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将领曾集体反对冯玉祥指挥他们 抗战轶闻

Posted 将领 冯玉祥

篇首语: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北军将领曾集体反对冯玉祥指挥他们 抗战轶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西北军将领曾集体反对冯玉祥指挥他们 抗战轶闻

2、中国历史 抗日同盟军

西北军将领曾集体反对冯玉祥指挥他们 抗战轶闻

抗战时期因为制空权操于敌人,我方之陆、海军之活动完全受了限制。空军更不敢白日活动,只能在夜间出袭。陆军若是白日行动,因无空军之掩护常受敌机轰炸骚扰而前进困难。当时之情形,在白天不但陆、海军缺乏空军之掩护活动极难,就是战场指挥官也在白日行动甚为不便,因为敌机只要见有车辆活动便盲目扫射。

我印象最深刻之一次是我奉蒋委员长之命赴第三战区视察。汽车由南京出发,行至昆山附近时天刚拂晓,为预防敌机袭击,我们取下吉普车车篷,我监视顶前上空,其他随从人员监视左、右、后上空。突然有敌机数架由云层中急降而下,幸而我们事先有所准备,立即跳车,快步藏于公路两旁之稻田或树林中。刚一离车,车身便被敌机机枪扫射命中,损害不重,待敌机过去,我们才继续向上海前进。

淞沪抗战时,我以副参谋总长身份常奉命至前线视察战况。是时,冯玉祥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是副司令长官。我第一次抵达前线时,礼貌上先拜会战区长官,冯不在,我以为冯外出巡并不在意,与顾副长官讨论战况、敌情后而至前线视察。第二次奉命又到前线视察,我照例拜会冯玉祥,他还是不在。此次,我忍不住向顾副长官说:“委员长要我前来慰劳他,并听取他的意见,何故两次不见?”

顾说冯因为怕空袭,白天不在战区长官部,住在离上海约一百五十里路之宜兴张公洞,除偶尔夜间到战区长官部,白天从未来过,私章交给顾副长官,公事由顾处理。顾告知我,如要见冯,非至宜兴不可。遂乘汽车专程至宜兴见冯,车行约二小时抵张公洞与冯相见。张公洞是石岩洞,面积甚大,可容纳一二千人。我转告委员长慰劳之意后,冯未有何表示,我当时心中忖度,是否第三战区之部队都是中央部队与西南部队,冯指挥不灵而不到战区?我回至南京与何总长(应钦)商量,我以为西北部队如宋哲元、石友三、石敬亭、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等有爱国之热诚又是冯一手造成之部队,他们对程潜之指挥素来不大接受。不如在黄河以北、山东北部、河北等地,开辟一新战区--第六战区,由冯负责,兵力若连同韩复榘部至少有十五万人以上。

何总长同意我的说法,我们遂向蒋委员长建议,也蒙采纳。我征求冯之意见,冯亦很高兴。讵料命令发表不久,冯刚乘津浦路北上,韩复榘即有电到中央反对此事,宁愿隶属第五战区(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中央之命令已经发表,而韩复榘又表示反对,只好将韩之一部不纳入第六战区。给韩以山东省主席兼集团军总司令。冯就职不久,宋、石等西北军纷纷向中央密电反对,过去宋、石等在程潜之指挥下虽不太受命,然情况尚称良好,如今对冯甚畏惧而不信任,则事态更形严重。

宋、石等为冯旧部,所以反对他有其道理,譬如冯畏敌机轰袭,指挥所每日换地点二三处,每当换一次地点,全军的通讯网便需变更,所以各军常与指挥所失掉联络而无法报告军情。由此可见他怕飞机是事实,在第三战区时如此,到了第六战区还是如此。

各方反冯之密报皆直接上达委员长,委员长衡量如此发展下去,影响很大。一日召见我,告诉我各方之反应,委员长说:“解铃还是系铃人。”要我打电报请冯回京。

冯回到南京,委员长授意我向他转达他的部下不信任之意,希望他辞职,当我转告冯,幸而他无异议接受,可见冯在第六战区一定遭受困难,才肯辞战区司令官之职务,专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职。冯解职后,第六战区之部队分散至各战区中,当时之各战区计有: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第三战区(司令官委员长兼),第四战区(司令官原是何应钦将军,后改为张发奎),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以后,第六战区改设在武汉。

