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用人之道

Posted 曹操

篇首语: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的用人之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的用人之道

2、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

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选材确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曹魏政权除了占有天时,拥有各类优秀人才也是其较吴、蜀强盛的原因。  最难能可贵的是曹操用人不计前嫌:  1.不杀陈琳--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同样的事,要是刘备或是孙权,陈琳也许就没这么幸运了!

曹操

  2.既往不咎--(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刘备就没这个大度。  另外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对庞统的态度上,谁优谁劣便已一目了然:  --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  读三国,每每读到落凤坡英才早逝,不觉潸然泪下:  --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即使是大大贬低曹操的三国演义,亦没有贬低曹操的识人之能。  从士兵中提拔乐进,于禁  从投降将领中提拔张辽徐晃张合庞德  这些都是后期魏国的栋梁  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曹操,才是三国里面最懂得用人,最大度的领导人。

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

前言,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段戰亂紛飛的歷史。在這樣一個時代,誰最終能夠脫穎而出,進而統一天下,比的不僅是領導個人的魅力,還有他們匯聚和拉攏人才的本事。,曹操劇照,而我們都知道,曹操陣營的人才,相對於劉備、孫權、袁紹等陣營,毫無疑問是最多的。在文臣方面,曹操有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賈詡等人;在武將方面,曹操有張遼、徐晃、典韋、許褚、夏侯淵、夏侯惇等人。曹操陣營的人才,真可謂是數不勝數、不勝枚舉。,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給大家談談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道。他們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在《曹操·武帝紀》篇尾,陳壽這樣說道:,這段話的意思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曹操在三國這樣一個亂世,能夠戰勝強敵袁紹,成為超世之傑,關鍵在於他善於用人。可以說,會用人是曹操成功的第一秘訣。,所謂「用人之道」,具體來說,無非就是兩個問題。第一,用什麼人;第二,怎麼用人。正是在這兩個問題上,袁紹和曹操的表現完全不同,才會導致他們的結果截然不同。前者身敗名裂,遭人唾棄;後者英明蓋世,受人崇拜。,袁紹劇照,首先得肯定一點的是,袁紹這個人還是很有魅力的,也有很多人願意追隨。在《三國志·袁紹傳》首段,陳壽這樣說道:,也就是說,袁紹長得高大魁梧,很有魅力,還善待士人,因此很多士人願意追隨他。,再據《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記載,袁紹喜歡結交豪傑,手裡還養了很多死士。當時中常士趙忠對別人說:袁本初(袁紹的字),養了那麼多死士,這個傢伙是想幹什麼呢?袁紹的叔父袁隗得知後,責罵袁紹:你這樣做,會害得袁家滿門抄斬!袁紹這才有所收斂,為大將軍何進效力。,由此可見,袁紹是非常喜歡結交豪傑和俠士。不難想像,袁紹是很想和先秦時期那些貴族公子的一樣,收買人才,搞成一個小集團,恐怕他還時常以「四大公子」自稱。賈誼在《過秦論》有言:,這四位公子,那真是門生眾多,一呼百應,榮光滿面。,袁紹劇照,袁紹想必也很嚮往,他也很有資格嚮往。袁紹出身高貴,他的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當然了,袁紹也有很多缺點。還是據《英雄記》記載,袁紹用人有個特點,那就是:,也就是說,袁紹用人是要看出身和名望的,不是社會上的出名人士,他是連見面都不肯的。,由此可見,袁紹拉攏人才,並不是真想讓他們為自己做事。而是想讓他們給自己裝點門面,來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威望,讓大家羨慕一下。,事實上,袁紹從來就是一個自命不凡的人,他從來就不認為誰有他厲害。因此,他「折節下士」不過是裝模作樣,他骨子裡是剛愎自用的。,對於袁紹的用人,還是荀彧評價得準確:,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袁紹憑藉祖上的威望,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實際上他是在沽名釣譽,因此很多徒有虛名的傢伙便都追隨了他。,曹操用人則跟袁紹剛好相反。