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于谦的人物生平简介
Posted 兵部
篇首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于谦的人物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于谦的人物生平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得三甲第92名。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二十一年,奉命出巡湖广,考察官军功过,又到川贵边境招抚瑶、壮等少数民族。他微服私访,详察民隐,在江西昭雪冤狱数百人,斥革犯法王府官员15人,一时威震府县。在川贵边境,他察知边将胡作非为,“邀功妄杀”,就如实揭发,加以惩处,兴利除弊,政誉卓著。宣德三年(1428),受都察院右都御史顾佐的荐举,任江西监察御史。两年后,调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等地。在任19年间,兴修水利、筑路铺道、植树挖井、贷粮济贫、施药救难等等,政绩颇大。他屡屡上书为民请愿,当时内阁三学士杨荣、杨溥、杨士奇佐政,政清治正,凡于谦所奏,都一一允准。后宦官王振把持朝政,于谦遭到忌恨和打击。正统十一年(1446),于谦上京奏事,荐举河南、山西参政孙原贞、王来两人出任巡抚,王振唆使通政使李锡上本弹劾,诬陷于谦因长期不得升迁而心怀怨恨,任意荐人自代,不合体统,而下狱三月。后在河南、山西两省官民和周、晋两藩王府的请求下,王振被迫释放于谦出狱,降为大理寺少卿。后因迫于民愤,又恢复了河南、山西两省巡抚(即都察御史)之职。正统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次年又升为兵部左侍郎,协理军务。
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英宗在王振挟持下,对瓦剌部的侵扰举棋不定,开始步步退让,后又轻举妄动,率兵亲征。“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瓦剌也先一部大举南侵,京城危在旦夕。留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急召朝臣共议对策,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翰林院侍讲徐珵等人主张迁都。于谦临难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军务,坚决驳斥迁都派,厉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他率兵22万,精心部署,列阵九门,誓死抗敌,并扶郕王即位,追英宗为太上皇,以定民心。经过5天激战,击退了瓦剌部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以功加官少保。景泰元年(1450),英宗朱祁镇回到北京,皇位争夺趋于激化。在于谦等主张顾全大局的大臣的提议下,代宗朱祁钰表面上欢迎太上皇回京,暗地废立英宗皇储,另立己子为皇太子。不久,代宗皇太子病死,仍不准英宗子恢复皇储。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图谋复位。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英宗乘代宗病重之际,纠集旧臣冲进东华门,登奉天殿行即位典礼,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就清除异己,把于谦等大臣下狱,幽杀代宗于西宫。不久,处死了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于谦遗体为都督同知陈逵收殓,次年归葬杭州西湖三台山,成化元年(1465),宪宗朱见深即位,为于谦平反冤狱,恢复官位名誉,改于谦北京故居为“节忠祠”,杭州故居为“怜忠祠”。弘治二年(1489),追赠于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
于谦能诗善文,著有《于肃愍公集》8卷、《少保于公奏议》10卷等。
相关参考
邹干(约1413—1491),字宗盛,明余杭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自幼聪慧,年十五即为应天府太学生。历任兵部职方主事、武选郎中、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为人正直爱民,为于谦所倚重。在兵部时,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
一提起“于谦”二字,大多数人都想到的是德云社那个相声大师于谦,郭德纲的搭档。但是小编今天要讲的则是一位古人,是明代的名臣于谦,深受百姓的爱戴。 于谦从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
汪师韩(1707—?),字抒怀,号韩门,清钱塘(今杭州)人。年少时就工诗善文,名闻四方。名士李绂读其《龙书赋》50韵,大为欣赏,携存《八旗志》馆。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明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市)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淳安知县。为减轻穷苦百姓的赋役负担,海瑞到任后,亲自勘察民情,清丈土地,均平徭役。通过重新丈量,查实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清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12岁时入为县学生。去广西巡抚幕府探望叔父时,巡抚金鉷出题《铜鼓赋》试之,枚下笔成文,鉷甚为惊异。乾隆元年(1736)开博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清仁和(今杭州)人。从小受业何焯,与丁敬等相友善。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就而返。平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清仁和(今杭州)人。出身金石世家,父亲黄树毂,工隶书,博通金石。黄易自幼承习家学,但因家道贫困,游历在外,为人幕僚,后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在任期间
陈思(生卒年未详),字续芸,宋临安(杭州)人。约生活在宋理宗时(1225—1264),曾做过小官,后在都城临安棚北大街开设书肆,开始编书、刻书、售书和藏书。曾编刊《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英华》
方廉(1514—1583),字以清,号双江,明新城坊郭(今富阳新登镇)人。系唐代著名诗人方干后裔。少时勤奋好学,文思敏捷,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嘉靖二十年(1541)成进士。历任江西南康府推官、礼部祠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