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团食俗有两千多年 古代清明节是“美食节”
Posted 清明节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吃青团食俗有两千多年 古代清明节是“美食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吃青团食俗有两千多年 古代清明节是“美食节”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昨天,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
古代女子们的“吃清明”
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
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时节,她们在这一天会精心打扮,早早出门去祭奠先人,然后就踏青游玩,所以在古代清明节也是女人们的节日,她们可以到郊外赏玩春色,放风筝,然后野餐。
吃青团的食俗有两千多年
南京人最熟悉的清明美食就是青团了。蔡博文表示,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正是因为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此外,艾草也是一种常见的清明食材。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艾草糍粑。
“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他表示,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现在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作为美食仍然很受欢迎。
蔡博文告诉记者,在南京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要选个儿不大不小,红壳的,六个左右就够三口之家吃的了。先用热水反复洗干净,略洒点食盐拌一拌,片刻后再洗一遍。用刀背将硬边敲松,这样熬出来的肉才会不老。最后将“歪歪”横切成一公分宽的条儿,爆火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有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蚕豆瓣儿,或者鲜笋,秧草,汤美肉鲜,食之三月不忘。但是它性寒,不能多吃,胃不好的人尤其要当心。南京此时的另一道河鲜就是炒螺蛳。炒螺蛳,是一道南京风味的河鲜菜品。由螺蛳和辣椒及各种调味料制成,味道鲜辣十分过瘾。炒螺蛳一炒一大盘,自己用嘴嗍着吃,也有直接用螺蛳肉炒菜吃的,比如韭菜炒螺蛳,都是清明时节最时髦的菜。
河蚌螺蛳的诱惑
全城一起挖野菜
清明时节各种鲜嫩的野菜都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清炒芦蒿或者芦蒿炒香干,再加上一点尖辣椒一起炒,简直是南京人心尖上的一道菜。这个季节还是吃马兰头最好的时候。《西吴食风谣》说:“二月春风燕子飞,笋芽绝嫩蚌肉肥。枸杞、马兰滋味好,鸡蛋摊摊豆腐皮……”清明吃野菜的乐趣更在于可以亲手采摘,每年清明时节,南京不少人自发组成“民间野菜团”,在全城展开野菜大搜索,踏青时节带着小铲子小篮子去挖野菜,追寻儿时的黄金回忆,莫愁湖、玄武湖、梅花山、北极阁、江宁、八卦洲等地,都有市民边踏青郊游,边去挖野菜,马兰头、母鸡头、豌豆头、枸杞头,用手掐下小芽子,回家下锅热炒,香气扑鼻,绿色健康。而且南京有春发“八野”之说,是指“旱八鲜”和“水八鲜”两类,包括荠菜、芦蒿、马兰头、枸杞头、苜蓿头、马齿苋、鹅儿肠和香椿头等。清明吃野菜成了南京的一道特色。
古人们是如何过清明的?古时候清明节实为美食节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说,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
古代女子们的“吃清明”
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
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祭祖、踏青是古代女子出门的好时节,她们在这一天会精心打扮,早早出门去祭奠先人,然后就踏青游玩,所以在古代清明节也是女人们的节日,她们可以到郊外赏玩春色,放风筝,然后野餐。
吃青团的食俗有两千多年
蔡博文表示,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正是因为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此外,艾草也是一种常见的清明食材。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艾草糍粑。
“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他表示,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现在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作为美食仍然很受欢迎。
河蚌螺蛳的诱惑
在南京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要选个儿不大不小,红壳的,六个左右就够三口之家吃的了。先用热水反复洗干净,略洒点食盐拌一拌,片刻后再洗一遍。用刀背将硬边敲松,这样熬出来的肉才会不老。最后将“歪歪”横切成一公分宽的条儿,爆火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有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蚕豆瓣儿,或者鲜笋,秧草,汤美肉鲜,食之三月不忘。但是它性寒,不能多吃,胃不好的人尤其要当心。南京此时的另一道河鲜就是炒螺蛳。炒螺蛳,是一道南京风味的河鲜菜品。由螺蛳和辣椒及各种调味料制成,味道鲜辣十分过瘾。炒螺蛳一炒一大盘,自己用嘴嗍着吃,也有直接用螺蛳肉炒菜吃的,比如韭菜炒螺蛳,都是清明时节最时髦的菜。
全城一起挖野菜
清明时节各种鲜嫩的野菜都成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清炒芦蒿或者芦蒿炒香干,再加上一点尖辣椒一起炒,简直是南京人心尖上的一道菜。这个季节还是吃马兰头最好的时候。《西吴食风谣》说:“二月春风燕子飞,笋芽绝嫩蚌肉肥。枸杞、马兰滋味好,鸡蛋摊摊豆腐皮……”清明吃野菜的乐趣更在于可以亲手采摘,每年清明时节,南京不少人自发组成“民间野菜团”,在全城展开野菜大搜索,踏青时节带着小铲子小篮子去挖野菜,追寻儿时的黄金回忆,莫愁湖、玄武湖、梅花山、北极阁、江宁、八卦洲等地,都有市民边踏青郊游,边去挖野菜,马兰头、母鸡头、豌豆头、枸杞头,用手掐下小芽子,回家下锅热炒,香气扑鼻,绿色健康。而且南京有春发“八野”之说,是指“旱八鲜”和“水八鲜”两类,包括荠菜、芦蒿、马兰头、枸杞头、苜蓿头、马齿苋、鹅儿肠和香椿头等。清明吃野菜成了南京的一道特色。
相关参考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说,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
清明节的前一天就是寒食节,寒食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之称。寒食节,吃寒食,顾名思义就是“吃冷饭”,但是为什么好好的热饭不吃要去吃冷了的饭呢? 寒食
“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这是清代常州诗人黄仲则的诗句。清明节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常州的民俗专家、著名老房子画家季全保说,常州人清明节的传统
...畲家乌稔饭了,你对乌稔饭有多少了解呢?乌稔饭是清明食俗,而清明食俗也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导读: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即古代的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命人用青铜铸造了九个鼎,每一个鼎上都刻有本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九鼎制作完成后,一起被运送到了夏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小朋友们都知道,每到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先说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传说古代时候,天子一般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农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
历史秘闻 中国古代的一大谜团,已困扰世人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无人能解
导读: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即古代的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命人用青铜铸造了九个鼎,每一个鼎上都刻有本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九鼎制作完成后,一起被运送到了夏
在历史书上有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都江堰,它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一同设计建造的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水利工程,可以说,有了都江堰,才有了土地丰沃的成都平原。但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工程,为什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