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最后的高潮

Posted 吴三桂 李定国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最后的高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最后的高潮

2、李定国一生歼灭清军甚多 李定国两蹶名王历史

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最后的高潮

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临行前订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

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军作战勇猛顽强,速战速决。左路出奇制胜,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国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勿入全州,与自己合兵推进,直趋严关。这个决策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础。

严关位于桂林以北,抢占它便扼住了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军来夺严关,大西军奋勇抵抗,sǐ者不计其数。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锐来攻,只见两军还没有交战,大西军的战象就扑来,清军马匹都受惊了,孔有德大败而跑,大西军趁势掩shā过去,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军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大西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于是把所有的家产放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又亲自把自己的爱妻们shā掉,最后自焚而sǐ。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桂林大捷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不要乱杀无辜,先安置百姓,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为此,李定国在桂林七星岩摆下酒宴,庆祝胜利。他对明兵部尚书刘远生说:“文、张诸公(指文天祥、张世杰)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表达了他决心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土地,恢复明朝的志向。

八月,李定国以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将沈永忠再次弃城逃跑,长沙巡抚金廷献沿长沙逃至郫州,监司以下官员都逃遁一空,清军还没有到来,整个湖南的清军却都跑光了。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

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李定国自七月出兵以来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权手里。取得了史称“湘桂大捷”的胜利。

李定国的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明遗老李寄描述说:“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指在长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但这一计划却被冯双礼透露给孙可望,孙可望不想让李定国立功,却暗自想着怎么陷害他。密令冯双礼退出伏击,马进忠见状也撤离了战场。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正准备乘胜追击,才发现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派人侦察说已走湘乡。李定国才知自己是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收兵向武岗转移。衡州战役后,李定国叫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画像,刊布粤楚,“露布告捷”。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满清政权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甚至还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继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李定国一生歼灭清军甚多 李定国两蹶名王历史

李定国两蹶名王讲述的是李定国将军打败清朝两位王爷的历史,这两个王爷一个是汉族王爷定南王孔有德,另一位是满族的亲王尼堪。这两个王爷一个兵败自杀,一个被围困后被李定国斩杀,是李定国军事上的巅峰。

公元1652年清朝廷命令定南王孔有德出兵贵州,想要剿灭南明王朝,在孔有德进兵的同时,李定国也已经整合兵力北上,要和清朝军队作战。李定国的军纪严明,战术得当,在和孔有德的战斗中取得节节胜利,而孔有德不得不向自己的根据地收缩防守。

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李定国的围攻,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决战开始以后打得非常胶着,后来李定国使用大象冲击孔有德,使他大败而逃。回到桂林后孔有德组织坚守,但不幸中箭,这时候李定国已经攻入城中,孔有德自知大势已去,自杀身亡,只有自己的一个小女儿逃走。

而另一场战役是李定国和尼堪之间进行的。尼堪是清朝的亲王爵位,在清朝和李定国的战斗中,清朝军队连连失利,这使得当时的朝廷大为震惊和恼火,于是派洪承畴前往镇压,后又让尼堪任大将军打算消灭李定国。

虽然尼堪在军队数量上要比李定国多,但是李定国采取了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策略,最终将尼堪包围,并在战斗中亲手斩杀了尼堪,使清军瞬间打败。这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的经过。

李定国一生歼灭清军甚多

李定国作为南明抗击清军的最着名将领,一生歼灭清军甚多,从他开始和清军作战开始,到他病逝的这十五年中,和清军作战多次,歼灭清军不计其数,南方山区人民受惠于李定国,认为他是天神下凡。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定国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十分能打仗,在当时大西政权中,他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最强的。那么李定国一生歼灭清军到底有多少,这个数字现在已经很难具体统计了,但是在其对清作战的十五年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战斗,歼敌数量应该不少。

他最重要的两次歼敌一次是和孔有德作战,一次是和清朝亲王尼堪作战。孔有德是清朝的定南王,作为一个王爷,手中的兵力自然不会少,在和李定国作战的过程中,孔有德节节败退,并且在最终的决战中之身逃亡,兵力损失不计其数。

