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历史来源 毛南族名称的来历
Posted 毛南族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南族的历史来源 毛南族名称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毛南族的历史来源 毛南族名称的来历
毛南族历史悠久。“毛南”之称源自地名,最早见于宋代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一书,当时“三南”地区被称为“茆滩”。以后史藉碑刻中又有“茅滩”、“茅难”、“茆难”、“冒南”之类同音异字之类记载。谓此地人为“茅滩蛮”。
毛南族的民族源流,以往很少人研究,目前学术界以及在毛南族群众中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外来说,认为毛南族的祖先是分别从湖南、山东、福建等地,因作官、避难或经商而来到广西毛南地方的。二是土著说,认为现在毛南族居住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民族居住,毛南族是由当地的土著民族发展而来的,但也融合有外来的民族成分在内。
毛南族的先民,秦汉时为古“百越”族的一支“骆越”人;隋唐时被称为“僚”人的一部分;宋元从“僚”分流,与侗水语组诸民族被统称为“伶人”;明清时,由“伶人”的一支同一些外族结合衍成毛南族。他们自称为“哀南”(单称)和“窘南”(众称),即“毛南人”的意思。1956年经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调查识别,确认为“毛难族”。1986年国务院应毛南族人民的请求,定为“毛南族”。
社会历史为变迁唐代之前很长历史时期,史称“三南”及其周围广大地区为“蛮地”。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封建王朝于该地设环州,辖八县,“三南”隶属于其中的思恩县。其后,它所属的州、府、乡有些变更。1953年,思恩县与宜北县合为环江县,先后归属广西宜山、柳州、河池地区。今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毛南族滞留在原始公社社会时间很长,迟至明末清初才完全解体,进入封建社会。1949年她同全国兄弟民族一起,共同进入新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毛南族的傩文化 毛南族的历史文化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与贵州交界一带,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拥有独特的傩文化,傩歌、傩舞、傩戏被中外专家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原始古朴、风格独特的傩戏是毛南族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过程中始终戴着被称为傩面的木制面具。用优质木块雕琢而成的毛南傩面一般高30厘米,宽20厘米,共有文、武、善、凶四大类72种面相,性格、神态各有其特点,靠毛南族艺人在民族口头文学的基础上依据个人想象创作。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目前开设了4个专业傩戏班,会跳傩戏的群众有50多人,并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木面舞和以傩戏为主调的民歌走进校园,越来越多的毛南族青少年开始接触、了解本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平源李果场大河组的毛南族艺人、75岁的方振国和孙女一起雕刻傩面具。自1984年以来,老人制作了约2000个傩面具。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工团傩戏演员在县城文化广场表演傩戏。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平源李果场大河组的毛南族妇女谭秀香在为傩面具上色。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傩面具收藏爱好者崖宝基(左)在向客人介绍傩面具特点。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平源李果场大河组的毛南族艺人、75岁的方振国在展示他收藏的有300多年历史的傩面具。
3月17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平源李果场大河组的毛南族艺人、75岁的方振国(右)在表演傩戏。
相关参考
毛南族的故事传说十分丰富。有关于祖先来源、征服自然、反抗强暴、助人为乐、爱情悲欢的故事,以及以山水、动植物为题材的寓言、神话和生活的谚语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毛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征服、改造自然
毛南族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中,有道士、鬼师、巫师、鬼谷先生、法童等,他们有一定的分工,互不统属,有的已专门依靠“法事”活动的收入为生活的重要来源。“道士”在表面上崇尚道教,而实际上则同佛教的关系甚为
毛南族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中,有道士、鬼师、巫师、鬼谷先生、法童等,他们有一定的分工,互不统属,有的已专门依靠“法事”活动的收入为生活的重要来源。“道士”在表面上崇尚道教,而实际上则同佛教的关系甚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与贵州交界一带,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拥有独特的傩文化,傩歌、傩舞、傩戏被中外专家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原始古朴、风格独特的傩戏是毛南族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过程中始终
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为主。清初,正一派道教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开始几种宗教同时流行。以后,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合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
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为主。清初,正一派道教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开始几种宗教同时流行。以后,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合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
毛南族的婚姻习俗比较复杂。原始社会的血缘婚遗风、封建包办婚姻和现代自由婚姻曾处于重叠、交叉流行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族内婚嬗变为大量族外婚。清代中期以后,毛南族的封建地主经济尚处于
1.谁知道毛南族的民族历史毛南族,现有7196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其余散居在南丹、河池、都安等地。毛南族地区紧靠云贵高原东麓,溶岩遍布,青山连绵。中部是茅南山,东北部是九万大
1.谁知道毛南族的民族历史毛南族,现有7196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其余散居在南丹、河池、都安等地。毛南族地区紧靠云贵高原东麓,溶岩遍布,青山连绵。中部是茅南山,东北部是九万大
毛南族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有些已经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专门手工业,如打铁、纺织印染、银匠、竹器、石匠、以及雕刻和编织等。毛南族从事打铁业已有300多年历史,至时,已有60—70户从事打铁的专业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