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历史上王翦生平事迹简介,王翦军事才能评价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历史上王翦生平事迹简介,王翦军事才能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历史上王翦生平事迹简介,王翦军事才能评价

王翦,战国末年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他在秦国任将军时,正当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亲政,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六国战争的时期。

自秦孝公(前361—338年)重用商鞅、范雎等人,对内实行变法,对外开拓疆土以来,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飞速的发展。到前246年秦王政即位时,秦国已是“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①的富强大国。前237年,秦王政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采纳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决定对各诸侯国实行战略进攻,完成 “天下一统”的大业。秦王政依照其先弱后强、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决定先北灭赵国,继灭韩国,乘势灭魏,控制中原; 然后挥兵南下,消灭楚国,最后灭亡燕、齐。王翦就是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南征北伐,成为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智勇超群的将军。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国同燕国发生战争。秦王政看到,赵军北上攻燕,是秦军乘虚伐赵的很好机会,便以救燕为名,命王翦与桓龁兵分两路攻赵。王翦亲率秦军主力,首战阏与(今山西和顺)告捷,顺势又取橑阳(今山西左权),接着连拔赵国九城。在作战间隙,王翦积极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无能之辈,征调青壮年入伍,从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为最后灭赵准备了条件。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再次领兵攻赵。赵王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不分胜负,相持一年之久。最后秦王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王翦乘势猛攻,俘赵王迁,灭掉了赵国。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王政以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一事为借口,命王翦率军攻燕。燕军联合代军进行抵抗。王翦在易水(今河北雄县西北),大败燕代联军。翌年冬十月,王翦率军攻占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赶走燕王喜,灭亡了燕国。

王翦在军事指挥上不仅善于出奇制胜,而且能审时度势,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地制定作战方针。他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5年)发起的灭楚战争中。

战前,秦王政问年轻壮勇的李信: “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①李信说: “不过用二十万。”②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回答: “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于是秦始皇武断地认为: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④因而命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攻楚。

其实,王翦的 “非六十万不可”的主张,是建立在对秦楚形势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的。从当时情况看,楚是大国,地广人多,兵力雄厚。早在春秋时代,就问鼎中原,称霸一时。战国中期以后,虽兵挫地削,日渐衰落,但还具有相当的军事力量,是当时唯一能同秦国较量的国家。秦灭掉燕、代、赵、魏以后,楚国感到形势岌岌可危,决心倾全国之力同秦国决一死战,以挽救危局。况且,楚国尚有良将项燕,不可小视。因此,王翦提出的以优势兵力对楚作战的主张,不是畏敌,而是胜算。王翦见秦始皇因胜而骄,鄙视自己,不纳良策,就称病离职,告老频阳。

李信率二十万秦军分兵两路攻楚: 蒙恬①率军攻寝(今河南临泉),李信率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初战获胜。于是李信又挥军西进,与蒙恬会攻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楚军,在秦军攻城掠地时一直尾随其后,伺机而动。当秦军会师城父,立足未稳之时,项燕率领楚军经过三天三夜的强行军,出其不意地从背后发起攻击,大败秦军。

秦王见李信果然战败,追悔莫及。他亲自去频阳王翦家中,向王翦诚恳地说: “我悔不听将军之言,导致秦军大败。现在楚军向西逼进,威胁秦国,将军虽有病,能丢下我不管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疲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②。秦王卑辞恭请,定要王翦复出将兵。王翦见无法推辞,便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秦王只好听从王翦的意见,让他同蒙武率六十万人攻楚。

六十万人,这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队。王翦手握重兵,深恐秦王猜疑,当秦王到灞上来送行时,他故意请求秦王赐给大量的田宅园地。秦王不解地问: “将军出征,还怕家里贫穷吗? ”王翦说: “作为大王的将领,有功也不能封侯,我想请点田宅作为子孙的产业。”王翦在部队就要出关时,又五次派人回咸阳向秦王要求赐封良田美宅。有人对王翦说: “将军向大王这样乞求赏赐,未免太过分了吧? ”王翦解释说: “不然,夫秦王怚(性骄)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④