而在和尼堪的对战中,这位你看亲王带了十五万精兵前来,但是在和李定国作战过中被李定国诱敌深入,将他们包围,最后李定国亲手将尼堪斩杀,清军败退,相信这次李定国歼灭的清军也不在少数。

这些还不算李定国的常规作战,平时对清朝的进攻更是数不胜数,胜仗无数,而清朝军队一直都没有剿灭他。由此看来在这场十多年的作战中,李定国歼灭的清军一定是个天文数字,这也是清朝对于李定国十分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定国纪年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但是长久以来对于他的研究和着作很少,直到《李定国纪年》完稿出版发行以后这种局面才算终结,这本书是由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着名的明清史研究专家郭影秋着的。

在《李定国纪年》这部书中,郭老翔实的记录了李定国一生的业绩,这部书中展示的李定国是最为全面和真实的。但是这部着作并不是仅仅展示李定国将军本人的,而是记述明末清初大西起义军的整个过程,大西起义军从有李定国开始到他最后病逝记述的都非常详尽。

《李定国纪年》按照年份编写,详细讲述了李定国在不同年份遇到的不同事情,并从侧面讲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为我们呈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整体面貌,对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非常有帮助。

虽然这是一部纪年体书籍,但是郭老并没有只是根据史料进行简单的筛选编排,而是对各方面的史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和收集,从中分析出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有偏差的,将能正确展现这段历史和人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的。

在这部书中还有对当时人物的全面描述,对各个人物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描述,是一部创新性的着作,也是现在人们研究李定国将军的重要史料。在这部书中对于李定国将军的记述是最为真实和全面的,所以非常有价值。

相关参考

李定国墓在哪里 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怎么来的

李定国两蹶名王李定国两蹶名王讲述的是李定国将军打败清朝两位王爷的历史,这两个王爷一个是汉族王爷定南王孔有德,另一位是满族的亲王尼堪。这两个王爷一个兵败自杀,一个被围困后被李定国斩杀,是李定国军事上的巅

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故事讲什么?他的军事才干怎样

李定国是个优秀的将军,他十岁开始戎马,历时三十多年,关于他的事迹少有败迹,所以李定国是一个很善于用兵的人,李定国用兵,善于诱敌设伏,其实在磨盘山血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李定国的用兵才能,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

差点逼得康熙隔江而治 李定国两蹶名王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十岁从军,四十二岁逝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可谓长历戎行。他本人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

差点逼得康熙隔江而治 李定国两蹶名王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十岁从军,四十二岁逝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可谓长历戎行。他本人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

反清复明的人分别有哪些人 他们都是什么身份呢

还不知道:反清复明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两蹶名王李定国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勇敢善战,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后

李自成那么厉害为何最后还是被吴三桂击溃?

...溃败,他迅速逃离一片石,又很快逃离北京,战场上一败再败;多尔衮则率清军长驱直入,为日后一统江山奠定胜局。这场会战之所以具有典型性,在于一片石的极端重要性,在于李

李自成那么厉害为何最后还是被吴三桂击溃?

...溃败,他迅速逃离一片石,又很快逃离北京,战场上一败再败;多尔衮则率清军长驱直入,为日后一统江山奠定胜局。这场会战之所以具有典型性,在于一片石的极端重要性,在于李

清朝唯一汉族格格竟被吴三桂害得家破人亡!

...被封为定南王,镇守广西桂林。公元1652年,南明将领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被李定国围成,最后自焚而死。只有孔四贞一人逃脱。顺治帝听说后,很是哀痛,为孔有德建了衣冠冢,并追谥为武壮。孝庄太后很是怜悯孔四贞,...

吴三桂兵力完全足够,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吴三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史料记载,多尔衮率领来到山海关下的清军势力大概有十万之众。而吴三桂的山海关实际兵力只有五万左右,所谓的两倍之多即二十万其实是山海

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他最后下场如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宗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刘宗敏可能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吴三桂,人们几乎都是听说过的。在明末清初时期,吴三桂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明朝末年,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