淞沪会战时,军队高度表现了大无畏之精神,人民所表现的也是慷慨捐输。凡部队所需要的无论食物,或是防御用品如麻袋、沙包、铁丝网等无不是无条件贡献,这种爱国热诚无形中鼓舞士气不少,至今犹令我深为感动。

中国历史 抗日同盟军

国民党破坏长城抗战,签订 《塘沽协定》,推行媚日外交,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事件也不断发生。1933年春,原西北军将领、共产党员吉鸿昌与冯玉祥、方振武等合作,联络西北军旧部,共同发起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5月1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就任同盟军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同盟军通电全国;主张联合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动员全国力量,组成抗日战线,一致抗日,收复失地,求得中国之独立自由。抗日同盟军成立,深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首先是平绥铁路工人组织交通团,支援同盟军。接着,北平、天津、太原等地的学生和工人,成群结队来张家口参加同盟军。北方各地抗日武装,都云集到同盟军的旗帜下,中共领导的蒙古人民抗日武装,也加入到同盟军的行列中来。同盟军由几千人迅速发展到10多万人。6月15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同盟军 “外抗日寇和内除国贼” 的宗旨、纲领和具体方案。然而蒋介石却对冯玉祥揭旗抗日恨之入骨,决心加以破坏和消灭。他一面大造反动舆论、诬蔑冯是“冒名抗日,勾结汉奸”,“宣传共产,实行赤化”; 一面调集16个师约15万人对同盟军实行战略包围,准备武力解决。由于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各军政要员都表示反对,他才不敢贸然下手。但是,同盟军在日蒋联合夹击和特务的破坏下,处境日益艰难。8月上旬,冯玉祥通电撤销同盟军总部,辞去总司令职务,不久,方振武、吉鸿昌宣布改抗日同盟军为抗日讨贼军,在热河、长城一带坚持抗战。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失败。方振武流亡国外,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抗日同盟军

国民党破坏长城抗战,签订《塘沽协定》,推行媚日外交,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事件也不断发生。1933年春,原西北军将领、共产党员吉鸿昌与冯玉祥、方振武等合作,联络西北军旧部,共同发起成立察

历史人物 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 西北军著名将领张之江简介

张之江(1882-1969),字紫珉,号子茳,别号天行,教名保罗,河北盐山人,西北军著名将领,中国国术主要倡导人和奠基人。为人重德守义,办事雷厉风行,刚决果断,是西北军五虎将之首,军中尊称大主教。曾任

这位西北军战将曾将陈诚打得落荒而逃,抗战爆发后一心抗日遭祸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众所周知,蒋介石枪杀抗日名将吉鸿昌,乃是其一大罪行。而吉鸿昌跟蒋介石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1930年3月中旬,西北军冯玉祥、晋绥军阎锡山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1882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农家庭。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等职。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赞

历史人物 解放战争:郝鹏举是唯一被俘后枪决的国军将领

在国共内战中,郝鹏举是唯一一个被俘后被中共枪决的国民党将领,他一生曾在国共两党以及日军中六次叛变。>郝鹏举早年就读于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郝是当时少有的读书人,因而得

历史军事 抗战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1892-1937),满族,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佟麟阁是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

中国抗战时期有几大军阀

当时的地方军阀主要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阎锡山的晋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杨森王陵基王瓒绪孙震的川军,卢汉的滇军,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傅作义的平绥军等几支比较强的,其他的像张学良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

中国留日军人在东京冲冠一怒 九一八事变轶闻

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秉承“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三千万同胞未经积极抗战即沦陷于敌手。一时“国将不国”之悲愤溢于华夏,而对外退让,专事内战的军人们,更成为众矢之的。连蒋介石的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

...津政法学堂。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

西北军阀冯玉祥的名字竟然是信口拈来的?

冯玉祥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冯玉祥将军一生中曾经有过三次重要的转折:曾与蒋介石结拜兄弟,从事反共活动;后来与蒋介石兵戎相见,与共产党进行合作;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