功稳定住了罗荣桓司令员的肾病。他还曾手术抢救了万毅、曾炳华等多位我军高级指挥员。
抗战胜利后,罗生特被派往东北工作,担任东北野战军一纵队卫生部长。1949年11月,他返回奥地利。1952年4月22日,罗生特病逝于以色列。
相关参考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
在抗日战争中,由五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国大党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救治八路军伤员,被任命为白求恩
在抗日战争中,由五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国大党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救治八路军伤员,被任命为白求恩
核心提示:陈毅高度评价了罗生特在中国的贡献,称他是“活着的白求恩”、“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希望他早日再来中国。并将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给他的中德文对照的荣誉证书,亲手交给了他。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初,他率领一支“加美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武汉、西安分别会见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朱德
今天是白求恩诞辰纪念日,顾玉东和弟子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他 我和我的祖国70年70人
顾玉东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记者袁婧摄)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何尝不是一段人手与人脑相互促进的精彩乐章:大脑孕育智慧,双手把创意付诸实践,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发展。这一双手,顾玉东研究了几乎一辈子。“手有1
抗日英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诺尔曼白求恩烈士简介诺尔曼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