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也要拜师?清朝的太监为何无法专擅朝政?

Posted 清朝

篇首语: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监也要拜师?清朝的太监为何无法专擅朝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监也要拜师?清朝的太监为何无法专擅朝政?

现代各行各业发展都得有个引路人,古代也如此,各行各业都要有师傅,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你可没想到当太监也是有师父的。行行都有师父领进门,那么当太监这个职业的,当然也要有师父罩着才行啊!

很多小太监刚一进宫,首先就是要认一个师父,说白了就是找一个靠山。往往这些能够当师父的人,那肯定是要有一定能力的,一般都是什么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之类的,这种人才能够罩得住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没有一定的关系,你是罩不住人的,谁跟你呀!

像这种首领太监、总管太监往往要收一大批徒弟。对于这些师父来说,徒弟就像他的仆人一样,能够帮他干活,而且这些徒弟以后有了出息,他自己不但有面子,并且有很多实际性的好处。

皇宫里规矩礼法很多,刚进宫里的太监如果没有一个师父,没有一个人来指导他的话,那真是举步维艰。可能一不小心就犯错了,那是要受到惩罚的。如果有个师父带着,指点一下,这样不会出错,甚至还能够立功,能够爬得快一点。

比如宫里怎么磕头啊,怎么请安啊,还有什么端茶递水,伺候主子穿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有规矩的,可不能搞乱了。如果没有师父给你说道说道,自己撒啦吧唧去那肯定要出错的。更重要的是师父是老太监,他有经验啊,他能教你怎样讨主子欢心,怎样摸准主子的心意,这些都做奴才极其重要的。而且宫里还有很多忌讳话,可不能乱说,可不能像宫外那样胡说八道,说错一句可能就要杀头了。这些都要有师父来告诉你才行。

刚进宫的太监师父就像自己的主人一样,首先要把师父给伺候好了。每天天不亮,就要给师父准备洗脸水、漱口水。到了点了,还要叫师父起床,要轻轻地叫,你不能把人给吓着了,然后就是伺候师父穿衣服。到了晚上,首先要师父睡了,然后自己才能睡觉。并且还不能睡得太死,万一师傅半夜要叫你呢,马上就得起来,如果睡得像死猪一样,那就要有麻烦了。

只当这些当徒弟小太监往往也很悲催,往往老太监师父受了主子的气,就在徒弟身上发泄。总之,刚进宫的太监都是受气包。不仅要受师父的气,还要受比自己来的早的太监的气。

如果跟了一个好师父可能会升官发财,如果跟了不好的师父,那只有穷倒霉,孤独的在宫中一辈子,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清朝的太监们为何无法专擅朝政?

我国历史上的太监很多,但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多都是那些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之辈。从赵高到李辅国,从刘瑾到魏忠贤,可以说凡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太监们,没有一个不是才智过人之辈,只可惜他们大多都走上了一条邪恶的道路,而最终被遗臭万年。

在我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传统下,如果不是为贫寒所逼,而走投无路,没有人会主动愿意或是子孙进行阉割而进宫当太监的。其实,太监们也并非天生就是坏种,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清朝宫廷之中,太监们曾经互相流传着一句话:“咱们做奴才的,千万别拿自己当人。”可见,太监心中也是有也是有着自卑和心酸的。

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后金政权中并没有太监的存在,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满洲政权最初和太监打交道,是源于与明朝之间的战争。那时候明朝的监军太监是朝廷的近臣,而后金军与明军交战过程的同时,也与明朝监军太监屡次接触,让皇太极等人对太监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印象。皇太极曾针对明朝的监军太监问题说道:“明朝的监军太监既专政贪财,有喜好别人对他们的阿谀奉承。”在后金军攻入山海关,扫荡河北、山东等地明朝藩王辖区的同时,也俘获了不少太监,这便是清王朝拥有太监的开始。

相关参考

御花园自缢、投水自尽,为何这些太监死也要逃出皇宫

清代宫廷中的“太监”其实是一种不太有生活保障的服务业工作。依照官府定例,若是太监们生病了,依照官例是会被逐出宫廷,放归为民,听任他自谋生路。但离开了皇家生活的太监们,并不被视为正常的人,谋生相当困难…

康熙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灭了这位太监满门,这是为何

清朝276年一共十一位皇帝,其中最出名和贡献最大的皇帝就是康熙,自康熙雍正后,清朝皇帝几乎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康熙当皇帝之路坎坷无比,朝中有鳌拜把持朝政,外有叛乱四起,他靠着自己的手腕将这些事情一一

清朝太监制度为何能有效防止太监乱政

太监是我国古代社会中颇为特殊的一群体。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专权的事例频频发生。所以,很多君主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太监管理制度,而要说成效最好的,当属清朝的太监制度。那么,清朝太监制度为何能有效

清朝太监的酱缸为何引发各国外交使者抗议

  太监的酱缸动不得  被阉割了进宫服侍皇帝和后妃的人,学名叫宦官。贬则叫阉人、阉竖,中性的叫寺人,褒则为貂珰、常侍、黄门。到了明代,则变成太监。因为宦官的组织是十三监,皇帝经常用若辈外出做监督人员,

世界历史 清朝妃子侍寝,为何要脱光被太监抬到龙床

现在很多古代的影视作品,很是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里面描述的最多的就是皇帝的后宫之事,涉及到争宠,侍寝和与皇帝的关系。而奇怪的一点是,在清代的后宫,皇帝选妃子侍寝,都要脱得精光,然后由太监抱到皇帝的龙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期在宫廷中为所欲为,她吃的穿的用都是当时帝王都无法攀比的,据当年在清宫中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太监描述,慈禧太后每天从起床开始到卧榻休息,大致需要由近千人服侍,而这样的待遇堪称清代宫廷之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吃饭前为什么总要打人,清朝老太监道出内情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时期在宫廷中为所欲为,她吃的穿的用都是当时帝王都无法攀比的,据当年在清宫中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太监描述,慈禧太后每天从起床开始到卧榻休息,大致需要由近千人服侍,而这样的待遇堪称清代宫廷之

清朝为何防止宦官干政,出台了哪些措施

  乾隆初年,奏事太监为秦、赵、高三姓。奏事太监是和朝廷政务发生关系的主要群体,乾隆皇帝这么做,是为了自儆,时刻牢记秦朝太监赵高指鹿为马,揽权乱政的教训。乾隆皇帝待太监极严,之后凡是可能参预奏事或者沾

盘点三位留名青史的明代太监,他们做了哪些事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

皇帝“房事”严厉的管理者 敬事房太监

...政,于是为皇帝的“房事”安排了一个管理者——敬事房太监。在“房事”这件事上,敬事房太监俨然太上皇,可以对皇帝加以“管教”,而皇帝必须无条件听从“管教”。为何?因为敬事房太监手里握着一个大杀器:祖制。满...