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完美谢幕者 歪论《三国演义》人物刘协

Posted 三国 刘协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位完美谢幕者 歪论《三国演义》人物刘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位完美谢幕者 歪论《三国演义》人物刘协

作为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是用他的一生来为汉朝谢幕的。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谢幕大演出中,刘协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儿,为汉朝的皇朝大戏以最完美的方式落下帷幕。

评论刘协,要用倒叙法。刘协病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死后,魏明帝曹叡率群臣哭祭,以汉朝天子的礼仪将刘协葬于禅陵。末代皇帝中,受此礼遇的,恐怕只有刘协了。即便是曹叡之父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也未敢加害,而是让刘协可以用天子礼乐,给予他一定的待遇。从曹丕父子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刘协后期仍然具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

说实在的,能如刘协这般在乱世中做末代帝王,历经无数奸臣贼子而能安然无恙的,堪称奇迹!想当年,陈留王刘协与汉少帝刘辩躲避宫廷战乱,又遇见董卓,真是刚脱狼群又入虎口。刘辩见董卓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也说不出;而刘协能镇定自若训斥董卓:“你是保驾的呢,还是劫驾的呢?”吓得董卓慌忙下马,伏地叩头,刘协还不忘进行安抚。其时,刘协才8岁。就通过这一件事,就能反映出刘协机智、胆识过人。董卓为了树立他的威信,杀了刘辩,另立刘协为帝,无意中为汉朝挑选了一位完美谢幕者。

刘协11岁时,极度狂妄的董卓,被自己的“义儿”吕布袭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落得个一命呜呼的下场。聪明的刘协算是熬过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残暴、最无耻、最狂妄的奸臣。

谋杀董卓的大臣王允出招不慎,让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再次劫掠京师,由是刘协又落入李、郭二贼之手。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内讧,14岁的刘协被李傕劫持,倍尝屈辱心酸,他已能明辨是非,只是身单力薄、孤掌难鸣,拥护皇帝的势力早已在宫廷争斗中损失殆尽。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名声扫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哪有看得起皇帝的啊,在这些割据军阀眼里,皇帝纯粹就是吃干饭的,皇帝说的话不好使了,约束不了他们了。

公元196年,势力强大的曹操率兵勤王,终于把汉献帝拉到曹家阵营。汉献帝才算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应该说,刘协与曹操的关系刚开始是亲密无间的。对于曹操而言,把刘协争取到手中,就有了一张王牌,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曹操阵营就俨然以朝廷自居。况且,此时刘协才15岁,毛孩子一个,还未成人,对曹操只有利用价值而没有威胁。对于刘协而言,不管怎么说,都像一个皇帝样,即使是虚名,也总比在董卓、李傕、郭汜这样的贼子手里强上百倍。

随着刘协的逐渐长大,曹操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二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长大的刘协必然想重整汉朝的河山,而老谋深算的曹操也深知一旦丧失权柄必然带来杀身之祸。宫廷斗争就必然展开了。

封建社会玩弄权柄的人一生有两把剑,一把是握在手中准备杀政敌的;另一把则是悬在头上,一不小心即引来灭顶之灾。

刚开始,聪慧的刘协并不想甘于受制于曹操,密诏董承、刘备等谋诛曹操,结果密谋失败,董承被杀,刘备脱险。刘协第一次与曹操的较量已刘协的惨败告终,从此更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而曹操更是加强了对刘协的监控,此时的刘协18岁,有胆量是吧!

曹操依然不敢动刘协,可见刘协具有一定的威仪。正因为刘协始终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曹操虽有时恼怒,也只得隐忍不发。而后,曹操就把刘协当成牌位供着,只顾一门心思扩充自己实力,征讨其他诸侯去了。

从此,刘协与曹操虽有怨恨,刘协身边的微弱势力也几次谋刺曹操,每一次都被曹操识破粉碎,直到刘协成了光杆司令。刘协与曹操算是相安无事了。

曹操病死后,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取代汉朝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刘协早已被曹氏集团边缘化了,根本无力阻止,只能顺水推舟。万般无奈之下,禅位给曹丕。刘协自己被贬为山阳公。

刘协一生,是乱世求生的一生。在那波诡云谲的政治年代,刘协可谓阅人无数,饱尝人间艰辛与屈辱,却依然屹立不倒,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亲历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曹丕等政治老手,以及不值一提的形形色色的政治小人,最终安然于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叡朝中辞世,着实不易啊。

最起码,刘协保住了汉朝的最后颜面。

相关参考

大清帝国最后的谢幕者隆裕太后怎么死的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

大清帝国最后的谢幕者隆裕太后怎么死的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

大清帝国的谢幕者隆裕太后是寿终正寝的吗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

大清帝国的谢幕者隆裕太后是寿终正寝的吗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

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与三国初年最完美的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直是我们所熟知的道理,但是在东汉末年与三国初年年间,却出现一位这样的人,被誉为那个时期最完美的人。他叫卢植,卢植为人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志存高远,常怀匡扶社稷、救济世人之志,德行、

历史人物 三国机密中刘协结局是怎样的?刘协有历史原型吗

三国机密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不少网友们的热议,三国机密是一部以三国为背景题材展开的历史片,里面有很多的人物形象都有历史原型,这这部电影中,小编最感兴趣的一个人要数刘协了。相传,当时刘协的命运不好,

历史人物 曹操和刘协是什么关系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和刘协关系如何?既是君臣,又为父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直以来,曹操的汉贼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所以大家都认为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也

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亡国而非亡国之君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汉献帝刘协,是一位存在感非常弱的皇帝,在汉末群雄并起的年代,似乎没有人发觉,他才是实际上早已四分五裂的大汉帝国的最高领袖,许多人也忽略了,活了54岁的汉献帝刘协(181-234年)

历史人物 三国史上娶了曹操三个女儿的东汉最后一帝

  导读:刘协(181—234),汉灵帝之子,后一位皇帝。因为皇权软弱,朝臣跋扈,刘协从即位之初就注定要充当傀儡,他先后见识了董卓的淫威,目睹了郭汜的无礼,领教了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

隐蔽在定海深山里的709厂 几经改名换姓 一个时代谢幕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舟山作为浙江「”小三线”建设的根据地,在定海西南,有一座隐蔽的三线军工厂——709厂。这里是历史上到过舟山的唯一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为躲避金兵追击逃难到舟山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