,第一,曹操用人是不看出身,也不看名望的,他更注重實際。,曹操劇照,曹操這個人是非常務實的,他很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和毛病。況且曹操也有自知之明,論社會地位,他沒有袁紹好;論出身背景,他沒有孫權好,有一份現成的基業。曹操甚至連劉備都不如,有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片。,因此,曹操陣營是人才如雲,各種各樣的人都籠絡在他門下。有才的人,他喜歡;沒有才的人,他也不嫌棄;徒有虛名的人,他也不拒人門外。總之,多多益善嘛。只要不公開反對他的人,曹操從來都是來者不拒。所以我們會發現,曹操迎奉漢獻帝到許昌後,立馬網羅了一大批人才,甚至連包括孔融、楊修之流。當然了,這些人並不是來幫助曹操的,他們是來為漢獻帝效勞的。但是朝政大權早就落在了曹操手下,幫助漢獻帝跟幫助他,又有何區別呢?,對此,曹操有句很有名的話:「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曹操從不愛慕虛名,他把大將軍之職讓給袁紹,就是明證。,第二,曹操用人,只看那個人有沒有真才實學,甚至連道德都在所不問,這就是所謂「唯才是舉」。,曹操劇照,曹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不會像袁紹那樣「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也不跟很多人主張的那樣「必廉士而後能用」。曹操最需要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能幫他打下天下的人。所以,我們會發現,曹操先後頒布了三次《求賢令》,明確地告訴天下人:我曹某用人不看道德品質,也不要求這個人十全十美。只要他是個人才,有超越常人之處,哪怕有污名,甚至不仁不孝,我也會量才而用。,曹操的《求賢令》,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它讓帝王明白了,用人不能求全責備,一定要這個人德才兼備。無德有才的人,也可以重用。魏晉時期,「舉薦制度」取代了漢代的「察舉制度」。隋唐時期,又變成了「科舉制度」。不能不說,是受到了曹操的影響。,當然了,曹操並非不看重道德。事實上,曹操是非常看重德行的。崔琰德才兼備,曹操是敬之又敬;毛玠廉潔奉公,他也是佩服不已。曹操還跟別人說過,崔琰這個人,是可以當做道德模範,為眾人表率的。,但是曹操絕不會「唯道德論」,他也從來沒有認為道德是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為什麼呢?因為一旦以道德為唯一標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有些人品質極好,但是沒有才華,啥都幹不了,只能裝點門面。還有些人很有才華,但是道德有瑕疵,就得不到重用。更為嚴重的是,有人為了被選拔上,以假亂真,沽名釣譽。結果是,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偽君子」。東漢末年,不就是如此么?,第三,曹操用人,是重用清官,不避小貪。,曹操劇照,據《魏略》記載,曹操有個老鄉叫丁裴,喜歡貪圖小便宜,他曾經用自己家裡的一隻瘦牛,換了公家的一隻肥牛。結果被人發現,被免官。曹操發現後,故意調侃地問丁裴:你的官印到哪裡去了呀?丁裴滿臉慚愧地說:拿去換大餅了。曹操嬉笑不已,回頭對身邊人說:毛玠幾次三番要我重罰丁裴,我說他只是個會抓老鼠又偷吃的貓,留著還是很有用的。,第四,曹操對待降敵的態度,是招降納叛,盡釋前嫌。,張綉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一會投降曹操,一會一背叛曹操,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次。在一次反叛的時候,張綉還讓曹操陣營損失慘重: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昂戰死,侄子曹安民陣亡,愛將典韋力戰而死。可是後來張綉投降曹操時,曹操還是重用不誤。,這樣的心胸,真是讓人佩服,豈是袁紹之流比得了的?,曹操用人是從來不問出身的,他手下的大將,有很多人都來自敵方陣營。比如張遼,原本是呂布的人;張郃,原本是袁紹的人;徐晃,原本是楊奉的人。樂進和于禁,是曹操從最底層提拔起來的。對於這點,陳壽描述得好:,呂布劇照,再舉個例子說明,呂布大家都知道,驍勇善戰,天下無敵,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但是後來被部下出賣,獻給了曹操,最終被殺。但其實,曹操是很想讓呂布為他效命的。,呂布被抓時,對曹操說:現在天下已定,你可以安心坐鎮後方了。曹操就問:你這話什麼意思?呂布回答說:明公你最害怕的人,不就是我嗎?現在我馬上就可以為你效命了。有我在,何愁大事不成!說完,呂布就回頭對劉備說:繩子綁得這麼緊,你就不能幫我說說好話嗎?曹操就說,你是一個猛虎,綁虎能不緊嗎?說完就準備下令鬆綁。站在一旁的劉備,冷笑道:曹公,你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結局嗎?曹操這才恍然大悟,下令將呂布處死。,再說陳宮,曹操也是很不想殺死他的。但是陳宮不想背上不忠的罵名,只求速死。曹操無可奈何,只好成全他。,綜上所述,曹操的胸襟,就像草原一樣,廣闊無邊;就像大海一樣,深不可測。他是真正做到了「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天下人才會像潮水一樣地湧向曹操,曹操也終能「克成洪業」。,結語,袁紹劇照,在用人方面,袁紹完全比不了曹操。袁紹「從容飾智」,貪圖虛名;曹操「唯才是舉」,兼容並蓄。兩者對比,高下立判。

