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用好武器 远征军的启示
Posted 武器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用好武器 远征军的启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用好武器 远征军的启示
“中国士兵不爱护武器,用火箭筒在雨中进行射击,由于雨淋,这种兵器经不住一天使用。步兵漫不经心地操作挂在腰带上的手榴弹拉火环,常令位于近旁的美国人胆战心惊。”
研究抗战中缅印战场史料,最令笔者痛苦的是看到日本公刊战史转引的一段美国战史中的文字。
它是批评中国远征军的兵器素养和战斗作风的。
现将这份“他方”总结记录的文字转引如下:
“根据美军联络军官所见,中国军队大多无视美国人的技术和劝告,战术拙劣,缺乏爱护武器观念,令美军联络员不胜感慨。美军联络员对中国军队战斗作风的批判如下:
“中国军队的团长不能直接向支援的炮兵部队要求火力支援,而要通过师司令部来要求,故当炮兵实施掩护射击时,已失去了价值。即使炮兵射击也不能准确地覆盖目标,发射间隔往往长达五分钟。
“中国士兵不爱护武器,用火箭筒在雨中进行射击,由于雨淋,这种兵器经不住一天使用。步兵漫不经心地操作挂在腰带上的手榴弹拉火环,常令位于近旁的美国人胆战心惊。弹药被无限制地浪费,兵器由于不间断地使用和保养不善,短时间即告报废。战场上的武器、弹药是如此使用,而补给站与第一线的距离却相距甚远,武器易损件的生产地竟远离战线12000英里。通过这些事实即可察觉,卫立煌将军麾下75000名官兵的实战能力令人遗憾……”
美军联络官们的抱怨,固然有心疼本国“租借”物资的心情,但抗战以来打“穷仗”几乎打怕了的中国军队,何以如此“暴殄天物”?你可能想不到,当时因为恐惧日军夜袭,有的军官要求士兵通宵打机枪来吓唬敌人。
而美式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都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新武器,美国太平洋战场的麦克阿瑟部队和中国远征军几乎同时列装,一点也没见外。但在腾冲和松山战斗中,这两样攻坚利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为中国士兵能掌握使用方法的人太少,选拔不出适合的兵员学习,学习了也只能达到“粗通”的低水准。
本来就对战场技术动态变化格外敏感的日军,稍稍吃亏后即有针对性地以狙击和逆袭战术反制,常常让中国士兵丢下利器牺牲,就越来越找不出会用的人。
如此具有“战壕真实”的细节记录,折射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武器之所以被军人视为第二生命,不在于它的高昂价格或是技术含量,而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护自己。作为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的重要前提,兵器知识不应成为军人素质结构中的“短板”。
这一点,对今天的我们启发仍然很大。当前,新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这些现代化装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维护保养困难,常常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这就需要使用者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原理,以便做到熟练操作、使用和保养。
对兵器一知半解,或者是一窍不通,何谈对兵器效能的有效发挥?其结果便是,要么让一些兵器“屈才”,要么让一些兵器“为难”。
你要是拿一只“爱疯4”送给从未用过手机的人,大概也会遇到如此情景;但更可怕的心理是:这是别人的玩意儿,不糟踏白不糟踏。好东西,必须给知道其价值、且懂得珍惜的人才有用,否则就是“烧火棍”。
相关参考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
历史秘闻 这款英国枪打装甲车特别好,中国远征军超喜欢,就是比较废肩膀
在坦克诞生之处,它们的装甲对于步兵的枪弹而言都是绝对领域,只有炮弹才能有效杀伤它们。在这一情况下,反坦克步枪应运而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早期,各国装备的轻型、超轻型坦克都会被这种武器威胁。而在西欧
什么是智能武器?智能武器能自主识别和导向目标,直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并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一些智能武器,如智能导弹,它能自主识别、搜索和捕捉目标;智能鱼雷不仅可以储存相关信息,还可
近日,《吉林日报》用了专版介绍如何防御核武器的知识。对此,吉林日报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系“省人防办的国防教育知识普及”。吉林日报的专版不少年轻人对此表示有点不适应,但是上年纪的人却对此不陌生。因为在他们那
藐视知识,罔顾常识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探索结果的总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常识是一般人应当具备并且应当了解掌握的日常知识,是一些基础性、规律性的认知,是对知识、认识的一种升华。掌握
首先,要学会听课: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
还记得去年九月,我第一次写部落格时,写了一篇名为《也许,改变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困难》的文章。可是我们也都知道,当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时候,常常又觉得压力很大。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走出舒适圈(confrontzo
《别让好东西变成“烧火棍”》 研究抗战中缅印战场史料,最令笔者痛苦的是看到日本公刊战史转引的一段美国战史中的文字。 它是批评中国远征军的兵器素养和战斗作风的
《别让好东西变成“烧火棍”》 研究抗战中缅印战场史料,最令笔者痛苦的是看到日本公刊战史转引的一段美国战史中的文字。 它是批评中国远征军的兵器素养和战斗作风的
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