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腊撒”阿昌族男女恋爱的桥梁
Posted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腊撒”阿昌族男女恋爱的桥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揭秘“腊撒”阿昌族男女恋爱的桥梁
阿昌族居住在云南梁河、陇川等县。腊撒是在阿昌族青年男女中流行的一种特殊游戏,世代相传,既是友谊的象征,又是使青年男女成为佳偶的桥梁。
“腊撒”译成汉语就是换手艺的意思,大致分为“相送”、“回礼”、“赠送”、“刹水”4个阶段。
如果某个小伙子在对歌时相中了某个姑娘,就用进烟的方式,请对方收下烟盒。此为“相送”。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便收下男方的烟盒。过几天把缀着蚂蚱花的披巾,以及香烟、火柴等,用纸包好,再用染了色的彩线捆好后结个活扣送给小伙子,以表示对他有爱慕之心。此为“回礼”。
男方收到女方的“回礼”后,就在自己亲手雕刻的银簪上拴两朵有彩色珠子的蚂蚱花,连同手镯、银链、银扣等,与糖一起包好,请人带给姑娘,表示自己真心爱姑娘。此为“赠送”。
如果姑娘真的有心和小伙子成亲,就用自己亲手纺织的布做成对襟衣送给小伙子;如果姑娘不是真心要跟小伙子成亲,就买一个枕头相送,以示赔礼道歉,请男方另择佳偶。此为“刹水”。
阿昌族男女是怎样恋爱的 阿昌族婚俗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婚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阿昌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的过程中,双方都会互赠礼物。这种互赠的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又是双方情谊的象征,同时又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青年男女结成佳偶的桥梁。当小伙子在对歌、娱乐、聚会等场所看中某个姑娘后,就用递烟的方式,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烟盒。若女方收下自己的烟盒。若女方收下男方的烟盒,就意味着女方开始对小伙子有意了。
那么,过十天半月后,姑娘就会送给小伙子一件缀有蚂昨花的织品和一包香烟。这些东西用纸包好,再用彩线捆好送给小伙子。如果彩线结的是活扣,就表示姑娘对小伙子有爱慕之心,愿意和小伙子继续往来和进一步加深感情。如果彩线结的是死扣,就说明姑娘不愿继续与小伙子往来,表示拒绝。
小伙子接到姑娘用彩线结成活扣的礼品后,知道了姑娘的爱慕之心,就会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保银簪回赠姑娘,拴上两朵串有闪闪发光的彩色珠子的蚂昨花,再加手镯、银链、银扣等,用漂亮的纸包好送给姑娘,表示自己真心诚意地爱上姑娘。
姑娘接到男方的礼物后,如愿与小伙子结成终身伴侣,就会用自己亲手纺织的阿昌布做一件对襟衣送给小伙子,表示和对方成亲。
如果姑娘这时候反悔,不想和小伙子成亲,就会到商店买一个枕头回送,表示赔礼道歉,请小伙子另找对象,阿昌人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称为换手艺,包括相送、回礼、再赠送、再回礼等四个阶段。
当姑娘和小伙子心心相印、又完成了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后,他们就可以约定佳期,举行婚礼了。
相关参考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婚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婚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
日本平安时代是个成年男女不能自由见面的时代,书信是连接双方的唯一桥梁。书信对罕有机会出门的女性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不只是书信的内容,包括使用的纸张、墨水的颜色等,都被视为展现出送信者人品的要素
日本平安时代是个成年男女不能自由见面的时代,书信是连接双方的唯一桥梁。书信对罕有机会出门的女性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不只是书信的内容,包括使用的纸张、墨水的颜色等,都被视为展现出送信者人品的要素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结婚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前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严禁与外族通婚,近代以来这一限制逐渐放宽。部分地区允许姑舅表及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恋爱自由。一般在16岁左右即可参加“串姑娘”活动。“串姑娘”有两种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严禁与外族通婚,近代以来这一限制逐渐放宽。部分地区允许姑舅表及姨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恋爱自由。一般在16岁左右即可参加“串姑娘”活动。“串姑娘”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