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必读 鬼谷子:盛神法五龙是什么意思

Posted 鬼谷子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谋略必读 鬼谷子:盛神法五龙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谋略必读 鬼谷子:盛神法五龙是什么意思

《鬼谷子:盛神法五龙》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译释】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就应该要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之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五气的居所,品德是神气的制约,使精神光大。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

道是天地的开始,是万物的纲纪。万物的创造,天地的化生,都是由道来完成的。它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人无法看见它的形状,无法知道它的名称,只好把它叫做“神灵”。

所以道是神明的本源,是万物变化的开端。因此,能够用道德涵养五气,心如果能得到其中的一项,就能把握住道术。

所谓道术,乃是心气之道所居住的地方,是心气外在扩散的外部表现形式,神听其使唤。人体的九种器官和十二处,都是所谓脏气的出入口,都是由心统领的。

禀承上天灵气出生的人,叫真人。真人能与大自然的天道融为一体,能够了解天机。通过专心学习修炼得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可以触类旁通地了解事物。

【谋略学网点拨】

天地间的道理博大精深,有些道理用现在的科学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天地间存在某些不同的气,有些人秉这种气而生,因而天生就有某种特殊禀赋,高人一等。但是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而懂得天地玄机。


相关参考

谋略必读 《鬼谷子》主要内容是啥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古代兵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兵书的种类繁多,内容包括战史、谋略、阵法、阵图、军制、兵策、天象地候、疆防、将帅、后勤等等。古代兵书除兵家专著外

谋略必读 鬼谷子《心宜安静,虑宜深远》谋略解读

鬼谷子《心宜安静,虑宜深远》谋略解读【原文】实意法硋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

谋略必读 《鬼谷子: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谋略解读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原文】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

谋略必读 鬼谷子: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原文】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则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欲不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

谋略必读 谋略规律:实力就是真理,用实力说话

【引言】《庄子》上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意思是说,盗窃衣钩这样小东西的人要被诛杀,而盗窃国家的大盗却要当诸侯,仁义道德在哪里呢?仁义道德在诸侯当权者那里。说白了,成者王侯

兵法谋略 鬼谷子:谋之于阴,成之于阳是什么意思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原文】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曰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

谋略必读 说谎布局--谋略家必备技能

【引言】说谎是十分讲究艺术的,如果是句句说谎,肯定极易被人识破;如果在绝大部分的地方说的都是真话,只在关键的地方说上一句假话,不仅不易被识破,还会有取得别人信任的效果,甚至能让那些真话为谎话服务。苏秦

谋略必读 《权谋书》

《权谋书》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一部经典作品。成书于公元前十七年,至今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该书以其广博的内容、优美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生于公元前七十七

谋略必读 会说话要达到艺术的水平,才是谋略家

政治家的说话艺术【引言】政治是什么,我们姑且不管,但我们首先要建立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政治不是一团冰冷、死板的东西,而是一种艺术。我们一旦确立了这种观念,我们就会发现,政治原来是富有趣味、富有魅力的。

谋略必读 《卫公兵法》

《卫公兵法》现存者为清人汪宗沂的辑本,分上、中、下三卷,主要是论述李靖的军事思想,其内容有:1.“兵无备则不应卒”。《卫公兵法》极为重视战前的准备。文中曰:“若兵无备则不应卒,卒不应则失于机,失于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