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吴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吴起历史评价,吴起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Posted 吴起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吴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吴起历史评价,吴起人物生平事迹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吴起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吴起历史评价,吴起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卫国左氏(在山东曹县北)人,家富有。曾从曾申(曾参孙,参是孔子得意门生,鲁国人)学儒学,后改学兵法,长于用兵。初事鲁君。
吴起处于“春秋五霸”不断解体、弱肉强食、战争不断之时。公元前410年,强大之齐国攻打弱小之鲁国,鲁君欲以吴起为将,因吴起妻为齐国大夫田居之女,鲁君疑之。起遂杀妻以明志,遂为将。
吴起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充分施展其聪明才智,先是以和谈,既而将精锐隐蔽于两翼,将老弱病残留守于中军,以麻痹齐军。齐军果中其计,益轻视鲁军。吴起趁机率精锐突然发起进攻,齐军顿时大乱,溃不成军,鲁军大获胜利。由是吴起威名远播。
强大之齐军败于吴起手下,深以为耻,于是行离间计,谋去之。鲁国大臣亦妒嫉吴起,屡进谗言,曰:“起之为人,猜忍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曾申)。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为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惑之,遂解起兵权。起自知不受信任,乃离鲁去魏。
魏国,时为七雄中最强者;魏文侯重信义,讲仁术,选贤任能,以身作则,四方贤士多归之。吴起至,魏文侯以此问大臣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史谓:起家累千金,破产求仕,非贪也;所以言贪者,是贪荣誉和地位,故母死不赴,杀妻将鲁),然观其用兵,司马穰苴(姓田,司马是官名,春秋齐国军事家)不能过也。”文侯遂延见之,问以治国之事。吴起曰:“昔承桑氏(古国名)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家;有扈氏(古国名)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文侯闻之喜,遂以之为大将。
公元前409年,吴起奉命攻打秦国,攻占五城,占领西河(黄河以西,今陕西东部地区)。公元前406,起配合大将乐羊攻占中山国(都今河北定县)。继而率军,与韩、赵军一起,东伐齐,大获胜利。遂为西河太守。
公元前396年,文侯死,其子武侯即位。一日,吴起从武侯乘船沿西河(古称黄河上游南北流向之一段为西河)而下,至中流,武侯顾而谓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起在西河,始终坚持此一原则。
西河西邻强秦,且边界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颇有政绩。在西河二十三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地四面,拓地千里,威震一方,使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
在西河,他研究兵法,总结战争经验,写成一部兵书,即《吴子兵法》,共四十八篇,后大部分失传;今存六篇,分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书中有以笳笛(至汉时始流行于西域)为军乐,显然有后人附会部分。
公元前383年,宰相田文死,公叔(韩之公族)为相。公叔忌吴起之功,谋害之,但无良策。其仆献计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然后“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公叔依计行之,起果辞之;武侯惑之,起惧得罪,遂逃往楚国。
时,楚国外有三晋(公元前403年,晋为韩、赵、魏三家所分,史称三晋,其地在今山西、河南及河北西南地区)压境,内有贵族相逼,以致国贫兵弱,内外交困。悼王熊疑起用吴起为相,决定进行改革。起果不负所望,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员,淘汰庸吏;强令一批贵族至边地垦荒。在军事上,“损其有余而继不足”,把裁减人员而节约之经费,用于军队建设;集兵权于君主。经过一年多改革,楚国面貌一新,蒸蒸日上,成为诸国中之强者。继而他南平百越(闽越、瓯越、西越、骆越诸族总称),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连获胜利,威震天下。
但吴起之改革,遭到贵族坚决反对,恨之入骨。公元前381年,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追杀吴起。起逃至悼王尸处而伏之,作乱之徒刺杀之,并中悼王。太子熊臧立,尽诛为乱者,死者七十余家。
吴起是战国时期战功卓著之军事家。他主张以治为本,即严格选拔士兵,严格训练;训练中,教之以礼,晓之以义,做到发布号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他以身作则,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替士卒背粮,与士卒分劳苦;士卒有病疽者,亲为吸之。士卒母闻而哭之。故他所指挥之部队,皆能同仇敌忾,奋勇向前。同时,他还根据士卒特点,进行科学编组;又善于捕捉战机。更重要的是,他把军事、政治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强调政治对军事的决定作用,曾曰:“昔三苗氏(远古部落)左洞庭,右彭蠡(今鄱阳湖),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其间山谷相连,阻扼可恃)在其南,羊肠(即羊肠坂,为一险道,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为太行山第一陉,即今河南辉县之白陉),右太行,常山(即恒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险。”
综观其一生,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楚国,实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改善财政,增强军力,打击守旧贵族,一举改变楚国面貌。但好计较功名,在魏时,田文为相,起不满,谓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相关参考
说到春秋战国除却五霸,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人就是吴起。品读春秋怎么能少了吴起,这个人治军比肩孙武,治国又不输商鞅,但是始终没有二人那么有名,反而很多人不理解吴起,因为他分裂的人格,他得一生饱受争议
著名的吴起变法的组织者吴起是卫国左氏人,卫国在战国各诸侯强国中并不是一个大国,也不是一个强国。卫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它的第一任国君便是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封。在周朝的各诸侯国中,卫国虽小而弱,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是我国历史上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是我国历史上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十分优秀的统帅,也是魏国西河郡的第一任郡守,更是在楚国实施了变法的“高级人才”。优秀的人并不一定会遇到优秀的君主,也并不一定能够崭露头角,吴起就是这样。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吴起的一生上战场打过仗,战无不胜;也出任过宰相,实施变法。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有他大展拳脚的地方,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儒学和兵法,却为了名利杀妻,母丧不奔,但是又对士兵很好,然而他对士兵
吴起,战国初期的卫国左氏人,是个及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为一身的人,同时,吴起还是兵家代表人物。那么,你知道战国初期的吴起是个怎样的人吗?吴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nb
吴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人说他为了名利杀掉了自己的妻子,有人说他是一个守信之人,有人说他是一个落难的英雄,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他? 吴起是卫国人,历仕鲁国、魏国以及楚国,是中国战国初期的一位优
吴起是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支持他的人认为吴起胸有大志,在8年不到的时间,将弱小的出国治理称强大的诸侯国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但是批判吴起的人又认为吴起是个追名逐利之人,并为此不折手段。那么历史上吴起为
吴起是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支持他的人认为吴起胸有大志,在8年不到的时间,将弱小的出国治理称强大的诸侯国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比。但是批判吴起的人又认为吴起是个追名逐利之人,并为此不折手段。那么历史上吴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