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Posted 张学良 段祺瑞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2、六不总理段祺瑞简介 段祺瑞是个什么样的人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后,曾雄心勃勃地对幕僚们表示,自己将对政府作“根本改革”政府用人将重才而不重党阀派系,外交取独立态度,财政要治本,不借外债。总之,就是要使国内实现不分派系的大统一,国际上则不再依赖于任何列强。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经历直皖战争和江浙战争,皖系的军事实力已丧失殆尽,段祺瑞所能依恃的仅为一批文人政客和官员,可以说是“手无寸铁”。

没有本系实力作为后盾,就算是有再精妙的制度设计,也无法按个人意志行使权力。最早让段祺瑞体会到这一点的,是对章士钊的任用。作为段幕现阶段的首席幕僚,章士钊在天津时即为段祺瑞的秘书长,到京后,段祺瑞已内定他为执政府秘书长。岂料张作霖力荐段祺瑞的另一个幕僚梁鸿志出任该职,段祺瑞拗他不过,只好改委章士钊为司法总长。虽说章士钊精通法律,当司法总长也算是专业对口,但毕竟非原来所愿。

不仅张作霖对中央事务有插手欲,冯玉祥也同样不遑多让。就在段祺瑞抵京的当天,冯玉祥对他手下的重要将领说“段已到京,张雨亭(张作霖的字)再到京,即是段、张、冯三大头,若说不干涉政事是不可能的,就是段大元帅(‘国民军大元帅’,用以指段)出山,也是个木头人。”当时的报纸什么都敢登。北京报纸就刊登了一幅漫画,在图上的三杆步枪交叉架上,有一顶写着“临时执政”字样的军帽,意思就是说段祺瑞是由冯、奉、直三大军事势力捧上台的,他不但不能得罪冯玉祥、张作霖,连长江各省的直系也必须视其脸色而行事。

段祺瑞自己对张作霖、冯玉祥的态度也很微妙。在张、冯之间,段祺瑞和张作霖的私人交情要更好一些。有一次,段宏业向他请示,说张学良要同他拜把子,结为盟兄弟,应如何回复。段祺瑞说“他的兵可以同你拜把,他的儿子却不能同你拜把。”

段祺瑞极重尊卑长幼之分,他自认比张作霖及其部下要大一辈,所以才让小儿女称张作霖为“张大哥”。按照他的观念,段宏业应与张作霖同辈,比张学良又大一辈,是不能拜把子的。不管段宏业在回复张学良时如何措词,都有些伤感情,张家父子的脸色也极可能不太好看。有人分析,这与段宏业后来主张抑制张作霖不无关系。

换个角度想想,老段虽讲原则,但绝非食古不化,何况如果段宏业和张学良真的拜了把子,也不致于就会引起什么闲话,这只能说明段祺瑞对与张家距离过近本身就存在顾虑。实际上,段祺瑞采取的是一种“平衡木”的办法——奉军实力最强,所以不能无冯,否则无以无以制张;国民军控制着京汉线,所以又不能无张,否则冯将无法驾驭并对自己构成威胁。

玩“平衡木”并不轻松,执政不到两个月,就有人拿段祺瑞与徐世昌对比,称他“已入十年东海境地”。冯玉祥曾在日记中写道“段公上台对军事不敢以命令式指挥……凡事均不好办。”连张作霖也讥讽段祺瑞的处境是“北京烤鸭”,两面受到烟熏火炙。不久之后,张作霖即发表宣言,宣布东三省与执政府断绝一切行政关系。

六不总理段祺瑞简介 段祺瑞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对近代历史比较熟悉的人,看标题应该就知道本文的主角是皖系军阀首领,有北洋之虎称号的段祺瑞。

  公元1865段祺瑞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所以又有段合肥的称号。他曾经因为帮助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地位得到不断上升,袁世凯死后他一手主导北洋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手握军权,是几大军阀首领之一。

  段祺瑞的历史评价很高,脑袋上的头衔也很多。他曾经四次担任总理、陆军总长职位,一次担任参谋总长,一次担任国家元首。同时也是中国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除此之外,他还有“六不总理”、“三造共和”的美誉。

  六不总理,指的是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就这六不,可以看出段祺瑞对自我约束很高。而这样的人,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坐到那么高的位置,想要讨好段祺瑞的人不少。各种节庆日,来给他送礼的人都排成了长队。但是段祺瑞从不像其他领导人那样笑纳,大部分都拒绝。只有比较亲近的属下和朋友送来的礼物,才会从中挑出不值钱的一两样留下。

