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有啥有趣婚俗 塔吉克族习俗

Posted 塔吉克族

篇首语: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塔吉克族有啥有趣婚俗 塔吉克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塔吉克族有啥有趣婚俗 塔吉克族习俗

2、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乌孜别克族习俗

塔吉克族有啥有趣婚俗 塔吉克族习俗

也许你知道许多少数民族的婚礼,但是你知道高原上的婚礼吗?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我国塔吉克民族,这是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富有神秘的色彩,而他们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的。

塔吉克族的婚礼要举行三天,热闹而隆重。第一天,新郎和新娘要在自己的家里进行打扮和准备,男女两家忙忙碌碌,喜气洋洋。新郎和新娘都要挑选自己的陪伴。

另外,在衣着上也颇讲究,衣饰上除了要穿民族特色的服装外,重要的是要在新郎头上缠上红、白两色的布,这是新郎重要的标志;新娘则要戴上系有红、白两色手绢的戒指,这种装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第二天,婚礼进入高潮,新郎骑高头大马,由亲朋好友护驾,弹起民族乐器,浩浩荡荡来到女方家迎亲。迎亲时,男方要准备一份厚礼——一只肥羊,送给女方家。迎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时,女方的父母及亲戚朋友要在门口迎接迎亲队伍的到来。这时,新娘的女伴代表新娘要向新郎敬上高原的最纯洁、最富有营养的两碗放了奶油的牛奶,新郎当众喝光,表示接受了女方的盛情和甜蜜的爱情。

新郎下马后,新娘的奶奶要向孙女婿的肩上撒些面粉,表示祝福,愿两个年轻人互敬互爱,白头偕老。进屋后,新郎要向蒙着面纱的新娘赠送礼品,并和新娘交换系有红、白布条的戒指。

尔后,新娘的父母要拿出丰盛的食品招待新郎和迎亲来的人们。人们吃完喝完之后,便开始举行高原上特有的赛马、叼羊等娱乐活动。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吹起鹰笛,打起手鼓,欢乐的气氛进入高潮。

新娘和新郎虽然已领取了结婚证,但在晚上还举行宗教仪式——“尼卡”。阿訇要为这对青年人证婚,并为他们祈祷祝福,还要共饮一碗盐水,象征他们的爱情是永恒的。新娘的父母也要为这对将要建立家庭而独立生活的青年人祝福,并向女婿赠送礼品。

第三天早晨,新郎和新娘要同骑一匹马回到男方的家。路上,伴随的青年男女们弹起各种乐器,边歌边舞。马到门前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婆婆要亲自给儿媳妇端上两碗放有酥油的牛奶,骑在马背上的儿媳妇喝完后才能下马。

从下马的地方到洞房早巳铺好了红毯子,新娘子踏着红毯子进新房,表示幸福甜蜜的新生活的开始。这天,客人们来的很多,男女引吭欢歌,婆婆起舞,尽情娱乐,直到太阳落山,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娘家人要来赠送礼物和饭食,表示还挂记着自己家的女儿。男方也要给娘家人每人送一份礼物表示感谢。这些礼节结束后,新娘才能揭去脸上的面纱,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

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乌孜别克族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虽然也有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为数极少。他们视家庭为神圣的社会团体。父亲是家庭的户主,负责子女的教育和成家立业等,而子女则须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否则就会受到人们的不屑和鄙视。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因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也存在一夫多妻现象,但为数不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完全实行一夫一妻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婚姻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

其一,近亲结婚多。由于乌孜别克族人数较少,客观上造成了本民族通婚范围的狭小,同时他们认为近亲结婚是最理想的婚姻,可以亲上加亲,互相照应。因此,在缔结婚姻时,严禁与同胞兄弟姐妹和同吃一个母奶的人或辈份不同的人通婚,除此之外,均可通婚,一般不受年龄差别的限制。首先考虑在表兄弟姐妹中选择。过去,堂表婚、姑表婚、舅表婚、姨表婚现象很普遍。此外,也有个别人家两兄弟同娶一家姐妹的现象,这是近亲婚姻的变异形式。新婚姻法颁布后,近亲结婚现象已经很少了。

其二,允许异族通婚。由于乌孜别克族长期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不少。但主要是乌孜别克族男子娶外民族女子为妻,本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的现象十分罕见。南疆的乌孜别克族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生活在一起,与维吾称族通婚的较多。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塔尔族关系较密切,娶这些民族的姑娘为妻的现象也不少。