王翦乞封,用心可谓良苦。他清楚地看到,秦王其人骄而多疑,向秦王请赐田园,根本之意不在福荫子孙,而是为了表示自己忠于秦王,没有叛逆之心,藉以消除秦王的疑忌。唯其如此,也才能放手指挥军事,保证对楚作战的顺利进行。

楚王闻王翦率领大军压境,也倾国中之兵,命项燕率领同秦军决战。王翦见楚军来势凶猛,就采取了 “坚壁而守”的作战方针,任凭楚军挑战,始终闭营不战。王翦每天只让士卒洗浴休息,吃饱吃好。他经常深入卒伍之中,关心他们的疾苦,“亲与士卒同食。”①过了一段时间,他问: 士兵们都在做游戏吗?回答说: 士兵们正在作投石跳跃竞赛的游戏。王翦高兴地说: “士卒可用矣”。②

这时,楚军因寻不到战机,斗志松懈,遂向东转移。王翦抓住战机,乘势挥兵追杀,至蕲(今安徽宿县南)以南,杀死楚将项燕(一说项燕自杀),大败楚军。秦军乘胜向楚国纵深推进。次年,王翦又与蒙武协同作战,俘虏楚王负刍,将楚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史记》说: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王翦父子)、蒙氏(蒙武子孙)功为多,名施于后世。”说明秦国所以能战胜六国,统一天下,除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要求和秦始皇本人的功绩外,王翦等杰出将领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战国策·秦策一》。①②③ 《资治通鉴》卷七,始皇帝二十一年。④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① 另据梁玉绳考证: 当时蒙恬尚未为将,随李信攻楚者应是蒙武.现仍从《史记》说。②③④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①②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历史上王翦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翦有什么著名的事迹

  王翦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秦国的三大名将之一。司马贞对王翦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算是对他一生的战绩,

历史上王翦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翦有什么著名的事迹

  王翦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秦国的三大名将之一。司马贞对王翦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rdqu

历史人物 王翦简介 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王翦生平

  ,时期名将,汉族,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的军事家,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

历史上王翦到底有没有打到越南

在古代,军事将领是个危险性颇高的差事:既要运筹帷幄又要冲锋陷阵,刀剑不长眼,医学不发达,技不如人就死路一条;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标准不达标打了败仗,也死路一条;好容易打了胜仗,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被政

人物志 历史上项羽生平事迹简介,项羽军事才能评价

“西楚霸王”项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名将。这位在灭秦战争中声名赫赫的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后来分封天下,违背历史走向统一的潮流,以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如果仅作一个战役指挥将领,他确有百战百胜的指挥才能,

人物志 历史上宗泽生平事迹简介,宗泽军事才能评价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他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是在宋朝的徽宗、钦宗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在我国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族日渐强盛,建立金朝,并灭亡了契丹辽国,既后

人物志 历史上石勒生平事迹简介,石勒军事才能评价

石勒,字世龙,初名㔨,是“五胡”十六国军事纷争中涌现出的羯族将领,后赵的建立者。他生于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家居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榆社西北)。武乡,是当时羯民部落非常集中的地区。石勒的祖父

人物志 历史上孙武生平事迹简介,孙武军事才能评价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群星灿烂的时代。在这些色彩各异的群星中,中外驰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可算是一颗璀灿夺目、别具异彩的军事明星。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

人物志 历史上陈胜生平事迹简介,陈胜军事才能评价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他出身雇农,家世和生年不详,卒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胜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竭天下之资

人物志 历史上李靖生平事迹简介,李靖军事才能评价

李靖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因其战功卓著,被唐太宗晋封为卫国公,因此,后人也称他为李卫公。他原名叫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公元571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年青时,他十分喜爱古代兵书,经过苦心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