  据说曾经有江苏督军齐燮元给段祺瑞送来了几扇五光十色的屏风,上面镶嵌了各种华丽的宝石,精致美丽。段祺瑞的家人见了都十分喜欢,暗自希望段祺瑞能将礼物收下。但是段祺瑞眼睛都不眨,第二天一大早就吩咐人将屏风送了回去。

  张作霖知道段祺瑞的习惯,所以就没有给段祺瑞送去什么珍贵的东西,就送了一些土特产过去。但是段祺瑞还是不想收,最后大家一致相劝,在张作霖副官的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了两条江鱼,其余的仍然给退了回去。

  段祺瑞三造共和,不仅参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此后更是一直坚持反对各派势力的复辟行动。

  一造共和:段祺瑞曾经去德国留学两年,归国之后在袁世凯手下工作。公元1912年,段祺瑞奉袁世凯之命率北洋四十六位将领通电,迫使隆裕太后下诏,代表溥仪退位。

  二造共和:当初清帝退位,有袁世凯的手笔在里面,按理说袁世凯算是选择了共和。但是随着袁世凯权势越大,他最终却选择了倒行逆施,孔庙祭礼,复辟帝制。袁世凯的这一举动,自然遭到大家反对。段祺瑞率军推翻袁世凯,维护革命。

  三造共和:清王朝覆灭之后,有过几次复辟帝制。第一是袁世凯,第二次就是张勋复辟。段祺瑞推翻了张勋政府,后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段祺瑞在民国军阀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房产。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手上掌握有军权,也就意味着钱权两得。很少有军阀首领,名下没有房产的,段祺瑞着实是一个例外。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大权在握的人,在北京居然一直是租房子生活。他第一个北京房产,还是袁世凯给的。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袁世凯给房子的时候,没给他房契。

  袁世凯给段祺瑞的房子,是房子主人打赌输给袁世凯的,当时并没有给房契。袁世凯在这座房子住了之后,有房子原主人的后代拿着房契来找段祺瑞的时候,段祺瑞看见房契二话不说就搬了家,将房子还给了别人。

  段祺瑞搬走之后,一直都是租房子住,不仅是北京,后来到上海、天津也是一样。段祺瑞这样的人物,说实话挺令人敬佩的。
 

相关参考

段祺瑞为什么坚决不肯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后,曾雄心勃勃地对幕僚们表示,自己将对政府作“根本改革”:政府用人将重才而不重党阀派系,外交取独立态度,财政要治本,不借外债。总之,就是要使国内实现不分派系的大统一,国际上则不再依赖

段祺瑞为什么坚决不肯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后,曾雄心勃勃地对幕僚们表示,自己将对政府作“根本改革”:政府用人将重才而不重党阀派系,外交取独立态度,财政要治本,不借外债。总之,就是要使国内实现不分派系的大统一,国际上则不再依赖

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因何得到李鸿章赏识?

...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

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因何得到李鸿章赏识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

近代第一炮兵司令段祺瑞因何得到李鸿章赏识?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

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何反目成仇

段祺瑞和冯国璋是北洋军阀著名的“三杰”中的两个,分别是虎和犬,后来更是袁世凯的心腹爱将和左膀右臂,两人分别是皖系和直系的领袖,开始是战友和同僚,据说段祺瑞称冯国璋为“四哥”,不过后来反目成仇。段祺瑞和

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何反目成仇

段祺瑞和冯国璋是北洋军阀著名的“三杰”中的两个,分别是虎和犬,后来更是袁世凯的心腹爱将和左膀右臂,两人分别是皖系和直系的领袖,开始是战友和同僚,据说段祺瑞称冯国璋为“四哥”,不过后来反目成仇。段祺瑞和

历史人物 张宗昌简介 张宗昌的后人 段祺瑞怎么死的 段祺瑞和白俄妇女

  中文名:张宗昌  别名:张效坤、张三多、三不知将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掖县  出生日期:1881年2月13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32年9月3日  

段祺瑞究竟有没有因为枪杀学生而下跪和吃素?

关于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表现,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惨案发生之后,段祺瑞很快就赶到了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还有一种说他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与事实不符。首先,段祺瑞在直奉大战后

段祺瑞究竟有没有因为枪杀学生而下跪和吃素?

关于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表现,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惨案发生之后,段祺瑞很快就赶到了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还有一种说他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与事实不符。首先,段祺瑞在直奉大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