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 孔子后代有哪些
Posted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为何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 孔子后代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为何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 孔子后代有哪些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 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极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集结成《论 语》,而成为了儒家的经典。
孔子幼年丧父,靠着母亲颜氏一手将孔子拉扯大。孔子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自幼勤勉刻苦,有志于学。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 琴于师襄。公元前522年“三十而立”的孔子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他以博学美名,又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民间的 欢迎。35岁时,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正式步入了仕途,但是他的仕途似乎比其他人都异常坎坷。在齐国 ,由于孔子的政绩突出,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孔子曾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并说服他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后又提出“堕三都”、“抑三桓”的政治主张但均遭到反对,此后孔子终不遇。
齐景公是他服侍的第一个君王,如此热衷政治的孔子初来齐国,抱着满腔热血与齐景公商讨天下事,齐景公觉得孔子还不错,打算赠送他廪丘邑, 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但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在《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孔子热衷政治,本来在齐国应该有所施展的孔子,为何要拒 绝齐景公的好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孔子是淡薄名利的学者,他热衷政治却不在乎名利;一方面他要辗转各国传播他的学说,所以不想通过得到供 养之地来过早固定自身,享受安逸生活,这是一种对自身和思想的限制。孔子追求更多自身思想和精神的提高,所以他拒绝了景公的赏赐,去追求更 远的理想,因此不肯接受景公给他的供养之地。
那个甘于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不改其乐的老者如今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这样一位伟大的圣贤,他的后代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孔子已有83代,每一代孙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已有2500多年历史。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 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
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 ,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等等,孔子的后代一直到现在已有七十多代,从第一代的乱世 至今的太平盛世,孔子后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就像是蜿蜒波折的河流,在曲折的旅途中继续前行,他们也许不再像祖先孔子以推行学说为业, 但他们仍旧活跃在社会各层,作为孔子的后人他们任重道远。
相关参考
据《史记》载,齐景公当时来到鲁国,曾特别向孔子请教政事。五十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认可,担任要职。。后来,因不满于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飘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
据《史记》载,齐景公当时来到鲁国,曾特别向孔子请教政事。五十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认可,担任要职。。后来,因不满于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飘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
孔子针对齐国“君不君、臣不臣”的潜在危机,向齐景公提出了整饬“君君臣臣”礼制秩序的为政建议和实施“政在节财”的宽民政策,言辞中肯,切中时弊。此外齐景公内嬖甚多,晚年他却一直讳言立嗣之事,致使齐国群公子
孔子针对齐国“君不君、臣不臣”的潜在危机,向齐景公提出了整饬“君君臣臣”礼制秩序的为政建议和实施“政在节财”的宽民政策,言辞中肯,切中时弊。此外齐景公内嬖甚多,晚年他却一直讳言立嗣之事,致使齐国群公子
孔鲤过庭孔鲤过庭是一个典故,意思是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训。孔鲤是仲尼的独子,他有一个著名的父亲,也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在他出生的时候,鲁国君王给他的父亲送来了一条鱼以示祝贺,仲尼干脆就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答。齐景公又问一次,还是不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为是贤人。今我问你,你不回答,为什么?”晏子答道:“晏婴不肖,不足以认识贤人。虽如此,晏婴听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答。齐景公又问一次,还是不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为是贤人。今我问你,你不回答,为什么?”晏子答道:“晏婴不肖,不足以认识贤人。
从前,在鲁国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领取赏金报酬。当时许多鲁国奴隶被获救。一天,子贡也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接受赏金,鲁国人听说后纷纷称赞他重情重义,不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在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争,孔子怕在鲁国受到祸害,于是前去齐国。孔子到了齐国后,想借助高昭子的关系接近齐景公,于是去了高昭子的家做家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齐景
历史秘闻 齐景公问政孔子后,想重用孔子,晏子的一番话却让其打消念头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在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争,孔子怕在鲁国受到祸害,于是前去齐国。孔子到了齐国后,想借助高昭子的关系接近齐景公,于是去了高昭子的家做家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