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2、刘邦从汉中起家,最终得到整个天下,为何刘备达不到刘邦的高度

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首先,具有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体现在刘家穷,刘父是老实巴结的农民,而且除了刘邦,还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众多,家里又穷,排三老三的刘邦从小没少受苦。也正是因为这样,少年时的刘邦便只身闯江湖,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

这段苦难的记忆,在刘邦的人生记忆里是挥之不去的。没有爹可以啃老,刘邦自然对父亲有介蒂,认为父亲过于平庸无能。

同时,连自己的亲兄弟也都视他为陌生人,他饿的皮包骨时,到哥哥家去蹭饭,结果却屡吃闭门羹,后来知耻而后勇的刘邦再也没有踏入过哥嫂的大门。而这里,刘邦还多少认为刘父在教育儿子成才方面是不称职的。

其次,具有后天因素。刘邦后来顺应时代潮流而参加革命后,刘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他的作用,却还成了刘邦的拖累,甚至还成了项羽的俘虏,好在楚汉争霸的最后时刻,刘邦利用楚汉议和之际成功换回了刘父。刘邦称帝后,刘父还为其大哥的儿子求情,要求封侯。

刘邦无奈之下只好给其封了极具污辱性的侯爵——羹颉侯,而这对刘父介蒂又多了几分。

后来,刘邦虽然表面上也还算对刘父尊重,但其实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原谅这个平庸而平凡的父亲。

刘邦从汉中起家,最终得到整个天下,为何刘备达不到刘邦的高度

刘邦和刘备,可能是我们经常搞错的两个人。说实话,两个人实在太像了。

首先,两个人都是老刘家的。其次,刘邦和刘备都是底层出身,刘邦不用说了,刘备虽然是皇族,但是个旁枝末节的皇族,到他的时候,沦落到卖草鞋。再次,二人的根据地都在四川盆地,刘邦在汉中,刘备在今天的四川、重庆一带。

不同的是,刘邦能够走出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然后一统天下。但刘备却没能走出四川盆地,无论后来的诸葛亮如何努力,就是没能冲出汉中,继而一统天下。

诸葛亮能力强吧,太强了,但依然无法复制刘邦的成功途径,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刘邦与刘备面对的局势不同。

我们先看看刘邦的形势。当年,刘邦先入关中,本来他应该称王的,但项羽更有实力,所以,刘邦不得不拱手相让,还不得不赴鸿门宴赔礼道歉。虽然刘邦很无奈,但他占据了主动权,项羽破坏了规则,得不到诸侯的认可。

项羽还把刘邦被封为汉王,辖汉中、巴、蜀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关中故秦之地三分,封三位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以遏制刘邦。这使得刘邦他们很不满意,所以他们走出汉中的心理意愿很强。

而且项羽还犯了一个错误,他居然放弃了关中,东归彭城,远离刘邦,这给刘邦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刘邦假意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如此,刘邦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

更可笑的是,项羽因为分封不均,他所建立的新秩序基本上被打破,齐国相田荣、赵国旧大将军陈馀、义军首领彭越、故燕王韩广等起兵,齐赵之反,使得楚国受到威胁,形势陷入一片混乱。

这又给刘邦一个好机会,项羽忙于去调节诸侯的纷争,根本没有时间去搭理刘邦他们,结果刘邦就趁机走出了汉中。

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便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等到项羽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虽然后来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一败涂地,但并不妨碍他东山再起,继而消灭项羽,建立西汉。

实际上,楚汉争霸时代,天下一直是混乱,是一个多元化的割据,没有一个统一的势力。

后来到诸葛亮的时候,虽然他多次北伐,但他面对不是一个小政权,而是一个占据优势且内部团结统一的国家。当年,曹操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已经让曹魏运行稳定,而继位的曹丕继续承认士族的利益。所以,曹魏已经跟当时天下的统治阶层士族阶层合为一体。

