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造兵马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陪葬

Posted 秦始皇 兵马俑 陪葬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造兵马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陪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造兵马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陪葬

2、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造兵马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陪葬

1974年,几位陕西农民打井时的意外发现,让“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重见天日。截至目前,兵马俑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将兵马俑当成秦始皇的陪葬品,不过随着发掘的深入,原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秦始皇造兵马俑不是为了陪葬。

一、关键证据

1.兵马俑修建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兵马俑坑中发掘的4万多件兵器铭文,全部为相邦吕不韦三年、七年等字样,最晚的一件铸造于公元前218年,此时距离秦统一六国还有7年时间。

此外,《史记》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而兵马俑则为五颜六色,陶勇身上刻印的工匠籍贯也都是秦国本土,而非来自全国各地。这些都表明,兵马俑是秦王政时代的产物,而秦统一后的10余年时间里,兵马俑就停止建造了。秦王赢政功盖三皇五帝,称秦始皇,他对于自己的死后的陪葬品会满足于沿用秦王时代的吗?

2.兵马俑距离始皇陵过远。如果兵马俑是秦始皇在冥界的宿卫部队的话,那么将这支庞大的军团安置在秦陵地宫的内城与外城之间,才符合护卫皇帝的基本设置。但事实上,兵马俑被放置在了远离秦陵1600多米的地方。此外,整座兵马俑坑都没有发现统领全军的将军佣。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才是兵马俑的最高统帅,所以没有设置统帅佣。但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岂有统帅距自己的军队1600米远的道理?这不是摆明了让敌人“擒贼先擒王”吗?

3.兵马俑坑不够深。秦陵附近的陪葬坑深度都在8到10米左右,而兵马俑坑底部距地表只有5米,俑坑顶部甚至还要高于地面,这种半地下的建筑方式,显然并不符合陪葬的需要。

4.春秋战国时期的陪葬,多用木偶或陶人,而不会用佣。西汉时期的《礼》曾提到“俑者不仁”。春秋时期的孔子也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秦虽以法家治国,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招募儒生为博士参与议政。秦始皇真的会冒大不韪,用佣陪葬吗?

二、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兵马俑建造于秦王政时代,而在秦统一后就停止建造了。很显然,兵马俑坑是为当时秦国的最高利益服务的,即军事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兵马俑坑中不仅发现了可用于实战的武器装备,而且在铠甲坑内发现了牛等动物的骨骼,显然,兵马俑坑内曾经有过制作皮质铠甲的情况。秦陵附近发现的“裸俑”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即:兵马俑坑应该是一个生产武器装备的大型武库。否则,在秦国尚未统一六国之前,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耗费在生产陪葬品上得不偿失。如果仅仅是为了陪葬,完全没有必要按照真实规格生产。

公元前208年,起义军逼近咸阳之际,章邯曾建议“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20万人的军队,除了高效的组织能力外,武器的配备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秦陵附近的兵马俑坑就是个大型武备库的话,那就很好的解释了章邯军能够快速成军的原因。

2.与秦陵地宫仅有的3条墓道相比,兵马俑坑门道多达20条,坑与坑之间又有宽3米的过洞纵横相连,这种明显的开敞性,显然更像是一个生产军事装备,进行军事操演的秘密基地,这也解释了泥塑的兵马俑却配备实战武器的原因。而“裸俑”和动物骨骼的发现,更是印证了这里曾为秦军生产过铠甲。

当然,上面还仅仅是推测,我们还需要从记载中找到蛛丝马迹。在秦统一前,秦国国尉缭的主要军事思想就是“治兵者,若祕于地”。李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也提到“臣尽薄材……阴修甲兵……,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公元前233年,此时距离秦灭韩国发动统一战争还有3年,韩非子出使秦国,他察觉到了秦国大量豢养商官技艺之士制作“石象人”的目的有军事用途,可惜韩王未能警醒。

李斯提到的“阴修甲兵”和韩非子提到的“石象人”,指的就是兵马俑。秦国以修陵为障眼法,在秦陵附近建设一个大型的军事基地,生产兵器甲胄,进行军事操演,这才是兵马俑的真实用途。而这一用途也解释了为什么兵马俑坑在秦统一后就停止修建的原因。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真正主人或为秦宣太后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南京72岁老人陈景元从服饰、军事、交通等角度对兵马俑进行了剖析,指出兵马俑的主人若是秦始皇的话,兵马俑的一些特征则成为难解的悬疑。他得出结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把持秦国朝政41年的秦宣太后。

  悬疑一:为何梳奇怪的“歪髻”?

