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杜聿明 生平事迹简介,杜聿明个性品质,杜聿明怎么死的?

Posted 远征军

篇首语:追光的人,终会万丈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杜聿明 生平事迹简介,杜聿明个性品质,杜聿明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杜聿明 生平事迹简介,杜聿明个性品质,杜聿明怎么死的?

杜聿明 (du yuming,1904—1981),字光亭,国民党军中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5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等职。

杜聿明于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陕西省米脂县的地主家庭,父亲杜良奎为清末举人。他从小受到旧文化的熏陶。五四运动后,接受了社会新思潮的影响,立志投笔从戎,挽救时艰。1924年4月,杜聿明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不久加入国民党。10月,参加黄埔学生军平息商团叛乱。1924年12月,黄埔第一期学员毕业,以他们为骨干,成立了两个教导团,杜聿明来到第一团当见习官兼军需士。因办事认真细致,不久即升任副排长。但因对士兵要求过于严厉、苛刻,不得士心,处境尴尬。

1925年春,孙中山下令东征,讨伐陈炯明,杜聿明被调到宣传队参加战斗。当时国民军第2军军长胡景翼想仿照黄埔的做法,在河南开封创办一所同类的军校,请广州方面派人协助。杜聿明等四人被派到开封帮助胡景翼会同苏联顾问筹办开封军校。因胡景翼旋即病逝,军校停办。杜聿明无处安身,怏怏回到陕北老家。不久,加入国民军第2军,任副营长,并参加守护孙中山灵柩的工作。后来,因与团长高桂滋不合,被撤职。他一气之下跑到武汉,在张治中手下担任连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杜聿明因不明确表示反蒋,被武汉国民政府囚禁。他设法越狱逃到南京,通过张治中见到蒋介石,被任命为总司令部训练处的校阅委员会中校委员。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下野,张治中出国,杜聿明又遭失业。

1928年夏,杜聿明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杭州预科大队第2中队中校队长。同年冬,任新编第1师第2旅参谋主任。1929年初,任南京中央军校第7期第4队中校队长。他的才干颇受张治中的赏识,1929年蒋介石建立教导第2师,张治中兼任师长,杜聿明在张的手下任中校营长。1930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进行中原大战时,杜聿明已升任上校团长。1930年冬,教导第2师改为陆军第4师,杜聿明担任团长,以全副精力投入治军,被师长徐庭瑶倚为骨干。1932年初,该师开入大别山围剿红军,杜聿明表现了较强的军事才能,反败为胜,扭转了战局,被提升为少将团长。从此徐庭瑶对他更加另眼相待,“这是杜一生事业的关键”。1932年冬,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杜聿明任属下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

1932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2月,日军分兵三路进攻热河。3月,杜聿明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一带歼敌2000人左右。

1933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教育班 (培养中级以上军官) 进修学习。1936年毕业,襄助徐庭瑶创办南京陆军交辎学校,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1937年,国民党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为第一任团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杜聿明率装甲兵团两个连协同步兵在上海汇山码头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

1938年,装甲兵团撤到湖南湘潭整训,补充了大批武器装备,扩编为第200师,约有兵力2万人,杜聿明任师长。1938年12月,第200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下辖3个师,徐庭瑶任军长,杜聿明任副军长。全军从湘潭移到广西全州,继续练兵。不久,新编第11军又改番号为第5军,杜聿明升任军长。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初期惟一的机械化军。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军以截断我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为目的,开辟华南战场。11月11日,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攻南宁,杜聿明奉命率军迎战。24日,日军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杜聿明分析当时的军情,认为日军孤军深入,后援一时跟不上,故向重庆最高统帅部建议主动出击。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桂林行营发出的第1号攻击命令: 以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担任正面主攻; 戴安澜的第200师为总预备队; 邱清泉的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孤立昆仑关之敌; 先破昆仑关,再收复南宁。杜聿明经过周密部署,于18日晨,命令担任正面主攻的荣誉第1师在战车、炮火掩护下向昆仑关的日军发动猛攻,经过一昼夜血战,占领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又夺走昆仑关。此后双方反复争夺,昆仑关阵地几经易手,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杜聿明及时调集各部,对昆仑关形成包围圈,决定采用要塞式攻击法,一步步地把包围圈缩小,最终困死敌军。经过一系列攻坚战,各大小阵地均被我军攻占,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场的所有日军全被肃清。这次战役日军损失巨大。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材料,日军第5师第1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85%以上将士被打死,日军共计伤亡4000余人。我军大获全胜,杜聿明当居首功。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截断中越通道进而威胁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为对付日军的强大攻势,中英双方在1941年12月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3月,仰光失守,中国方面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率军入缅抗日,杜聿明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十分艰苦,但广大官兵同仇敌忾,在同古战斗、斯瓦抵抗战等战斗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由于中英双方在战略上存在分歧和矛盾,英国方面只想到利用中国军队为其安全撤退做掩护,不积极配合,导致失去许多战机,致使中国远征军蒙受重大损失。杜聿明对战役的失败负有一定责任,但因缅甸战场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英、美手中,加上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的失职,杜聿明回国后,向蒋介石请罪,蒋介石不但未加处分,反而擢升他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