相关参考

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

前言,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段戰亂紛飛的歷史。在這樣一個時代,誰最終能夠脫穎而出,進而統一天下,比的不僅是領導個人的魅力,還有他們匯聚和拉攏人才的本事。,曹操劇照,而我們都知道,曹操陣營的人才

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道有何不同,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哪裡呢

前言,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段戰亂紛飛的歷史。在這樣一個時代,誰最終能夠脫穎而出,進而統一天下,比的不僅是領導個人的魅力,還有他們匯聚和拉攏人才的本事。,曹操劇照,而我們都知道,曹操陣營的人才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  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

浅析曹操、刘备、孙权各自的用人之道

引言在群雄逐鹿华夏的东汉末年,曹操将一多量强人、智者群集在麾下,文有端朴直直的荀、“奇佐”军师郭嘉、深谋远虑的程昱,武有雄武过人的典韦、“虎痴”许褚、忠勇无双的庞德等。在东汉这种群雄纷争割据的情形下,

浅析曹操、刘备、孙权各自的用人之道

引言在群雄逐鹿华夏的东汉末年,曹操将一多量强人、智者群集在麾下,文有端朴直直的荀、“奇佐”军师郭嘉、深谋远虑的程昱,武有雄武过人的典韦、“虎痴”许褚、忠勇无双的庞德等。在东汉这种群雄纷争割据的情形下,

细说历史上秦昭王刘备曹操等人的用人识人之道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

從唯才是舉令看曹操的用人原則,他為何反感清流名士

曹操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頂尖高手,他本身文治武略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即可以愛才如命,又可以濫殺無辜,都是從順不順從自己的意志決定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早已暴露出要取代漢朝的野心。在許多清流名士看

曹操用人高明之处在哪 曹操谋士主要有谁

曹操用人曹操求贤若渴,但是猜疑心又重,他的用人之道可以总结成几个方面:真心实意的感动人,之后推心置腹、做事讲诚信、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善用法治,讲规矩。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下属考虑,奖惩有因,能够论功行赏

赵匡胤的用人之道

宋太祖赵匡胤,在对仕宦的褒贬擢降方面,有其奇特的用人原则,归纳起来为:忠于己者未必用,忤于己者未必不消;毋忝厥职者必用,失于职守者不消。据史料,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死后,便挥戈返京夺权。陈桥驿在陈桥门

赵匡胤的用人之道

宋太祖赵匡胤,在对仕宦的褒贬擢降方面,有其奇特的用人原则,归纳起来为:忠于己者未必用,忤于己者未必不消;毋忝厥职者必用,失于职守者不消。据史料,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死后,便挥戈返京夺权。陈桥驿在陈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