反观,诸葛亮这边的蜀国,国内矛盾重重,不仅有刘备的荆州集团,还有益州集团,更有刘璋集团,三大势力互相斗争,蜀国国内并不太平。后方的不稳定和不安定给诸葛亮北伐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和困难。

况且诸葛亮手中只有一个益州,他实际上是以一州的力量对抗整个天下。这跟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说的北伐克复中原要三个先决条件:益州、荆州、天下有变,很不一样。本来荆州是刘备他们的,但被关羽丢了,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惨败,从此,让蜀国再也无法染指荆州。蜀汉只得其一,这是诸葛亮北伐难以成功的根本条件。

第二个原因是诸葛亮的北伐物资补给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在刘邦时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滑坡,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导致古汉水上游与中下游水路交通从此中断。韩信曾经大规模有效使用过的汉水水道至诸葛亮北伐时已经不复存在。

而诸葛亮他们只能用木牛流马一类粗笨的交通工具在崎岖的山道上艰难行走运输,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多次因为粮草后勤供应不足而中止北伐。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刘备、诸葛亮他们无法跟当年刘邦他们相比,形势完全不通过,因此,刘备、诸葛亮他们难以复制当年刘邦成功的途径。

我们的疑问是:成功可以复制吗?

相关参考

刘邦从汉中起家,最终得到整个天下,为何刘备达不到刘邦的高度

刘邦和刘备,可能是我们经常搞错的两个人。说实话,两个人实在太像了。首先,两个人都是老刘家的。其次,刘邦和刘备都是底层出身,刘邦不用说了,刘备虽然是皇族,但是个旁枝末节的皇族,到他的时候,沦落到卖草鞋。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

秦始皇拥有天下,为何到死都不原谅自己的母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大的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威风凛凛,统一文字、修筑长城,欲建立「”万世基业”。然而,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却鲜有人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

宋光宗因为怕老婆而不肯为父亲办丧事

  老爹死了,儿子总得出来办丧事啊。不要说皇家了,这道理,随便哪个人都懂。可是,光宗却无动于衷,任是大臣们怎么劝,他都漠然不应—李凤娘本来就恨死了与自己作对的公公,她可不乐见前皇帝的“哀荣”,自然阻止

精通8国语言,一生为民请命,却被骂作汉奸,蔡元培是他学生

他是晚清人,却精通8国语言,还成了神学博士。他一生经历5位皇帝,见证了6任民国领导的更替。他的一生都在救国。然而,这样的人,却被国人骂作卖国贼,以至于母亲至死都不肯原谅他。他一生的功绩足以让每个人敬佩

宋光宗因为怕老婆而不肯为父亲办丧事 奇闻

宋朝的文弱,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尤其是南宋。其实,文弱不文弱,只要看看皇帝就行了。不说军国大事,单是后宫,三代皇帝都搞不掂一个女人,结果反是皇帝自己被逼得发神经—指望这样的皇帝恢复中原,岂非缘木求鱼?公

揭秘刘邦为何唯独迟迟不给亲侄子刘信封王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凡是跟自己沾点亲带点故的都封王封侯,却唯独迟迟不愿给自己的亲侄子、他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任何封赏,在他父亲刘煓多次追问之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给刘信封了侯,封号更是稀奇古怪,叫做“羹颉侯

刘邦为啥封瞧不起自己的人为太上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刘邦的父亲看不起刘邦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在家排行老三,一家都是农村户口,刘邦却不愿下地干活,能偷懒就偷懒。刘邦的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严厉批评他是个无赖,不愿勤劳致富,只想投机取巧,还拿...

刘邦为了逃命,多次把自己儿女踢下车,为何夏侯婴次次舍命相救

刘邦作为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汉朝开国皇帝,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多,然而很有争议的就是他在战败以后,对待自己子女的态度了,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夏侯婴随从刘邦进军彭城,而当时刘邦的军队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