其三,结婚顺序由长至幼。按习惯,哥哥结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总之长者在前,幼者在后。

其四,存在招赘婚现象。无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可以招婿入赘。上门女婿一般是孤儿或家中兄弟多而经济困难的。上门女婿一般不给彩礼,成亲时由女方请客。女方父母视上门女婿为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其五,普遍早婚。乌孜别克族有句谚语说:“女孩子一帽子打不回,就可以结婚。”如果姑娘过了十四五岁还不嫁,社会舆论就会给父母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加选择地把女儿嫁出。这常给女儿带来终生的不幸和痛苦。

其六,存在转房制度。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一样,曾存在“兄亡弟及”的婚姻制度。兄死后,若弟未娶妻,可娶嫂子为妻。弟如已有妻室,则不能娶其寡嫂。不过,若弟死后,其兄无论有无配偶,均不得娶其弟媳。这些习俗都是古代氏族习俗的遗存,一方面是为了较好地教育亡兄的子女,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亡兄的家产落入他人之后,以保证家族的完整,此外,还存在娶亡妻姐妹的现象。目前,这些习俗已不存在。

其七,离婚权操于男子之手。乌孜别克族离婚现象不多,但夫权统治下的妇女并没有离婚的自由,是否离婚完全由男子决定。如果丈夫要和妻子离异,只要他说一声“塔拉克”,即表示休妻,妻子就必须离开他的家。离去时,妇女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并取得“讨休钱”(一定数量的钱财和一些物品)才离开。按伊斯兰教教规,妇女离婚后,必须等到三个月零十天后才能改嫁。在此其间,看妇女是否怀孕,如怀孕,所生子女仍归原夫。

离婚后,如双方愿意也可复婚,请宗教职业者来家念经禳解,就可恢复夫妻关系。但是,如果男的说了三声“塔拉克”,复婚就相当困难了,必须让妻子与他人结婚后又离婚,才能履行复婚手续。离婚后妇女要经过一百天的“待候期”,目的是察看她是否怀孕,待候期后则可改嫁。

相关参考

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乌孜别克族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虽然也有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为数极少。他们视家庭为神圣的社会团体。父亲是家庭的户主,负责子女的教育和成家立业等,而子女则须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否则就会受到人

乌孜别克族婚俗啥样 乌孜别克族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家庭一般多是父母、兄弟分居,虽然也有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但为数极少。他们视家庭为神圣的社会团体。父亲是家庭的户主,负责子女的教育和成家立业等,而子女则须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否则就会受到人

哈萨克族氏族恩阳过春节的?都有啥习俗

“纳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说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出街来临。纳吾鲁孜节,即哈萨克族春节,“纳吾鲁孜节”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

哈萨克族都有哪些习俗?又有啥民族特点

习俗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

哈萨克族人日常都有啥禁忌 哈萨克族习俗

自从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后,与之相联系而形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

在歌声中进行的婚礼 哈萨克族婚俗

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欢乐与共。婚礼

哈萨克族民歌有啥特点?又有啥民族魅力

新疆各民族民歌中,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是两种最活跃的民间音乐。我生活的伊犁就是哈萨克族自治州。哈萨克意思是“避难者”,他们祖先是两汉时的乌孙、康居等部族。新疆128.7万哈萨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伊犁

哈萨克族民歌有啥特点?又有啥民族魅力

新疆各民族民歌中,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是两种最活跃的民间音乐。我生活的伊犁就是哈萨克族自治州。哈萨克意思是“避难者”,他们祖先是两汉时的乌孙、康居等部族。新疆128.7万哈萨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伊犁

鄂温克族与黄河有啥关系 鄂温克族历史

黄河上游起源说。俄罗斯著名的通古斯学家希罗科戈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史禄国),在《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一书中,通过对北方通古斯人的考察认为:北方通古斯的民族志,在许多实例中,表明北方通古斯人是

鄂温克族与黄河有啥关系 鄂温克族历史

黄河上游起源说。俄罗斯著名的通古斯学家希罗科戈罗夫·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史禄国),在《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一书中,通过对北方通古斯人的考察认为:北方通古斯的民族志,在许多实例中,表明北方通古斯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