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 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Posted 商鞅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经验 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经验 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后裔,因为后来被封在商地,所以又被称为商鞅。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秦孝公。当时在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小国还有十几个,所有的国家都把秦国当夷狄看待,排斥秦国,不让它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孝公发愤图强,治理国家,整顿政治,想让秦国从此强大起来。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在全国下令,首先追怀祖先建立秦国并使之强大的功绩,然后说:“门客和群臣只要想得出奇谋妙计,能够让秦国强大的,我就让他做大官,还封给他土地。”公孙鞅听到秦孝公下了这道命令,就向西进入秦国。

公孙鞅喜好法家和名家的学说。他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府上做门客,公叔痤看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想把他推荐给魏王。但还没来得及推荐,公叔痤就病倒了。

魏惠王来探病的时候,问公叔痤:“万一您的病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应当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门客卫国的公孙鞅,虽然很年轻却是一位奇才。希望主公把国家大事都交付给他!”魏王认为公孙鞅年轻,又没有名声,所以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说:“主公如果不听我的建议,不任用公孙鞅的话,那就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要让他出我国的国境,为别国效力。”魏王答应后回去了。

公叔痤把公孙鞅叫来,告诉他刚才的事后又对他说:“我以君主为先,以阁下为后,所以先替君主考虑,然后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要不然就来不及了。”公孙鞅说:“魏王不能听从您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您的建议杀我呢?”结果,他没有逃走。

魏王回去后,对身边的人说:“公叔痤先生病得太厉害了,真不幸啊!他让我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公孙鞅,后来又劝我把他杀了,这不是自相矛盾,病得糊涂了吗?”公孙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国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向孝公讲述富国强兵的办法。秦孝公听了高兴万分,留公孙鞅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但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经过激烈的争论,秦孝公最终同意了变法的主张,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于是下令:百姓按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组织起来,互相监督,有事揭发,一家犯法,几家连坐;告发奸谋的人与斩敌人首级得到的赏赐一样,隐匿不告发与投降敌人受到的处罚一样;立下军功的人,按军功大小受赏;私下械斗的人,视情节处以相应的惩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辛勤耕织而使粮食布匹增产的,可免除徭役;经商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收为奴婢;就算是宗室出身,若没有立下值得称道的军功,也不能够录入族谱;为了使不同爵位的差别更为明显,不同等级的人,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有功劳的人显达光荣,没有功劳的人再富有也没有光彩。

在法令已经制定但还没有公布的时候,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变法,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悬赏十两黄金,征求能将它搬到北门的人。

大家都觉得奇怪,没有人敢上去搬。

公孙鞅又下令:“能搬的人赏黄金五十两。”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走上前去把木杆搬到北门,结果真的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公孙鞅就用这个方式向人民表示赏罚必行,然后才正式发布变法的法令。

变法施行了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上访抱怨,说新法不好的有几千人。这时候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公孙鞅说:“法令不能推行,正是因为上层有人触犯。”就要处罚太子。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这样一来,秦国就没有人敢不遵从新法了。

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路不拾遗,山林之中也没有强盗了,百姓为国家打仗时表现得很勇敢,但却不敢在私下里斗殴,乡村城市都安定繁荣。

秦国百姓当初抱怨说新法不好的,又重新来到国都夸奖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治的奸民!”就把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去。从此以后,百姓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

司马光评论说:诚信是国君的重宝,国家靠人民保卫,人民靠信用来保护;不靠信用就没有办法使用民众,不靠民众也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因此,古代做君王的不欺骗国内民众,做霸主的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的不欺骗人民,善于理家的不欺骗亲属。不善于治理的则与此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欺骗父子。上级不相信下级,下级不相信上级,上下离心离德,以至于败亡。所得到的利益不足以医治受到的创伤,所得到的收获不足以补救所遭受的损失,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过去齐桓公不违背与曹沫订的盟誓,晋文公不贪图攻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违背同管理山泽的人的约会,秦孝公不废止给搬移木杆人的奖赏。这四位国君的行为并不纯粹清白,商鞅尤其被称为刻薄寡恩的人,又处于战国攻伐不已的时代,天下都崇尚诈力,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教育他们的人民,何况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结局很惨,真实的商鞅其人又是怎样?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结局很惨,真实的商鞅其人又是怎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国在历史上的崛起与商鞅之变法是离不开的,作为史上变法最成功的且效果甚好的来说,商鞅变法有着迫切且必要性,但是对商

如何评价商鞅以及商鞅变法? 商鞅的历史评价

商鞅的历史评价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负面评价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刑法严酷。连坐法。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商鞅以及商鞅变法

  的历史评价>  (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负面评价>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

商鞅是怎样变法的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

求一篇写商鞅变法或评价汉武帝的历史论文最好950字

商鞅变法,请参考《真商鞅》,作者详细的用案例证明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与细节!《云梦秦简》出土的秦国法律史料,最真实的秦国法律体现。说实话,汉武帝实在不是很值得评价的。打匈奴打赢了,还听信一帮儒生的言论

历史经验 赵武灵王变法,如何评价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变法赵武灵王,为了富国强兵,想进行改革。这一年的春天,他出游各地,考察形势。他去北方勘察了中山的边境,走到了房子县,顺便抵达代,又到北边的无穷和西部的黄河边,登上黄华山。然后,他召见大臣楼缓,

历史人物 商鞅是怎样一步步获得重用的

商鞅是怎样一步步获得重用的?商鞅的三步进阶法!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商鞅获得秦孝公重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是通过霸道、治国强兵的策略获得秦孝公的好感,开始变法;变法进程中

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为何会被车裂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这个评价是切合实际的。韩非子说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西汉桑弘羊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宋代王安石赋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

历史人物 商鞅的性格特点 怎样评价商鞅这个人

  商鞅是个饱受非议的一个历史人物,肯定商鞅的人,比如王安石就认为: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国方略。近代的毛泽东对商鞅评价也很高,说商鞅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