  兵马俑一向被视为秦始皇的士兵,但与一般战场上的士兵不同,他们不仅没有戴头盔,而且梳着奇怪的“歪髻、偏髻”,发髻歪在一旁。陈景元说,兵马俑的艺术是以写实为主的,因此这种偏右的“歪髻”在当时应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在其他一些楚墓中,也出土过头上梳着“偏髻”的泥俑。问题是秦朝的士兵,是否会如此装扮自己?陈景元说,如果将俑坑里武士俑头上的发髻和发辫散开,这一头的长发,至少也有0.6米长。军营里的士兵,盘出各种花式的发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悬疑二:为何会出现彩色衣服?

  秦始皇“尚黑”,但一号坑出土的1087件俑的上衣中,红色衣88件,紫色衣52件,绿色衣118件,天蓝色衣16件,白色衣2件。三号坑里秦俑的颜色更丰富,共有朱红、玫瑰红、粉红等13种。这与秦始皇“尚黑”的记载显然是不符的。陈景元说,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依据五德生克之说,认为周朝为“火德”,就将“水德”定为秦国的崇拜对象。五行学说中水相对应的颜色就是黑色。因此,秦始皇把“尚黑”作为一项法令颁布。很难想象,“尚黑”的秦始皇,会允许自己的陪葬军队穿着如此五颜六色的衣服。

  悬疑三:为何不见“车同轨”?

  与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不少车辆。这些车辆的形制是不统一的。陈景元说,战国时期,各国车辆的尺寸是不一样的,道路的宽度也不一样,所以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秦始皇对车辆的形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造车必须“舆六尺”。但现在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舆的宽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国都要“车同轨”,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

相关参考

秦始皇为什么要带成千上万的兵马俑去陪葬^.^?

有人说他这么做得用意是为了在死后能去攻打地狱,作为地下的皇帝,延续他的春秋霸业。这是听人说的还有许多种说法想看看大家的说法是如何?不管是不是有正确答案只要有想法的都可以说喔。秦汉时期。战国时,秦国就流

考古专家为什么说西安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个观点在考古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有一位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兵马俑根本就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那么他凭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秦始皇尚黑,这是因为黑色代表五行之中的水,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真正主人或为秦宣太后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

兵马俑并非秦始皇的陪葬品?其主人另有其人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去西安,只为了目睹那沉睡千年的兵马俑。而兵马俑似乎也和秦始皇有种莫名的联系,据考古学家说,兵马俑为秦始皇的陪葬品。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兵马俑的主人或许并非秦始皇。1974年2月

揭秘秦始皇兵马俑竟然是宣太后芈月的陪葬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自出土伊始,便被人们众口一词地认定为秦始皇的陵墓。然而,有专家却对此“公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这一说法无异于重磅炸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气势恢宏、制作精美的兵...

破解兵马俑八大谜题主人竟不是秦始皇

NO.1谁是兵马俑的主人“秦俑坑是谁的陪葬坑?这是秦俑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重大学术问题。”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专家袁仲一告诉记者,有人认为兵马俑坑是宣太后墓的陪葬坑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竟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竟不是秦始皇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

秦朝兵马俑真实主人究竟是不是秦始皇

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

始作俑者起因是不是秦始皇帝?

史料记载秦穆公开始以木制或泥制为人像视作陪葬品那么始皇帝并非是始作俑者啰!请懂历史的多提秦代始皇的兵马俑之过碍于版本多是非易混淆,我都不能分得明白来龙去脉了ANS:应该更早,再殷商时就有活人陪葬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