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对王献之的书法以及人物性格的评价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对王献之的书法以及人物性格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对王献之的书法以及人物性格的评价
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书法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传世书迹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等。《晋书》卷八○有传。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曰:“故当胜。”安曰:“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曰:“世人哪得知。”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二王书,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不脱,叹曰:“此儿书,后世当有大名。”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问所作,答曰:“七郎。”羲之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是因于此壁也。
南朝宋·虞龢《论书表》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从失郡告灵不仕以后,略不复自书,皆使比一人,世中不能别也。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故遂成与之相似。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评】刘宋、齐、梁时可见的二王材料还较多,这些记载应是可靠的。子敬年十五、六时尝白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于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唐·张怀瓘《书议》
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非学之巧。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虽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为遒拔。唐·张怀瓘《书断·上》
尤善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私心,冥合天矩,观其逸志,莫之与京。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尔其雄武神纵,灵姿秀出,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察其所由,则意逸乎笔,未见其止,盖欲夺龙蛇之飞动,掩钟、张之神气,惜其阳秋尚富,纵逸不羁,天骨未全,有时而琐。人有求书,罕能得者,虽权贵所逼,靡不介怀。偶有兴会,则触遇造笔,皆发于衷,不从于外,亦由或默或语,即铜鞮伯华之行也。初,谢安请为长史,太康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世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事,子敬知其指,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唐·张怀瓘《书断·中》
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自,或蹴海移山,翻涛簸岳。故谢安石谓公当胜右军,诚有害名教,亦非徒语耳。而正书、行书如田野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有失体处。旧说称其转妍去鉴,疏矣。唐·李嗣真《书后品》
【评】这些材料称赞王献之行草,评价公允,有助于探索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后世评论多源于此。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故翰墨之病欤!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晋书·王羲之传》)
【评】:唐太宗为推崇羲之,故贬献之,此评不够公允。相关参考
王羲之、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但从他们死后到南朝的宋、齐间,书法界排名第一的王献之,力压老爸,独领风骚上百年。王献之的“江湖”地位不仅缘于他后天的刻苦勤奋,同时,遗传基因太好。他的父母不仅是一对生
王羲之、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但从他们死后到南朝的宋、齐间,书法界排名第一的王献之,力压老爸,独领风骚上百年。王献之的“江湖”地位不仅缘于他后天的刻苦勤奋,同时,遗传基因太好。他的父母不仅是一对生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
王献之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
郗道茂郗道茂出身名门郗氏,是王献之生母郗璿的侄女,也是王献之原配妻子兼表姐,二人生有一女王玉润,可惜女儿早夭,此后再没有子嗣。由于新安公主看上了王献之,执意要嫁给他,王献之无奈被迫休妻,郗道茂被休后抑
羊欣字敬元,生于泰山郡南城县,是王献之的外甥,东晋至刘宋时期的书法家,与薄绍之并称“羊薄”。他与舅舅王献之之间还有这一些趣事。羊欣>羊欣生平简介>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东晋、南朝宋时泰山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是山东琅琊,后迁到会稽山阴。王羲之生在书法大家之中,所以自幼就能书,不久就能以书法名声传于天下。王羲之出名了,自然会有很多人慕名求的王羲之的真迹。不过时间长了,王羲之也不愿意,所以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是山东琅琊,后迁到会稽山阴。王羲之生在书法大家之中,所以自幼就能书,不久就能以书法名声传于天下。王羲之出名了,自然会有很多人慕名求的王羲之的真迹。不过时间长了,王羲之也不愿意,所以
人物生平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
王徽之出身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也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名士。王徽之同样才情纵横,但王羲之的几个儿子中最知名的要数王献之,所以兄弟二人难免被比来比去,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兄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