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 伶官巧谏
Posted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帝王故事 伶官巧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帝王故事 伶官巧谏
五代十国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举攻克梁都汴梁,不久便收复平定梁国全境,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心中自然高兴,慢慢贪图享受起来。
庄宗有爱妃刘玉娘,特别爱看戏,便在宫中养了很多伶官。这些伶官大多是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一班人,他们整日里陪伴皇帝和刘妃歌舞作乐,深得皇帝的信任。不少正直的大臣们都很恨这些伶官,说他们导帝为非。但是其中有一个伶官却很有心计,在庄宗跟前屡以幽默进谏,这人叫敬新磨。
唐庄宗也喜欢和伶官们一起演戏,自起艺名叫”李天下”,伶官们皆以“李天下”称他。一天,庄宗在庭中四顾,呼叫”李天下,李天下”两声,敬新磨则伸出手掌,打了庄宗一个嘴巴,庄宗很吃惊,其他人更大惊失色,等着皇上发作。不想敬新磨从容地说:”李天下只陛下一人,尚向谁呼呢?”庄宗一听,转怒为喜,反而厚赏了敬新磨。
过了几天,唐庄宗又带着伶官员们去中牟县打猎,马队过后,损坏不少庄稼。中牟令跪在庄宗马前,叩头谏道:”陛下为民父母,奈何损民禾稼,令他们转死沟壑呢?”
庄宗大怒,恨他多言扫兴,叱退中牟令,想要治他死罪。这时敬新磨跑过去,拽住中牟令,要他仍然跪下,操着很大的声音,装着训斥道:”汝为县令,独不知天子好猎吗?为什么纵民耕种,有碍天子打猎呢?汝罪当死!”
唐庄宗一听哑然失笑,于是收猎回宫,仍叫他担任中牟令。
相关参考
巧谏班师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1225年,返回土兀剌河(今蒙古土拉河)老营,对于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史家说法纷纭。《耶律楚材神道碑》记载的原因是这样的:1224年,成吉思汗至东印度,驻铁门关。侍卫
张之洞巧谏慈禧——讲究分寸,游刃有余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号称“清流”的言官是朝廷中的一景。这些言官经常激浊扬清,讥讽时政、抨击权贵,尤其喜欢为难那些手中掌握大权的地方督抚。时人使清流谐音将他们称之为“
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也为了顺利地收取各种税赋,他制定了一系列高压政策,凡有作奸犯科者,无论轻重与否,一律严惩不贷。为此,有的人失去了双脚(罪行稍轻的,则砍去一只脚或一只手),有的
后唐版图看过欧阳修《新五代史》中那篇《伶官传序》人都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重用伶官,荒于政事,最终搞得国破身死这些事情有很深的印象。那么,李存勖重用伶官就说明它昏庸吗?事实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欧阳修或许只
史上最奇葩的帝后组合,他们一个是皇帝当中演戏最好的,一个是皇后当中最会做生意的。 作为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骁勇善战,在位期间南征北战扩张领土,使得“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当年唐昭宗李晔见
史上最奇葩的帝后组合,他们一个是皇帝当中演戏最好的,一个是皇后当中最会做生意的。 作为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骁勇善战,在位期间南征北战扩张领土,使得“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rdq
历史人物 敬新磨的生平简介 敬新磨为何打了皇帝耳光骂皇帝是狗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历史上有名的“伶官天子”,因喜欢唱戏而养了一大堆伶人,在这群伶人中,有一个叫做敬新磨的最不要命。在古人的思想里,皇帝宠爱伶人那么伶人就是祸国殃民之辈,那些被帝王宠爱的伶人往往不会落
明正德帝,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皇帝——觉得当帝王太无聊,便封自己当太师、做将军;嫌紫禁城里无聊,便花巨资修建“豹房”,就连惩治贪官,这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居然能另类得让人忍俊不禁…… 话说
朱祁镇的遗愿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朱祁镇终于迎来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就在这片宁静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年龄
朱祁镇的遗愿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朱祁镇终于迎来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就在这片宁静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