中国远征军官兵正在接受美军的训练

日本投降后,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负责“接收”东北。1947年7月,他离开东北,到上海养病。1948年6月,出任徐州 “剿总”副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9月,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0月15日,蒋介石调杜聿明到东北进行顽抗。11月上旬以失败撤出东北。紧接着,人民解放军又发动淮海战役,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但最终无法挽回国民党军队必然失败的结局。1949年1月,杜聿明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被俘。由此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1959年11月,杜聿明被宣布作为首批特赦战犯予以特赦。1961年开始,杜聿明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文史专员,主要工作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字。他所写的《辽沈战役概述》、《淮海战役始末》、《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等先后在《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1963年5月,经过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的努力以及有关各方的协助,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从美国回来与他团聚,使他重新有了家庭生活的幸福。1978年杜聿明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出席了人大会议。1980年,杜聿明发表《纪念“二·二八”寄语台友》一文,呼吁其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杜聿明简介 杜聿明晚年为何没去台湾 杜聿明子女 杜聿明杨振宁关系

  中文名:杜聿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陜西省米脂县  出生日期:1904年(甲辰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1981年(辛酉年)5月7日  职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www.cha

历史人物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杜聿明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杜聿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米脂县出生日期:1904年(甲辰年)11月28日逝世日期:1981年(辛酉年)5月7日职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信仰:三民主义主

民国历史 杜聿明简介 夺取昆仑关大捷的指挥官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3月,率二十五师参加长城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

历史人物 李弥为什么要跑在杜聿明的前面 李弥跑在杜聿明的前面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徐州剿总主力部队撤出徐州之后,准备向西南方向迂回,到达蚌埠一线安全地带。当时杜聿明命令下属的李弥第13兵团最后撤退,以便担任掩护任务。可是让杜聿明没想到的是,李

历史人物 杜聿明有什么作为?他最后是什么结果?

杜聿明有什么作为?他最后是什么结果?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坚决抗日,抵抗侵略者的侵略,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共产党交战,那

杜聿明怎么死的

导读:国民党将领杜聿明一生中走过很多曲折的道路,但他也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杜聿明怎么死的?1964年11月,杜聿明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会

杜聿明怎么死的

导读:国民党将领杜聿明一生中走过很多曲折的道路,但他也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杜聿明怎么死的?1964年11月,杜聿明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会

历史人物 杜聿明和熊式辉为什么被人叫做东北二瘸

在当年的东北,一些将领都在背后戏称杜聿明和熊式辉为“东北二瘸”,原因很简单,这两个人都是瘸子,而且他们当时在东北权势都很大,一个是军事上的负责人,一个是行政上的负责人,他们两个人合起来打个喷嚏,整个东

人物志 巴顿 生平事迹简介,巴顿个性品质,巴顿怎么死的?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

人物志 赫斯 生平事迹简介,赫斯个性品质,赫斯怎么死的?

纳粹副元首赫斯在大战正酣之际以其单独驾机飞往敌对的英国而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WalterRichardHess,1894—1987),1894年4月26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