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必读 中国兵书著述的创新

Posted 兵书

篇首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谋略必读 中国兵书著述的创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谋略必读 中国兵书著述的创新

由春秋战国时期兵书著述家著述的一大批兵书,经过自汉至唐的整理和校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兵学体系。宋代的兵书著述家,除了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总结、提高的工作外,又著述了一批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创新的兵书,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分不开的。

图5 汉魏之际的军事家曹操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在300多年中,两宋统治区内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文化教育也很兴旺。奖励政策的推行,更促进了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应运而生,火药被用于军事。

为了巩固统治,赵匡胤于建宋伊始,便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禁军高级将领和藩镇的兵权;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设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分掌禁军,同枢密院互相制约;把厢军中的精锐选入禁军;实行兵将分离和军队定期换防制度,使军中“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借以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钢铁兵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精致;火药与火球、火箭、火枪(见图6)的使用,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新时代;开封城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古代以城墙、城池为核心的军事筑城体系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以造船坞为核心的全国战船建造场,建造了大量新型战船。这些都说明宋代的军事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宋代的300多年中,战争连绵不断。两宋朝廷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和蒙古兵戎相见,意欲扩大和维护其统治地域。各少数民族政权,或互相兼并而雄据一方,或南下而问鼎中原。

图6 宋代的火器

中央军事集权制的加强,军事技术划时代的发展,错综复杂而又频繁的战争,为新型兵书的著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中国兵书知见录》的统计,两宋编印的兵书有559部,3865卷,它们具有下列特点。

首先,开了官修和校定兵书的先例。宋仁宗鉴于将帅“鲜古今之学”,便命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组织人员,编修一部综合性的兵书。宋仁宗在《武经总要·仁宗皇帝御制序》中,既要求收录历代的“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史册所记”的经验教训,又要求增加“本朝勘乱,边防御侮”的计谋方略,还要把“营阵法制,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绘成图形,附以说明,供文武官员研讨。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部官修的大型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终于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刊印问世。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四月,朝廷为适应武学、武举试士的需要,由宋神宗赵顼〔xu 需〕颁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定《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雕版刊行,并定名为《武经七书》,官定武学经书自此开始。此书经校定之后,不但在宋朝开始使用,而且成为以后武学的基本教材和武举考试的内容,对宋朝以后的军事学(即兵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创造了兵书编纂的两种新体例。第一种是把军事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互有逻辑联系的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论述。在论述每一个学科时,又在征引以前军事学名著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增加当时的新鲜内容。《武经总要》就是采用这种编纂方法的成功之作,它对后世综合性兵书的编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种是对军事学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编纂成一部专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武学博士何去非评论军事人物得失的《何博士备论》,张预辑著的历代名将传略《百将传》,陈规的城防专著《守城录》,陈傅良的《历代兵制》,吉天保编辑的《十一家注孙子》等。

其三,反映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军事技术的特点。《武经总要前集》第10至第13卷,首次刊载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三个火药配方,以及火球、火箭等燃烧性火器的制造与使用方法。同时,还系统地记载了各种冷兵器、军事筑城和攻守城器械、各型战船的形制构造、作战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军事技术内容。《守城录》记载了最早的管形火器长竹杆火枪的制造与使用方法。同时,还详细论述了城池的改建,以及各种城防兵器的制造与使用技术。其丰富与完备的程度,都超过了既往的兵书。

其四,增加了军事地理内容。《武经总要前集》第15至第20卷,记载了边防各州的方位和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路关隘、军事要点、守备设施、历代驻兵和战事得失等军事地理内容。它同既往兵书所概述的地形地貌相比,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两宋兵书的上述特点,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较好地解决了当时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提出的问题,为明代后期(嘉靖至崇祯,公元1522—1644年)兵书的著述,树立了典范。


相关参考

谋略必读 最早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人们迄今尚未发现著述年代最早的完整兵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或难以保存而散佚的缘故。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能从古文献的记载,看到一些曾经出现过的早期兵书,其中最常见的是《军志》和《军政》。史家和兵

谋略必读 《鬼谷子》主要内容是啥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古代兵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兵书的种类繁多,内容包括战史、谋略、阵法、阵图、军制、兵策、天象地候、疆防、将帅、后勤等等。古代兵书除兵家专著外

谋略必读 军事著作《六韬》的军事思想

《六韬》旧题所著,其实它是一部战国晚期的兵书,作者已不可详考,现存六十篇。《六韬》综合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而又自成体系,是一部带综合性的兵书,这是《六韬》一书的基本特点。《六韬》对军队的编制、装备、训

谋略必读 司马迁史记给我们的启示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人叙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中期的武帝,囊括大约三

兵法谋略 中国历代兵书的特点

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

谋略必读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是怎样的人?

刘裕代晋后,建立宋朝。从这时开始,中国的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刘裕被他的长子刘劭所杀,不久刘劭又被其三弟刘骏所杀,刘骏即位,为孝武帝。刘骏死后,太子刘子业奉遗诏嗣位,年方1

谋略必读 说谎布局--谋略家必备技能

【引言】说谎是十分讲究艺术的,如果是句句说谎,肯定极易被人识破;如果在绝大部分的地方说的都是真话,只在关键的地方说上一句假话,不仅不易被识破,还会有取得别人信任的效果,甚至能让那些真话为谎话服务。苏秦

谋略必读 谋略规律:实力就是真理,用实力说话

【引言】《庄子》上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意思是说,盗窃衣钩这样小东西的人要被诛杀,而盗窃国家的大盗却要当诸侯,仁义道德在哪里呢?仁义道德在诸侯当权者那里。说白了,成者王侯

谋略必读 《权谋书》

《权谋书》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一部经典作品。成书于公元前十七年,至今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该书以其广博的内容、优美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生于公元前七十七

谋略必读 《握奇经》

《握奇经》又称《握机经》,《幄机经》。今存1卷,38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所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经纪图》1卷,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八阵图总述》1卷。此书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