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Posted
篇首语: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没学。个人因学习而强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帝王故事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帝王故事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
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
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
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一次很有成效的议和,一次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明朝的皇帝这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关参考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 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
中国帝王的要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封建统治时期,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尤盛,他们为了维持“天子威仪”、“天朝中心”的面子,简直到了病态偏执的地步。 公元前200年,刘邦即位第三年,以长安为
中国帝王的要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封建统治时期,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尤盛,他们为了维持“天子威仪”、“天朝中心”的面子,简直到了病态偏执的地步。 公元前200年,刘邦即位第三年,以长安为
话说一百零八年前初秋的一天,在我国北方承德的一座皇家大院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什么大事呢? 据当时的八卦书生传闻竟然是皇帝老儿嘉庆被雷给劈死了。说来这皇帝号称天子,也就是老天爷的儿子,这老
话说一百零八年前初秋的一天,在我国北方承德的一座皇家大院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什么大事呢? 据当时的八卦书生传闻竟然是皇帝老儿嘉庆被雷给劈死了。说来这皇帝号称天子,也就是老天爷的儿子,这老
小人物之马车夫羊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经常是你敲我一榔头,我打你一棒槌,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鼓舞士气,华元吩咐炊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而且最后实现大逆转,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敖仓。敖仓有什么来历呢?俗话说,打仗就是打后勤,而粮草是最大的后勤,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混战,时刻提醒着人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而且最后实现大逆转,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敖仓。敖仓有什么来历呢?俗话说,打仗就是打后勤,而粮草是最大的后勤,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混战,时刻提醒着人...
历史人物 铁匠投靠农民军,杀妻子救闯王,却因霸占陈圆圆,坏了李自成大事。
话说,京城失陷,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吴三桂返回山海关,打算要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途中,各种风声吹来,说大顺军大规模捉拿勋贵高官,追赃索饷,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更让吴三桂不安的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
死在面子的上霸王项羽算是死在面子上的著名人物之一霸王项羽作为一个根红苗正少年得志心高气傲的高富帅,我们最熟知他的故事不是他建立了什么功绩而是楚霸王乌江自刎和他的一句无脸面对江东父老!其实高富帅当时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